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灿烂千阳,长存人间

 两针见血 2023-07-21 发布于湖南

女人,是多么美好的存在。高尔基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灿烂千阳》这本书,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讲述阿富汗战争背景下,主人公玛丽雅姆与莱拉在成长、婚姻、家庭中,如何面对战争、贫困、落后与暴力,如何学会接纳自己、原谅他人,如何获得爱与付出爱,让我们感叹,每一个阿富汗女人,都是一颗被尘灰蒙蔽的太阳,她们始终在寻找希望、温暖、力量和爱。

身为和平国家的我们,也许听过阿富汗战争,知道塔利班,但其实,战争如何影响到每一个小人物的一生,她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现实恐怕远比我们所知道、和想象的更加残酷。她们对生活的隐忍、勇气和热爱,则比我们感受到的更加蓬勃。正如这首诗: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这究竟是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后随父亲迁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他以小说《追风筝的人》一举成名。“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他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为阿富汗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胡塞尼作品言语简练,隐喻得当,读者宛如走入了故事主角的生命之中,历尽悲喜。但更为重要的是,《灿烂千阳》时刻提醒我们,为什么要珍惜,为什么去爱,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如何拥有心中的阳光。

01 不幸的出生,幸运的父爱

玛丽雅姆五岁的那天,她在爬上凳子张望父亲的时候,失手打翻了母亲娜娜最珍视的瓷器。“你这个笨手笨脚的小哈拉米,这就是我忍受了一切得到的回报。”尽管她不知道哈拉米是私生子的意思,但从母亲的咒骂中,开始明白,她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孩子,一个不应该的存在。

父亲扎里勒从来不这样叫她,还说玛丽雅姆是他的蓓蕾。娜娜以前是扎里勒的佣人,因此,尽管有了玛丽雅姆,还是不被接受。她们母女被安排在山上的泥屋里。每周四是扎里勒看望女儿的日子。每当父亲朝山上走来,玛丽雅姆就会奔跑着扑向父亲。父亲的口袋总是鼓鼓的,让玛丽雅姆玩猜礼物的游戏。父亲带她钓鱼、画画、唱歌,给她讲外面世界美丽的故事。

玛丽雅姆和母亲住在泥屋,生活艰苦,不能上学,也没有朋友,还要时常被母亲嘲笑、责骂,但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有妈妈、有爸爸,妈妈教她做饭,喂小鸡。当扎里勒带着微笑、礼物和亲昵来看她的时候,玛丽雅姆会感到自己也能拥有生活赐予的美好和慷慨。

1974年,玛丽雅姆十五岁。这天,父亲扎里勒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带我走,我要你亲自带我走。”她鼓起勇气,说出了搁在心里很久很久的渴望。扎里勒还有三个妻子和九个孩子。玛丽雅姆渴望回到父亲描绘的城市,那里有热闹的人群,好玩的电影院,美味的冰淇淋,还有他们家的大房子。

扎里娜勉勉强强地点了点头。而娜娜却表现得异常激烈:“你是我的一切。你要走了我就会死。我就死给你看。”但这对玛丽雅姆好像没什么用,毕竟,一个女儿,要和父亲在一起,要见她的兄弟姐妹,不是理所当然吗?

玛丽雅姆穿上她最好的,但仍然不相称的衣服,坐下来等父亲,但直到双腿发麻,也不见扎里勒。她平生第一次走下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了高高的墙壁,和父亲锃亮的轿车。开门的是司机,说扎里勒不在家。玛丽雅姆只好坐在门口,等待父亲,直到她饿了,累了,睡着了。

早晨,司机摇醒了玛丽雅姆,让她走。“我想见他。”玛丽雅姆含着泪水。突然,她挣脱司机,冲进大门。她看到对面窗户一闪而过的面孔。但是,足够令她看清那双熟悉的眼睛,和张大的嘴巴。

呆住的玛丽雅姆被强行带上了汽车。她不停地哭,不停地哭,窗户后面的眼睛一直在她眼前出现。他竟然让她露宿街头,像流浪狗般地露宿街头。玛丽雅姆心中充满了悲哀、愤怒、屈辱。娜娜是对的。她该如何面对母亲呢?

泥屋越来越近。突然,司机站住了,试图遮住玛丽雅姆的视线。但没有用,玛丽雅姆看到了。一张椅子翻倒在地,一条绳子垂落下来,一个身体在绳子末端晃荡。母亲真的死掉了!

玛丽雅姆失去了她曾经看不起的妈妈,失去了和她相依为命的妈妈,失去了视她为全部的妈妈!父亲不见,母亲丢下她,她现在不只是一个哈拉米,她是一个孤儿!

