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阳太原王氏历届修谱年代及谱序

 天涯浪子3399 2023-07-21 发布于陕西

三槐堂铭·并序

[宋]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时元祐辛未十月二日

 眉山苏轼 顿首书

第一节  历届修谱年代

潜阳太原王氏裔孙编纂族谱家志历史悠久,明初七兰分房,始建族谱,明嘉科公复修,但均遭兵燹。振基公收集族谱残存资料,于康熙丙午年重建族谱,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华正公长子万镒公历届修谱年代如下:

第一届  康熙丙午(公元1666)     

第二届  康熙己丑(公元1709)年

第三届  乾隆丁丑(公元1757)年

第四届  乾隆壬寅(公元1782)年

第五届  道光辛巳(公元1821)年

第六届  道光戊申(公元1848)年

第七届  光绪丙子(公元1876)年

第八届  宣统己酉(公元1909)年

第九届  民国庚辰(公元1940)年

第十届  岁次丙寅(公元1986)年

十一届  岁次壬午(公元2002)年至岁次乙酉(公元2005)年

第二节  历届修谱序摘录

潜阳王氏万镒公系自康熙年间重建族谱,至今已经历十一届修谱,是先辈们不惮劳顿,精诚合作,才使家史得以代序,世代流传,现将部分届次谱序摘录如下:

第一届  康熙丙午年重建谱记

振十七岁得补邑博士弟子,随罹先慈大人之变,出入靡依,时陟屺是痛,弟扬基尚黄口孺子也。先大人怜两人孤幼,弦不再续,惟朝夕提撕,冀无坠家声。过庭之暇,每感慨唏嘘曰“吾家世居埭口,自祖父徙县市,先人邱垅保无荆棘是惧,至九族之余吾本一也,合也。

世异则殊,殊则散,不有谱帙,何以联其涣而群其情也?五房嘉正虽有写谱,私藏不以示人,倘得其稿而补缀之,使尊卑有等,亲疏有序,付之梨枣以公同姓,生死宗谊不两有攸赖乎?”余兄弟聆其训而未敢一日忘也。嗣是弟扬基乙丑成进士,出入仕籍者二十余年,劳于王事,故家政有所不暇,振时犹偃蹇诸生间,有志未逮,窃自计曰“当俟异日”。甲戌冬,先大人见背,茕茕在疚,遑计其他。当明季叨一恩选明经,祗自了书债耳。旧谱稿亦俱付兵燹,未暇过而问焉。

欣逢圣朝开治,幸得跻夫高年,岁乙巳七十有四,一子章奎以明经司训绩邑,予年老昏聩课孙督农外,他务毫不关心,惟兹谱帙一事,念先人遗言耿耿于怀,因不揣寡陋欲继厥志,谋诸族众踊跃共勷,数月内分门草创。爰率两孙大经大纬,竭厥愚衷,散者合之,淆者清之,匪据不书,有疑必阙,庶令子孙知有尊也,而无悖知有亲也,而无薄是失大人之志也。若其中或有挂漏差讹之笔,匪予责也,不任其罪敢任其功哉?是役也,始于乙巳季春,成于丙午孟夏,爰述共颠末如此家政之不可废也。其在斯乎!惟后之人有以勉之。

 十四派孙振基  谨识时年七十五

 康熙丙午(1666)岁孟夏谷旦

第二届  康熙己丑年谱序

予所长潜山多巨族,埭口王氏其一也。王氏系出太原,自宋岐公始来卜居,科名之盛,连隽十榜,为邑里所罕俪。盖其渊远而流长,本深而枝茂,有由然也。

其所有宗谱,自今上之丙午修定后,经已丑既四十五年。其宗之仕且贤者曰轴长,外翰与其弟以县丞候选者曰如四及诸生平五,周若型臣凯次辈数十人以为谱或不修,则派别之湮,族属之淆,亲义之疏,与友悌之乖,将始诸此,盍其亟图。乃鸠於其众,合资其工,如纾其家,遂使其族数十年之亲疏、长少、行谊、爵秩,表暴昭著,有以承往绪传来,兹无舛逸之虞,甚善举也。

