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述——领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写作公式》三个训练技巧简单实用

 两针见血 2023-07-21 发布于湖南
从前有人去考秀才,初试文章规定要做满三百字,他无法交卷,灰溜溜地回家了。妻子问他:“每天读书,书上尽是字,为什么写不出三百字呢?”“字倒是在我肚子里,却没法将它们串起来做成文章啊!”

是呀,书上尽是字,为什么自己写不出文章?因为没法串起来,这个“串”其实就是复述的能力。

现在新媒体写作很火,大家读书写作的热情很高,很多人都想成为像樊登、罗振宇那样的领读者。可是,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要用短短的几千字来表述,还要让人爱读、爱看、爱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释若是一名优秀的书评人,写过100多本书的讲书稿,更是一个有情怀的写作教练。“一块写写”创始人雪舞梅香这样评价:在我们社群,我看到很多写300字都犯难的宝妈,在释若的指导下成为签约作者,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写作公式》将新媒体写作方法总结为一个公式:阅读理解+旁征博引+原创金句,阐述如何以写作为目的来读书,如何以读书为根据而写作。

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提炼书中的知识

抗战期间,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部有一次发一封密电,向蒋介石报告战况,文中有“已派五军增援”。蒋阅之费解,提笔批:“五个军?第五军?”遂命人将原件退回。一战区头头们险些受处罚,惶恐不已,庆幸未造成重大失误。军中有人写了一首诗责之:
第五军耶五个军?含糊模棱费沉吟。
军机岂可作儿戏,一字差池数万人。

显然,发电报之人,因未能准确传达信息,差点酿成大错。同样,在新媒体写作时代,尤其是作为领读者,我们是读书,并不是演讲自己的思想,如果不能很好地传达书中的观点、知识,那么,不但是对原书的背叛,而且读者也不会买账,编辑更不会买单。

《写作公式》指出:复述能力是进入新媒体写作领域的入场券。复述,并非重述,不是把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重述一遍。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阐述书中介绍的思想、观点、技巧和方法时,需要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既要确保不脱离原书,与原作者表述一致,又不能摘抄原文。

在《写作公式》阅读理解这一章,作者独创的”QPA读书法“,其中P(制订方案)的第一步就是:以转述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点写出来。

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的“RIA便签读书法”,同样体现了“重述”的重要性。其中的“I”(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就是指在“R”(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理解知识本身,然后才是“A”(拆为己用)。

复述的核心是旁征博引,就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传达你读到的内容。如果不能复述出来,说明自己没有完全掌握,更不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也就说不上学以致用。

复述能力,可以说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经之途,也是我们从阅读到写作的成功过渡。

复述,用简单的表达深刻理解作者的观点

复述,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三座桥梁。

首先,成功的复述可以精准传递信息。比如上文提到的“五军”案例。如果“作者”能够掌握本来信息,多写一个字(第五军或是五个军),就能使“读者”一看便知。

其次,成功的复述可以充实表达内容。比如我们解读《理智与情感》,完全照书讲解的话,读者会很不理解为什么主人公两姐妹出身贵族,却穷困潦倒。要是我们增添一些作品的背景:当时的风俗是遗产传男不传女,这样才有利于读懂全书。

再者,成功的复述可以启发读者思考。《写作公式》讲到一个笑话:有人提问,天上下雨会不会砸死人。然后就有一群博士开始应用各种理论,计算并论证这个问题,讨论得非常火热。这时,保洁大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道:“难道你们没有在雨天走过路吗?

这个内容很好地诠释了作者释若关于“探索答案背后的逻辑”的观点。我读到这里马上思考,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博士”和“大妈”呢?

于是我想到:同样是一颗苹果砸下来,为什么在牛顿那里就砸出了万有引力?为什么大家都是一样读书、写文章,99.99%的人还是在读、在写,只有极少的人才读成了“樊登”、写成了“释若”呢?因为他们不只低头赶路,也会抬头看天,他们一直在思考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

复述,用别人的故事书写血肉丰满的文章

复述,不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说贯穿于读书写作的始终,因此在《写作公式》中占有大量的篇幅。甚至写作公式:阅读理解+旁征博引+原创金句,这三大要素都与复述密不可分。作者给我们总结了很多复述技巧,我挑选出三个给你。

第一、缩写的技巧

缩写是指把一段话、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的主题和核心特色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本书几十万字,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怎么写?解读稿一般要求在50字以内。头条标题是30字。《写作公式》建议在进行缩写训练时,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对原书进行深度阅读,准确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一句话总结原书中心思想。关于这一步,可以联系参考书中“关键阅读法”。

第三步,把原书中支撑中心思想的重要论据梳理出来。关于这一步,可以联系参考书中“QPA读书法”。

第四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但不要曲解原文乃至误导读者。

第二、共情的技巧

如何引起读者的共鸣,需要作者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写作中如何运用共情,可以从两个角度设计。

角度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需求分为 5 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我们复述原文时,可以针对不同受众,根据这 5 个需求层次,向读者讲述书中知识,从而引导读者与我们讲述的内容在不同层面上产生共情。

角度二,提升影响力的 6 条原则:《影响力》一书指出,影响他人的核心是坚守 6 条原则,即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我们复述原文时,可以从核心知识点出发,根据这6条影响力原则,组织合适的内容,如讲故事、举例子、列数据。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反问自己,这样写对目标读者有用吗?

当然,这两个角度并非独立存在,可以灵活运用,进行复述时,也不是说5个层次和6条原则都要面面俱到。共情,就是要明确写给谁看,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深入挖掘对应读者群体的痛点和需求,不要试图写一篇文章,让所有人都打开。

第三、延伸的技巧。

所谓延伸复述,是指为了更好地把问题解释清楚,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采取补充、解释的方式复述原文,使知识在不同场景下得到正确应用。

《写作公式》作者释若他在带领学员拆书时,对于零基础的,他会给出一个模板,让你只要往里面填空就行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会让他们参与读书专栏写作、训练营助教作业点评;对于拆书经验丰富的,会让他们找准定位,往领读者、写作教练、共读营长方向发展。

延伸复述,不是单纯地扩写。扩写是为了扩充内容,而延伸复述却有着探索问题本质的使命。如果不做延伸复述,那这个知识点可能就讲不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扩写是现象,那么延伸就是本质,如果扩写是形,那么延伸就是神。

“每本好书都自带使命”。书的使命是要我们去挖掘的,如果永远停留在文字表面,那些字我们都认识,为什么还需要领读者呢?著名讲书人成甲有一个“不读书法”:20%的时间用来阅读,80%的时间用来思考。就是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就要思考: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具体使用时如何操作,知识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叔本华曾说过“不要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强调的是读书要思考,别人写的字,只是别人走过的路,路上风景如何,则需要用心去体会。别人给的馍馍再香,也需要自己去咀嚼。

图片来自手帐达人:骆驼䓍

复述——领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如何训练?都在这本《写作公式》里。缩写呈现核心主题、共情找到目标受众、延伸启发读者思考。写作公式既是一个写作训练成长公式,又是一个写文章的通用公式。这套写作训练规则,简单、实用,推荐你也来学习和实践。

附写作思路的逐段逐句解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