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土治水,木得其平

 恬淡虚无just 2023-07-19 发布于浙江

《钱仲阳传》:元丰中,皇子仪国公病瘛痤疭,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汤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制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请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大医丞,赐紫农金鱼。


黄土汤,出自《金匮》:

-------------------------------------------------------------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


《圣余医案》中亦有用黄土汤治血症验案:

卷三第二六例,李某,素大便坚。今十月初旬大便结,便后血,食微减,口微木,精神亦微减,脉弦。

焦术二钱,茯苓三钱,灶心土八钱,熟地三钱,淮山药二钱,甘葛一钱。

二副愈。

(2013年12月23日补记:土湿太甚,木必急迫,刘师以甘葛舒之,北京小儿王以钩藤配灶心土,王洪图则以羌活独活配去湿药。)


李俊诠解之言,不出钱太医之理:

“夫以大便素坚之人,而脾湿津液不行,则肝未有不燥者矣。肝燥不能藏血,故便结、便血、脉弦,对于食微减、微木、精神微减等症,皆土不足之象也。焦术、灶心土燥以胜湿,茯苓淡以泄湿,湿去则脾健而津液行矣。熟地补水生木以润燥,燥去则肝和而血藏矣。怀药守脾阴,则焦术、灶心土燥湿而不伤阴,甘葛则升之清气者也。”


《理虚元鉴》中,绮石先生于《五交论》篇指出:“木得火势而上乘于金,金失降下之令,已不能浚水之源,木强土受其克,水寡于畏,亦乘风木之势而上乘,淆混于胸膈而为痰涎,壅寒胶固稠腻不可开,以碍清肃之化。”张锡纯所拟理痰汤颇得其要旨。


五笔按:绮石先生止言肝木克土而致土不制水。亦有土气自虚,不能制水,俟水津上泛,木亦苦之。盖肝主疏泄,发气血于周身;于西医而言,肝为心脏之缓存,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临时供血。若中焦不运,津液(亦即西人所谓之组织液)壅塞,疏泄不畅,升发艰难,则肝臟必迎难而进,全马力运转,是为肝急;时日既久,肝臟本气透支,阴血亏虚,是为肝燥而不藏血。故欲平肝木,必先治水湿,此钱太医“以土胜水,木得其平”之真义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