书成,来谒予序,予以谱牒者睦族之大本,其事谨於定世系、序昭穆、明其所自出、源其所由分,使亲尽情恝如途,人者皆知求本源而遡初始。由是人不私其身,家不异其俗,和顺积而风尚淳,非细故也。是以世家巨族,知萃涣之义者,急谱牒而有作有修,联络宗支,尊卑以世,长少以齿。盖世系定昭穆序,而亲爱礼让,不俟户说以眇论,故徵于谱族而所谓世家巨族亦愈可见焉。

王氏自岐公来潜所谓世家巨族者矣,轴长旧为郡博士,石城致归从。从予赴金陵,其地人士犹交口颂王先生,文行不少,置相与凛奉为师,法不异于,其在官时,不诚贤者欤,若诸君子,彬雅超拔,与其先祖浑深沦湛相辉映,产才之美,抑何英多如是耶!

予窃禄于兹,鹿鹿无一善迹,故常借王氏之贤且善者,为吾民倡,俾与为易治。爰叙厥谱而乐道其成,以为其族告,使盖肄诗书隆,行谊以为缨组光。并以为凡欲范其宗姓者之法,王氏类多贤且善,当不以予言为不信也。

 赐同进士出身知潜山县事乙酉文武两闱同考试官阳夏段书顿首拜撰

 皇清康熙四十八年岁次己丑孟夏月朔

第三届  乾隆丁丑谱序()

谱所以收宗也,宗必收,而尊祖敬宗之谊始著;更所以睦族也,族必睦,而一本九族之情常联。我族自罕公以仕宦,由成都华阳迁潜,递至国朝定鼎,科名接踵。中间历运四朝,支分派衍,倘宗谊不明,亲情不叙,其能循等次而全雍睦者几何!

家生四岁即失所怙,母金孺人贤淑慈严,并用教以成立,每阅族谱急须修葺久颖。但尔时虽补邑博士,弟子员诸子亦幸次第博衿。而谱牒之志,窃与诸男计曰:“当俟异日若获幸达,可以徐商耳。”讵意,甲戌冬通族谆命,勉膺大总责。昼夜思维,时以稍涉疏虞是惧。夫我族宗族其来有自明季中叶,平冈公避乱司空,与联敦公构残谱补休,未遑卒业。嗣后,先曾祖公皖云暨先伯叔辈,收散佚之宗,睦纷繁之族,先后续葺,劳力劳心,盖数十年如昨也。

乙亥孟夏,家同通族开馆,缕陈条例。进稿费者踊跃争先,比季冬,红谱告竣,其未进稿费者不过十中一二。家于其间,委屈调剂,口舌不惮其烦;戴月披星,精神不辞其瘁。凡于传赞世系,生殁时日,坟墓处所,碑牌向道,一一手自订正。删繁益减,稍涉疑似者再三详审,或逸而弗书,或存以待考,未尝敢行私意于其间。至费资之出纳,亦复不敢侵毫末。此数年来,盟清夜质旦明,上告祖宗,中告通户,下告子孙,可幸无过者也。

家今者幸不负通族托,得玉兹谱于成,匪敢云功,聊以继先人之志,且俾后世子孙续修族谱者,或得指而识之曰:“我族之收,我族之睦,赖其修葺之力居多。” 是亦稍毕予乎生之志也。

是役也,始于甲戌,成于丁丑,其历数载而始竣者,则岂予之过哉。

 乾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仲夏月中浣九日

 太原王氏华正公裔孙谱大总家要兆元氏敬识

第四届  乾隆壬寅《开馆

尝读老泉族谱,引有亲尽情尽,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则皆一人之身也。三复斯言有不油然而生孝弟之心者,必非人情矣,谱为亲作所以教孝弟也。

