分享

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附语音)

 为什么73 2023-07-19 发布于北京

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附语音)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2023-07-19 08:01 发表于北京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彭鑫博士讲解: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 08:29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八百四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古代医家对这段话的理解。我们先看第一句话,“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加就是侵袭的意思。邪气经常在主令之时侵犯所胜之脏,比如说风邪常在春季侵犯脾土而导致疾病,以此类推,或者是风邪在甲乙日,一个是春季,一个是甲乙日。风邪就是在这个时候比较旺,春天和甲乙日正好对应的是木,木对应的就是风,这个时候侵犯脾土,因为木能克土,也就是风木能克伐脾土。

马莳注解∶“以胜相加,如肝病由肺而传,心病由肾而传,脾病由肝而传,肾病由脾而传之谓也”,这也是一种解释,是五脏相传的道理。吴昆注解∶“以胜相加者,六淫得时之盛,则加人为病也”。通行版本的解释是吴昆的注解比较合适,但是如果说从整体的临床特点,或者是《黄帝内经》的整体的这样一个基调,这样一个风格来说的话,马莳的注解也非常的到位,它是传变的这样一个规律,就是肝病是由肺而传,也就肺病传肝,肾病传心等等,因为什么呢?因为肺是金,金能克木,所以肺的病能传到肝,这实际就是一个五行的相克这样一个规律,这是第一句话。

“至其所生而愈”,刚才我们讲了,到自己所生的时令,比如说肝属木,木能生火,肝病是属火的季节日期就会痊愈,属火的季节就是夏季,日期就是丙丁日,这个时候就会痊愈,以此类推。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里边注解∶“至其所生而愈,如肝病愈于夏,心病愈于长夏,脾病愈于秋,肺病愈于冬,肾病愈于春者,皆我之所生也”。这是第二句话。

第三句话是“至其所不胜而甚”,所不胜就是克我之时令,比如《注证发微》里边说∶“至其所不胜而甚,如肝病甚于秋,心病甚于冬,脾病甚于春,肺病甚于夏,肾病甚于长夏者,皆我所不胜而能克我者也”。也就是肝病甚于秋,因为秋是属于金,金能克木,木属于肝,所以到了它所不胜的时候会加重。

“至其所生而持”,所生就是指的是生己之时令,马莳注解∶“至于所生而持,如肝病持于冬,心病持于春,脾病持于夏,肺病持于长夏,肾病持于秋者,结彼能生我也”。也就是说生他的时令他会好。

“自得其位而起”,马莳注解∶“自得其位而起,如肝病起于春,心病起于夏,脾病起于长夏,肺病起于秋,肾病起于冬者,皆得其所应之时而病复起也”。其实就是这个时候,到了自己相应的季节病情就会减轻或者好转。

第六句话是“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这句话讲的就是五脏之脉,就是四时五脏的脉象。(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张介宾注解∶“欲知时气逆顺,必须先察脏气,欲察脏气,必须先定五脏所病之脉,如肝脉主弦,心主钩,肺主毛,肾主石,脾主代,脉来独至,全无胃气,则其间甚死生之期,皆可得而知之”。也就是说他脉来什么情况,有没有胃气,这种情况都能判断他的脉象,以及相应的五脏的情况的好转还是加重。

还有一种说法是吴昆的注解,吴昆的注解有的时候有他自己的独到的地方,吴昆也是一个医学大家,对于《素问》的注解在很多地方通常都是排在后面,为什么排在后面,就是有的时候它不代表主流的意识,但是有一些条文确实他注解的很好,其实我在很多时候都觉得吴昆有的时候理解的更加到位,他说∶“定五脏之脉者,定其真脏之脉也,谓肝弦、心钩、肺毛、肾石、脾代,脉来过甚,更无冲和胃气也。五者之脉有一见焉,是胃气已决,乃可言其病间与甚之时,又可以决其死生之期”。也就是什么时候能判断病情的好转、痊愈还是加重,就通过真脏脉。

真脏脉的特点就是没有胃气,就是这脉象当中没有缓和,流利,从容的这种脉象,它没有他就是一个非常的韧,非常激烈的脉象,这就说明五脏的真阳元气已经丧失了,元气丧失之后,那可不就是定死生之期,(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吴昆在这里就直接把这一类的病直接就放到《黄帝内经》的这段解释里,与前后文配合在一起也是解释的非常到位的。(未完待续)


学了彭鑫博士今天讲的课程之后,相信您对《黄帝内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做一个答题互动,测一下您的学习成果。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八百四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