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解决流动:如何识别+解决+管理问题?(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产品系列3)

 唐道述 2023-07-19 发布于辽宁

前情提要:

前几期文章主要选择了一些应该要在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产品中,采取的落地工具进行分享。从Why(常见的一些生产管理问题)、What(流动改善的模型)和How(将流动改善模型做一些拆解)三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上期链接:TFM全面流动改善模型(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产品系列2)

本期文章继续How的内容,将流动改善模型做进一步拆解。

3. 问题解决流动

同前面的两大支柱类似,以下是需要问题解决流动改善的一些典型现象。

中基层的管理者忙于救火,没有时间来进行改善,没有刻意的来关注改善。上篇文章也提到过,工具在做但是老是治标不治本,问题沟通中存在扯皮、推诿、相互抱怨,最终问题不了了之。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长期以往员工就不会再暴露问题,或者是说员工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个典型现象是没有对应的问题解决套路。对于大问题怎么解决?中问题怎么解决?还有小问题怎么解决?没有这样标准化的套路。

第三个典型现象是项目管理的过程不可见。员工解决问题靠问、靠专家、靠经验。

所以如果发生以上现象就需要问题解决流动,其实也是非常普遍的。具体的开展内容上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识别问题类的工具,第二类是解决问题,第三类是管理问题。慢慢的把问题解决、流动起来。

识别问题

日常生产管理中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暴露问题。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遍的那就是问题发生了、设备停了、有故障了,不得不去解决问题

我们更希望的不是被动的暴露问题,而是要主动的去识别问题。因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我们要把暴露往前提,更早的识别问题。

识别问题的工具有很多,比如说大野耐一圈活动,有些企业也称之为30/30/30活动,在30分钟之内要找到30个问题,用接下来的30分钟去解决至少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三周制定计划来解决剩余的问题。

第二个工具是安灯系统。通过安灯系统更快的、更及时的暴露这些已经发生的问题。很多企业都有安灯系统,相对于大野耐一圈而言安灯系统目视化会更好一些。

又回到第一部分的Why,我们知道安灯系统是个暴露问题的工具,但是工具背后的思维很多时候不是很理解所以很多企业因为他不理解,造成了安灯系统就成为一个摆设,慢慢的暴露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再往后有问题也就不再暴露了。

安灯系统背后的思维和它背后的逻辑就是,要不断的去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帮助员工去解决问题,要鼓励员工来暴露问题。

第三个识别问题的工具是分层审核。分层审核是SDCA的一种体现,上文的大野耐一圈是PDC的一种体现,需要你主动地到现场找问题。分层审核更多的是基于现有的标准去看有没有问题,是不是跟标准对应的。

对于识别问题这部分内容,我们希望是要主动地识别问题越早暴露问题越好。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非常重要,所以要建立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问题解决套路,把问题解决套路化,提供问题解决的资源需求。

开展内容:

· 优化问题上上升机制(三级会议

· 实践结构化的问题解决套路(改善周、A3、改善个案)

· 建立资源支持中心(月光工作室)

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就是要快速响应问题,快速响应就是要强调培养团队解决问题的纪律性和紧迫感。

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就是目视化、快速的方式进行过程管控,不断PDCA管理。

开展内容:

· 设计与建立不同层次的快反会议室(快反中心)

· 建立例会机制并不断进行PDCA循环与迭代

· 统筹问题识别和问题管理,形成问题快速响应系统

管理问题背后的思维就是PDCA循环(Plan、Do、Check、Act),PDCA的循环要不断的进行。

管理问题我们希望是以团队的方式不是个人的方式,不是英雄主义,是以团队的方式、目视化的方式进行的

对于产线而言以小时或者两小时为单位,对于班组车间以天为单位等等,高频次的进行过程管控,通过控制过程来控制结果,用正方式来不断进行问题解决的流动。

在复习一下三个支柱分别是产线生产流动、内部的物流流动和问题的解决流动。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衡量或者说管控,我把它称之为是价值流设计

价值流设计

价值流设计指的是:从整体价值流动的角度,主动分析流动障碍,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跟进。

开展内容:

· 价值流分析:了解现状、分析逻辑、共识难点

· 价值流规划:基于现状分析,设计1年左右的改善规划

· 价值流管理:建立精益改善项目的成套管理机制

需要价值流设计改善时的典型现象:

· 改善多以点的方式开展,效果不理想;

· 不同人对改善内容的认知不同,领导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共识;

· 没有年度改善规划,想到哪做到哪;

· 有改善规划,但每到总结时、实施时发现离规划很远,没有很好的管控;

· 对改善项目没有很好的过程管控,改善效果较差......

具体的工具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价值流分析(VSM)绘制现状图来分析现状,第二部分是基于现状的设计,我的未来是怎么样的,通常我们会设计半年到一年的改善规划,在初期的时候可以一年两次,但是长期来说一般是一年左右的改善规划比较合适。第三部分是价值的管理。要把规划管理起来整体来说就是要从价值流的角度主动分析流动过程的障碍,制定对策并且实施。

对应这三个点主动去了解现状来设计未来、跟进实施。

下一期主要讲解一下跟进实施如何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