我族自宋迁潜,历元明迄国朝,诗礼家传簪缨代续于今未坠。康熙丙午岁,先高祖念谱牒罕存,始率族属而祥宗派。

越岁己丑先伯叔祖黾勉继述阅四十余载,甲戌冬叨通户诸尊,推重先叔为谱大总,先父亦为一股支总,与诸尊同心缵葺,亦即代有成书矣!迩来生齿坟茔未载谱者不少,现奉功令森严尤当敬谨校核,此岂挟初衷徇私见率,尔操觚所能防其陨,越以协于体裁者乎!壬寅孟秋合族踊跃重修,不料信任太过,共推国昌为大总。自揣固陋逊让未遑,蒙诸尊委任不疑,勉为承命夙夜兢匕,仍以弗克负荷为惧,亦惟是洗心涤虑,求无忝于继述之职,以默触其孝弟之思而已。

虽然执拗自是者其学蔽也,依阿靡定者其职暗也,即稍有可用之才忝在任事之列,而复包藏机心致误公事品斯下矣!是役也,关系最重实有赖于支总房总暨勷事者,共矢一心各供厥职,庶几观成之有日焉。国昌敢自以为能哉,族内多望人当必有教我矣!

王氏裔孙谱大总国昌廷光氏

乾隆四十七年岁次壬寅(公元1782年)季秋谷旦

第五届  道光辛巳《开馆序》

家之有谱犹之有史也,国无史则不知治,术因革之由,家无谱则不知世系源流之辩,故欧苏各为世谱,文忠依汉年表明久以礼,大宗小宗为次例,虽不同皆足以考其世系矣!

我族自宋罕公以仕宦由成都华阳迁潜,元明以迄国朝,数百年间诗礼传家,科名接踵难更仆数。康熙丙午岁,先太高祖念旧谱藁俱付兵燹,合族属而创修之。越岁己丑,先伯叔高祖继述而缵葺之,迨至乙亥以及癸卯,两次重修叨通户。诸尊推重先叔曾祖暨先亲叔祖为谱大总,与诸尊同心协力,详慎精密可谓尽善矣。今经三十余载,人丁益众,坟茔益多,谱不重修何以使生殁时日、坟墓处所、碑牌向道,粲然无遗秩然不混乎。

己卯仲冬,合族踊跃重修,未免信任太过,公推畿为大总。夫谱所以敬宗而收族,萃以类聚涣以群分,关系非浅鲜也。以畿之谫陋而膺斯责,所谓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岂克胜其任耶。用是逊让未遑,蒙诸尊推奖过甚,辞不获已勉为承命。夙夜兢兢仍以不克负荷是惧,惟有洗心涤虑慎始图终,务期上无招怨恫,于祖宗下无遗臭名,于子孙中无负重托,于通族以继我太高祖伯叔高祖及叔曾祖叔祖之志,于勿替而已。

窃谓道历久而不变例,因时而制宜作聪明,以乱旧章者妄也,守成法而无变通者拘也,乖僻者贻误必夥依阿者道谋无成,爰是酌议规条较前稍为损益,虽间陈鄙见,实有赖于勷事支总房总和衷共济,克成美举。

庶几家谱如国史,足以信今而传后耳,况我族类多闻望,倘不弃而赐之教,以匡其不逮,则尤畿之所深幸也夫。

王氏裔孙谱大总畿珠才氏  谨识

道光元年岁次辛巳仲春月谷旦

  光绪丙子《开馆序》

贞不敏,名望学术不及前人远矣,旧岁通族议修宗谱以大总委贞,贞自揣恐不胜任致贻咎通族。

尊等谓贞曰“家政与国政,事虽两端而为之则一以,国政责汝责之则在朝廷,至家政之当为,自康熙丙午至咸丰壬子年,皆汝先祖及汝伯叔祖等仔肩,汝何能辞其任,况值兵燹后,旧谱多残,生齿日众,坟墓加多,谱不重修恐有阙佚”。言及此,贞诚有不敢辞者矣,然贞分卑才短,惟赖诸尊匡救不逮,从诸尊后而勉力为之,期无愧我先人,并无获咎于族则已耳。是为序。 