很多时候,至亲的人更容易产生误解,因为他们彼此太在乎。娜娜以为玛丽雅姆不要自己了,自己付出尊严、付出身份、付出所有的女儿,不要自己了。她再也活不下去,她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玛丽雅姆以为娜娜讨厌的父亲,讨厌她这个哈拉米,以为自己就不该出生。

她们都不知道,她,是她的生命,她,是她的唯一。那个世界上从不说爱的人,她爱你!她不能没有你!

02 不幸的婚姻,幸运的母爱

玛丽雅姆终于来到了两天前她拼命想要踏进的家,她无数次想象的美好的家,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以失去母亲为代价而进入的家,玛丽雅姆也只是在楼上躺了七天。她被许配给千里之外的坎布尔,一个40多岁丧妻失子的鞋匠拉希德。她哭泣着央求父亲,然而没有用。美丽的赫拉特,玛丽雅姆知道,她再也回不来了。她诅咒似地对父亲说:“我再也不想见到你,永远不想!”

玛丽雅姆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一个还在腹中的胎儿。她又觉得有希望了。她似乎开始明白,娜娜是爱她的,很爱,甚至是不顾尊严地爱,不顾品德地爱。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命运多么折磨,无论嫁给一个怎样的人,无论这个孩子是不是合法,这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希望和安慰,是母亲战胜一切的力量。娜娜是,玛丽雅姆也是。

可是拉希德呢,他近乎疯狂地肯定那是个男孩,这又让玛丽雅姆感到很不安。依据伊斯兰教法律,阿富汗妇女不能上学,不能工作,不准抛头露面,出门要穿上厚厚的布卡,只能看到被面罩栅格隔离的世界。她们被视为累赘,早早地就要出嫁,嫁给可能大她们几十岁,可能有几个妻子的男人。就连遭到家暴,也是最合法不过的事。要是生个女儿怎么办呢?玛丽雅姆不敢想象。

玛丽雅姆一天5次的祈祷,没有换来真主安拉的怜悯,她流产了。男孩女儿都不再重要,梦,破灭了。在此后的几年里,希望在玛丽雅姆的心中一次次升起又落下,她恨自己,骂自己,她以为没有孩子,是她背叛母亲应得的报应。

拉希德早已不把玛丽雅姆当妻子,他嫌她做的饭不好吃,屋子打扫得不干净,无论玛丽雅姆怎么做,都不对。失去母亲,失去父亲,失去孩子,命运的大手一次次无情地鞭笞着玛丽雅姆,她还有希望吗?她的太阳还会升起吗?

03 不幸的家庭,幸运的友爱

1992年,圣战组织赶跑了苏联军队,然而,阿富汗并没有迎来安宁。内战开始了。每天都是炮弹的呼啸声,每天都有人横尸街头。女孩莱拉是玛丽雅姆的邻居,莱拉亲眼看到小伙伴吉提被火箭弹击中。吉提的母亲,在那条街跑上跑下,撕心裂肺地哭喊,用一条围裙收集着女儿身体的碎片。

每个人都在逃离,莱拉青梅竹马的恋人塔里克也走了。莱拉有两个哥哥,都在圣战中殉难了。莱拉的妈妈痛不欲生,连对莱拉也无心照料。她一直视儿子为阿富汗的英雄。她爱儿子,她爱儿子用生命保卫的土地,她不愿意离开。直到子弹打穿大门,擦过莱拉的脑袋,她才醒了过来。

谁不爱祖国?谁不爱生我养我的母亲?然而,无论他们有多么热爱这片土地,不舍这片土地,但谁还有勇气呆在连生命也庇护不了的土地呢?他们开始整理,莱拉安慰爸爸:“我们会回来的,等战争结束。“

想着马上就要见到恋人了,莱拉有些恍惚,耳边响起了沙子声,又像叮当声。不是的,是呼啸声,似乎有点熟悉的呼啸声。莱拉手中的书籍掉落一地,她抬头看着天空。然后传来一声巨响。她飞了起来,撞上墙壁,摔倒在地上。

幸福和悲伤只是一瞬间的事。莱拉醒来了,成了孤儿。教她读书、长大报效祖国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那个精神崩溃但足以依偎的妈妈也没有了。是邻居玛丽雅姆和拉希德救了莱拉,收留了她。

本以为是劫后余生,却不知是羊入虎口。拉希德无视玛丽雅姆的存在,威胁足以做他孙女的莱拉嫁给他。还告诉莱拉,塔里克已经死了。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怒火中烧,和我想的一样:就算是死,莱拉也不会嫁给他!

可是,莱拉却说:“我愿意。”因为,如果现在离开,她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钱,只有飞来飞去的子弹。她可能被拐卖、强奸,或割喉。但莱拉没有说的是,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塔里克的一部分仍在体内活着,她如何能带他去冒险?

