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节美味都何其多,汤饼、伏茶和伏姜|中伏+大暑

 杏雨轩 2023-07-20 发布于广东
不知你们的日历上标注木有呀,7月21日可就迎来今年的中伏啦!

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

夏日戏水的朱鹮


夏有三伏 热在中伏

中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今年为7月21日),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今年为8月9日),这期间的一段时间。中伏一般为10天,但今年特别长,就长达20天。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同时也是人体阳气的一个高峰期,根据中医理论,此时人体阳气在体表的强盛,会让人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热邪侵袭,从而出现一些与热相关的病症。由此而来健康问题,会有口干、头晕、身热、易怒、排尿频繁、大便干燥等等,当然,还有伏天里最为多见的:食欲减退。
在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本来消耗就较多,需适当补充营养,可天一热,人就没有食欲!这可怎么行?应对这种现象,华夏各地在三伏期间都有自己的应节食物。
例如北方民间,就一直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夏日吃面,即“汤饼”,这一习俗早在三国曹魏时期便已有“苗头”。东晋裴启的《语林》有载:
何晏,字平叔,以主婿拜驸马都尉。美姿仪,面绝白。
魏文帝疑其著粉;后正夏月,唤来,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洁,帝始信之。
这段故事里讲:
美男子何晏,因为娶了公主,官拜驸马都尉。他容貌俊美,面容细腻洁白。魏明帝曹叡呢,就总疑心他脸上搽了白粉。这位皇帝为了试探何晏是不是擦了粉,于是请他吃“热汤饼”,即滚热的面条。大热天吃热面,何晏不免满头大汗,顾不得形象,就撩起红色的衣袖擦脸,结果脸色反而显得更白了,皎洁如月,皇帝这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
这个故事为我们留下的成语叫“傅粉何郎”,多用来夸赞别人是美男子。比如唐朝时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的诗《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中,就有“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的句子。
不过,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最早的成型时间并不在三国末期,而是要到东晋灭亡之后的南朝。
在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就是说,农历六月,伏天要吃面条,能辟邪。彼时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还有其他的伏天民俗,如在南昌民间,就有“头伏吃鸡,二伏吃鸭”的传统。
《本草纲目》上记载了: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夏季食用最是适合不过,可清热滋阴。
杭州人呢,则说“头伏火腿、二伏鸡”。这夏天气温高,体力消耗也大,吃些肉食补充体力,大约就是这个习俗的意义所在。

湿热交蒸 大暑时节

大暑和中伏常遇在一处,今年大暑就紧接着中伏而来,在7月23日,周日。
2023年代的大暑,交节气于7月23日9时50分15秒,届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位置,北斗星指向为未(未是啥方向?复习点此)
中伏与大暑,在大多数年份里,都有一段日子互相重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大暑节气的习俗里看到“喝伏茶”“晒伏姜”(现存习俗,可点参考)
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
相传,它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确切年代无法查考。伏茶一般在农历六月初至八月末饮用,其两大作用为清暑热、化暑湿。
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经现代科学证明,伏茶这样趁热而饮的茶,的确比冷饮要更加解暑。这大约跟“热汤面”是一个原理。
这个原理,更早的时代也有察觉,如北宋的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范仲淹诗友。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在皇祐三年[1051]才被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任太常博士;因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为孙子十家注[或十一家]之一;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传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曾在他的诗《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里写: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綌衣。

清谈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你看他们避暑的方式,除了去高处纳凉,就还有煮茶饮用,既风雅又有实用。

晒伏姜,则多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

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夏季是生姜上市的时候,此时的生姜新鲜多汁,营养充分。生姜中的辛辣味可以帮助人体排汗,从而带走体内的寒气和湿气,对健康有益,常年待在空调房的朋友们值得拥有。
中伏加大暑,不难想象,定会如同开了双倍“暑热buff”一般。赵元(字宜之,一名宜禄,号愚轩居士;宋金时期文人。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说:

大暑

旱云飞火燎长空,白日浑如堕甑中。

不到广寒冰雪窟,扇头能有几多风。


这样的天气下,扇子确实不咋顶用了!
如今的我们只能庆幸,空调的发明应用,实现了赵元得到“广寒冰雪窟”的愿望。
循例祝大家:
大暑安好,顺遂中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