 太原王华正公裔孙曰贞翰垣氏谨识

 光绪二年岁在丙子仲春月 吉旦

第九届  民国庚辰谱序

臣不敏,不谙谱学,而滥窃大总之名,竟一至于再也。已酒谱牒,乃房叔鹤峰、太叔道成两大总之所编辑者,族众以臣实发起之,而竟加以大总之名,已可愧矣。至此次谱牒之修业举仿陆弟、筱轩叔,仔肩斯任,中更事变,至己卯复议开馆而仿陆已作古人,乃又强钟鸣漏尽之身,任收族敬宗之责,承命之下,敬谢未遑非谦也。个人所处之环境,有以束缚之,而无可如何也。

溯自抗战以来,盗劫于空山,流亡于邻邑,子孙转徙流离于他省,而精神感受之痛苦。虽豪杰亦为之丧气,况以垂暮之人当之,未有不为之惊心动魄、目眩神迷者,使之强颜操觚,欲其会无误大事也,岂不戛戛乎甚难哉!乃诸尊之责备也,佥谓臣十四世祖皖云公创修族谱,年已七十有四,未尝以年老为辞,所处鼎革之秋,网罗兵燹,未尝以时艰自诿。上承先烈,子孙之职责也,何辞为!臣闻之悚惶无地,不敢退有后言矣。

虽然此次续修之难,较之前数次为尤甚,何则皖云公创修宗谱向仿欧公体例,历次仍之,今者议政欧修为苏修,人了愈烦,错误更易,其难一也;癸酉采访后,时阅数载,丁口坟墓之变更当然不少,而中原腹地戎马纵横,路线不通,不能重事采访,则挂漏必多,其难之二也。议修之初,人工纸张物价低落,今则十倍囊昔,丁亩之费未可加增,其难三也;遍地荆棘,外侮迫於前,内讧起于后,风鹤之警,不遑宁居,其难四也。有此数难,不愈形棘手乎!

所幸筱轩族叔学问文章为当今泰斗,吉生、集梧、朝觐、龙德诸尊,识广才高,足以应变,以及支房襄总类多才智兼人,臣亦惟是从诸君子后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免为其难而已。倘托先人之庇荫,告厥成功,则诸尊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焉!不幸而有过,小子敢辞其咎哉!抑臣闻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九仞者亏一篑。际此时艰,吾姓族大人众,苟稍存徘徊观望之见,必致旷时废日,变故纷乘,惟有鼓起一往直前之心,以达我百折不回之见。

各竭其力之所能至,各尽其心之所能尽,踊跃奋发,以底于成,合族之幸,亦同仁之幸也,族之人其勉乎哉!

太原王氏裔孙   玉堂氏    敬识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孟月谷旦

第十届  岁次丙寅合修谱序()

稽吾王氏姓始于周郡,系太原缑山。宗子晋之仙风,江东推坦之博学,手植三槐,预应三公之兆,才称珠树,雄居四杰之冠;瓜绵椒衍,风翥蝉联,祖德宗功,班班可考。然支分派别,析士四方,后世子孙,各祖其祖,各宗其宗。每析一支则以所析之祖为祖,每徙一地则以所出之宗为宗,剖而下一本散为万殊,溯而上之万殊仍归一本。舍家志之编修,何由萃其涣而统其同耶。

岁甲子,族人修复居潜始祖公讳华正、妣毕老太君陵园,乃季宋时迁舒罕公之七世孙也。盖其廉明宦迹,书诸史册,载于家乘。今之潜地,论豪宗巨族,孰不首推王氏。王氏源远流长,家志之修于宋、于元、于明、于清、至民国,已历修九届。

俱往事矣,到新中国成立运际中兴,家志滞修倏焉。四十七年,其间生迁、卒、娶不知凡几,虽守历代陈篇,展卷常惊走蟊。或续先人遗迹,秉笔适类涂鸦。故事逼人来,家志之续修诚当务之急也。群于修祖陵时,曾伴诸君之侧,在杯酒言欢之际,浮想翩翩,欲图敦本敬宗之举,有志未遂。一日目睹流散同胞,已沦为陌客,文行武烈,将湮没弗彰。适有与座同仁声求相应,续修之议毅然兴焉。