两个同样遭遇不幸的女人,现在成了一家人,然而他们谁也不能理解谁,开始互相折磨,互相咒骂。她们恨对方,但又觉得哪里不对,似乎她们都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是可恶的战争,可恶的时代。

莱拉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阿兹沙,宝贝的意思。拉希德可不宝贝她,他甚至都不送她去看病。莱拉很难过,也不搭理拉希德。而拉希德竟然以为这是玛丽雅姆挑拨的,又一次抡起皮带准备抽打她。莱拉突然发现,玛丽雅姆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吧。她死死拽住拉希德:“求求你,别打她,你赢了。”

第一次,有人保护玛丽雅姆,没被挨打。被苦难隐藏已久的爱和宽容,从她的心底开始发芽。玛丽雅姆越来越离不开莱拉母女,每天早晨,她渴望听到莱拉下楼的脚步声,渴望听到阿兹沙咯咯的欢笑声。她们一起做家务,一起喝茶,一起照顾孩子。玛丽雅姆一生凄凉,心如死灰,没想到却在两个弱小的生命身上找到了一丝温暖。玛丽雅姆突然觉得,若没有她们,她似乎无法忍受自己业已忍受了这么久的生活。

2000年夏天,真主安拉没能保佑阿富汗,内战愈演愈烈,喀布尔大旱三年。莱拉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有时只能靠偷点吃的来活命。阿兹沙被迫送到了孤儿院。莱拉在一次探望中,竟然见到了塔里克,这个让她魂牵梦绕的恋人。原来,拉希德为了摧垮莱拉的精神,故意设计让人传递假消息。

是真相终会澄清。莱拉和塔里克相见的事,让拉希德愤怒不已。丧心病狂的拉希德紧紧掐着莱拉的脖子,不打算松手。玛丽雅姆扑了上去,却被掀翻在地。莱拉的脸色已经变紫,翻着白眼,不再挣扎了。“他就要杀死她了,他真的要杀死她。”玛丽雅姆彻底看清了。

玛丽雅姆爬起来,找到了一把铁锹。她高高地举起铁锹,拼命地向后面伸出。她突然想起,这是她第一次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她对准拉希德的脑袋,使尽浑身力气,砍了下去。

玛丽雅姆镇定地处理好一切,要送莱拉离开,独自承担杀人的罪责。莱拉乞求姆丽雅姆和他们一起走:“如果没有你,我不要那种生活。”玛丽雅姆异常平静,安慰她:“对我来说,这里就是终点。我已经无欲无求。我渴望的一切,你们都已经给了我。亲爱的莱拉,没关系的,别难过。”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谁说死亡一定是生命的终点呢?玛丽雅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回了尊严,找回了勇气,找回了希望。她的爱,她的隐忍、善良、宽容,已经刻在莱拉的生命里,刻在阿兹沙的生命里,刻在千千万万阿富汗人民的生命里。

04 不幸的生活,幸运的大爱

《灿烂千阳》的作者,胡塞尼的描述或许不能让每一个人感同身受。但书中关于父母子女、关于夫妻恋人、关于亲人朋友,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的爱恨交织,哪一幕又不是让人叹息不止呢?

阿富汗和我们毗邻而居,在地理上并不遥远,塔利班政权也离我们并不久远,战争还在世界各地蔓延,联合国难民署的存在还是必然。在战争和苦难面前,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我们该怎样拿起反抗的武器,该怎样重拾生活的勇气?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依然去热爱它!”身世坎坷、婚姻不幸,没有子女,生活无数次地折磨,命运无数次地碾压,没有将玛丽雅姆摧毁。她从蝼蚁般的存在蜕变成一个英雄,一个为了爱的人,欣然赴死的英雄。

而莱拉,从公主沦为孤儿,与心上人生离死别,与强横无理的男人忍辱生活。她和玛丽雅姆从敌人到亲人,一次次为自由奔走,离开阿富汗,最终又回到了自己和父辈们热爱的国土,用自己微弱的力量诠释着父亲的教导:男女是平等的,女人要受教育,女人要出去工作。等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需要你。

读完《灿烂千阳》,你会真切感受“祖国母亲”,这四个字的千钧之重,她绝不是一句虚化的口号,她也绝不只是一句简单的比喻。“祖国母亲”,她是我们每天早上离家时的宁静,是我们每天傍晚回家时的安详,是厨房飘来的香味,是筑梦中国的理想,是孩子认真学习的美丽校园,是大人辛勤工作的城市乡村。

如果你幸福,那是因为祖国母亲在为你遮风挡雨,如果你受苦,那只是因为祖国母亲比你更苦。也许苦难在全世界每天都会上演,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然而,再贫瘠的土地,只要用心浇灌,也能开出花来。这就是希望,是爱!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愿有一千个太阳升起,可以照耀每一片弱小的国土;愿有一千缕光芒播撒,可以温暖每一个卑微的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