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环环相扣的四句话,说尽了人生况味

 大山860 2023-07-20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这样简单明白的四句话,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只当耳边风一样,朗朗上口背诵过去,在先生面前有个交代,表示已经背熟了就拉倒,实在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以我个人来说,到了长大成人以后,步入社会,又适逢参加抗日圣战救亡图存等工作,经过人事上的历练,生命过程,也就渐已步入中年。如牛吃草,又从潜意识反刍出来,默然背诵这些读过书本上的话,觉得先圣之言,的确有令人反思敬畏之感。

首先反思人要修身真不容易,其次是父母亲人都在沦陷区里,生死难卜,“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乃至如清人黄仲则的诗所说:“今日方知慈母忧,天涯涕泪自交流。”感觉到事亲行孝与报国尽忠,两者不可兼得的悲哀。同时,看到流离失所人群中的种种悲苦,以及大后方社会有些人们,还过着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甚之,又亲眼目睹许多家族中的纠纷,方知天下固然有不孝之子,但天下也有极不是的父母。所以对于“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的道理,便有恍然而悟的领会了。因此,对于《周易》蛊卦《爻辞》所谓“干父之蛊”、“干母之蛊”的意义,有所了解。天下确有不是之父母,修身先要行孝,但孝道不可以只是盲从。怎样又能尽孝、又能巧妙地感化了父母的大过错,才是真正“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的意义。

所谓知人,就是要彻底了解人性和人事千差万别的情形,那就要学问和经验的结合,须从好学深思中得来。然后再进到知天,需要明白这些后天的人性,所有善恶种性的差别,和智贤愚不肖的不同,虽然是从先天的“天命之谓性”而来,而在后天性相(现象)的差别,确实各自有异,但都不是先天之性的本来面目。所以《中庸》一开始,便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宗旨,是要人们首先需要学养到达返还天然自性,然后扩而充之,知道“天命无常,唯德是辅”,怎样知时知量来配合修身和为政的作为,便是圣智的境界,可以与天地参矣。

图片

——《话说中庸》东方出版社

(本文转自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公号)



好书推荐

图片
图片

南怀瑾讲《易经》:简单易学又有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