缘思王氏近代蕃衍天山内外,大江南北之嫡系,尚曰征集匪易;尤叹云散边疆,星居海外之手足,一时天堑未通,采访更难,诚憾事也。且此春回槐阁,人戴尧天,家志一书,稿成章具,备其大雅规模,何堪后先媲美,然承先启后之义同也。当兹壮举,已席卷王氏子孙所居之地,物类腾欢,祖德重光,方兴未艾,俾支分系别,自出朗然,生卒赖以注,先烈籍以物,昭穆有秩,尊卑有等,亲亲之义,于是乎著。矧我簪缨之胄盛衍不衰,聚散之裔长相无间矣。

然斯届续修宗谱更名曰家志,是尚时代新貌,适应当代社会改革之潮流,酌去其封建体制之糟粕,继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因祖宗之创业之前,子孙当修之于后,不容怠也。但我王氏本届修志之旨,非尽乎此,实则以教育氏族儿女团结在国家之周围,为国事效劳,为民族敦义,为四化献身,志在御外,计在兴邦是中心指导思想之绳范耳。

顾斯届参修之支裔,纵横不下数百里,丁蕃十万余,篇幅之多,有历次之倍,询空前未有之盛举,因而预见有不少之困难殊堪棘手。同仁当慎思笃行,力求于成,庶了向平之愿。予以驽能,承诸尊之错爱,俾以编修之主任,夙夜思之,惧不敢当。实欲辞之,恐负众望。与其辞之不如从之,违命不如从命,惟有竭尽愚衷以酬盛意。所赖家兄品一老成未谢,同仁等同心同德,并鼓勇往直前之心,勉为其难。尚冀支襄同仁,和衷共济,抱以百折不挠之志,早凑厥功,以慰合族之望,诚予三生之至幸也!是为序。

   一九八七年丙寅冬月谷旦

   裔孙唤群振亚氏谨识

第十一届  癸未年续修之缘起

当今社会,海晏河清,民安物阜,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潜岳太原王氏也是根深叶茂,缑山吐秀,槐阁回春。这都是江泽民、胡锦涛连续的两任国家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从他们的家谱中得知,江泽民主席源于我省旌德县的江村,胡锦涛主席源于我省绩溪县的上庄。今我华正公的后裔亦动水源木本之思,兴春露秋果之感,一致认为家族档案,急宜整理,否则忘祖湮宗,贻误后辈而成为罪人。

翻阅旧谱,潜岳太原王氏在元末明初的老谱中记载,我华正公之子万隘、祖三两支分别开始编纂族谱。此后,这两兄弟的后裔又分别续修了七、八次。另外,端二公、槐荫堂、敏公、元公、正十四公也单独编修过几次,直到一九八七年才将上述这些支脉统一起来,而且还增加了两支,亦即万殊归为一本,从而结束了一本散为万殊的历史,这就是丙寅年合修族谱的最大贡献,功绩是抹杀不了的。

然而,丙寅年的续修族谱,因环境不宽松,气候不适宜,当卷首基本完成时,无奈中途辍止。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只得仓促定稿、仓促印刷、草草完成,而各支都是自行定稿、自行印刷。因而规格不一,把关不严。致使谱文文曰夹杂,文字繁简混杂,谬误丛生。甚至缺支漏口,怨有攸归等等。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修谱之大忌。加之从那时至今,时隔十七年之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众裔在变化,有迁徙的、嫁娶的、死葬的、职业变动升迁的等等。基于上述原因,族众要求续修,才有此举。

这次修谱,尽可能地绳之谱法,就是述前者据,不能据而匪诞;传后者实,不能实而匪溢;图始者慎,不能先祖有图就刊;立言者简,不能简得让人不识真面目;抒力者忠,不能注重己派而淡描他支。编者遵其原则,不辜族众之初望,也希族众多提修改意见,使这百年大计的族谱工程完美,更完美。

承珂公支谱()

族谱者,谱牒也,记载宗祖血缘世系之典籍也,其所蕴之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之资料,皆具有重要之研究价值;其意义更在有益于加强民族之凝聚力,促进民族之团结,并有弘扬道义,昭穆忠烈,彰显美德,淳化风尚,和谐社会等重要之作用。故此,编修族谱亦谓之为溯源求本,承先启后,丕振家声之盛事也。

