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思极恐的“孔子杀少正卯”

 四地闲夫 2023-07-20 发布于山东

最近看到一段介绍,当即让我有种毁三观的感觉,说的是“孔子杀少正卯”。

大概内容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少正卯,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少正是官名(六卿之长“正”的副职),卯是他的名字。

细思极恐的“孔子杀少正卯”

说少正卯和孔丘当时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大约少正卯的讲学颇为有吸引力,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在鲁定公14年,孔丘担任鲁国大司寇,“行摄相事”也就是代理宰相。《史记》记载了一句话:诛少正卯。孔子上任后7日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诛'杀死,曝尸三日。

当时孔子的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杀少正卯,孔丘回答弟子的疑问时说:少正卯有'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是'小人之桀雄',不可不杀。

话说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颇有些震惊,因为这与孔子的“仁政”不符,而且这短短的叙述明显有“利用权力消灭竞争对手”的意思,这与孔子整个思想是不相容的。

细思极恐的“孔子杀少正卯”

那么“孔子杀少正卯”这个事件从哪里来的?据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宥坐篇》此前的《论语》、《左传》、《春秋》等经传都没有记载,如果真的有这件事,这不可不谓是一个大事件,孔子不可能不提到这事,同时会在很多场合中反复强调,让少正卯成为历史上的耻辱人物。

而且《庄子》也经常拿孔子开玩笑,肯定会重新演绎少正卯的故事,但却没有这样的情节。

而且“少正”这个官职,鲁国是没有设置的,应备注为齐国的官名,所以“少正卯”这个人的真实性存疑。并且在孔子那个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想辩论并未开始,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细思极恐的“孔子杀少正卯”

“孔子杀少正卯”的说法很可能是后来战国时期编造的。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竞争非常激烈,各学派之间争论不休,往上说要竞争各国的君王,往下说要争取年轻的学生。竞争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杀戮的想法,试图消灭对手的肉体。

尤其法家主张用法律手段来统一思想,而且他们认为对君主没有用处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蛀虫。这和批评少正卯的语气非常相似。

到底《荀子》是不是为了借孔子来宣扬学说不得而知,但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做法真的令人细思极恐。

同时《荀子·宥坐篇》是否荀子所作也是存疑的,好在众人们不会偏听偏信,有不少学者翻阅相关书籍查证,自朱熹以来,特别是自清人阎若璩、崔述、梁玉绳、江永等人以至当代杨景凡、俞荣根、匡亚明、钱穆等专家学者,均否定“孔子诛少正卯”一事。

在2300多年前,在当时的环境,信息不通畅,其实也和当下一样,捏造一件事的成本很低,但是考据一件事的成本很高,所以别人说什么要慎重听取,重点还是要对目标人物的行为行动进行判断。

细思极恐的“孔子杀少正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