我潜阳太原王氏此届编纂族谱与丙寅(1986年)届相隔一十九年,非以时间长短而论,盖因前番诸多因素,形成之累累是编,虽有差误之处,情亦可原,但这次重雕,乃势在必行也。

今有族中诸尊踊跃其事,在多方维艰之情况下,不惮辛劳,不计得失,殚思竭虑,和衷共济以襄其大成耳。然我太原世系源远流长,人丁之多差可恒河沙数,编修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矣。又我族系,有迁徙远邑者,繁衍陕西皖南,关山阻隔,此次修谱,事有匆然,辄难未雨绸缪网络全面,是为一憾,唯待后来之继续也。

这次编纂我潜阳太原王氏族谱,于公元二〇〇三年开馆,《卷首》于二〇〇四年告竣,五祀公下各房支谱,在形势角逐之中,均已相继落成,其编修之与事者,皆能慎思笃行,做到有错必改、有漏必补,力求脉络分明、翔实无误。须叙明者,现在虽有电脑排版而事在人为,初出印样却成鲁鱼亥豕,面目已非,加之丙寅版谱又难做稽考,校审者能无疑惑之难乎?承珂公支谱编修之事,虽有稍迟,然大家之事无小事,责任在肩,岂能懈怠,又岂敢率尔操觚欤?

本深枝茂,三槐永系。吾珂公支谱今已剞劂功成,族裔如愿以偿。这次事务,愚孙因公务系身,未得鼎力投入,自觉惶恐有加。然我族中诸尊不屈不挠,深明大义之精神品德,令吾倍受鼓舞。记不才,亦不谙谱学,教学之余,窗灯之下,谨效点滴劬劳,诚然难以至善至美也。为臻篇幅之所需,亦受族中之所托,当义不获辞。爰沐手泚笔以拜序云耳。

公元二〇〇四年岁次甲申孟冬月

太原王氏承珂公裔业记雁阳氏谨识

《得迎公支谱》分印前言

我族华正公裔宗谱历代至丙寅(一九八六)年已续修十届。其中九届均系七兰六兰支下总谱。至丙寅届续修,因受时局所限,名为八大支合一,实则分修。仅谱首一卷仓促集中完成,世系由各小房分印。因迫于经费及时局限制,各房谱均系草率完成,难免有遗漏错乱之嫌。

丁丑(一九九七)年整修兰亭公祠堂之际,茶话之余,倡议整修支谱,共举林记老先生为首筹备。时因各房文人学士至于上进,虽经多次会议,思想未能统一,以致大业拖延。壬午(二〇〇二)年,五房成立总馆,道政逸逵四房次第参修。我房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经济有条件差。总馆派员多次邀请,盛情难却,从之有限与资金,违之有伤与族义。在进退两难之际,本着缩小经费开支、减轻族众负担的原则,拟定统修分印。

我房整修工作起步较晚,时间仓促、资金少,遵总馆之议,谱首统一启用丙寅、壬午,分修世系。我等因众命难为,又奈文化水平浅陋,谱学不谙,加之经费赖裔众乐捐,以杯水车薪之资,难尽珠联璧合之美。

由于经费缺乏,远途未能走访,有收族敬宗之心,无登山涉水之力。分散于江南海北、浙水秦关同宗共祖的裔众尚沦于陌路。日夜思之,深感遗憾;由于时间仓促,房内不少武烈文儒,伟绩丰功,学富才华之仕,未能圆满搜集,而使先贤湮没部长不彰,玉牒刊载不全,事迹叙述不详,书写不恭之感。

本次整修房谱,裔众一体同心,本着严谨务实之精神,几经查访审核,谱稿圆满完成。但未尽善尽美,可能还存在错漏之处,或大房小房失序,或一祧再祧忘兼,或生卒未详,或妣氏无分,或错字错句之虞,或姓名漏落之患。凡此种种,大有难免之疑。希望卷成之日,经裔众一阅,宽怀谅解,笑容点额,则经修者幸甚,亦共同之幸甚。浅言数语,敬希海涵。

迎房裔孙  业增  贯吾  谨识

公元二〇〇四年岁次甲申元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