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千年的“欧楷”现身农田,笔笔从容精到,“印刷体”彻底败了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对于楷书学者来说,“楷圣”欧阳询的碑文是学习其字的最佳依据,因为欧阳询所书碑文较多,而且碑文比纸本保存更久,文字相对清晰完整。

例如清代嘉庆23年在河北丰润县农田出土的《九歌残石》,就是欧阳询极为“奇特”的一件碑文,这件碑文一面刻着他写的《草书千字文》。

另一面就是欧阳询所书的小楷《九歌》,原文由屈原所写,主要对国家与人民的处境表示忧思,此碑目前剩余600多字,单字大小约为2.6厘米。

碑中小楷书写的准确精细,字体端稳,点画瘦硬挺劲,行笔颇为干脆利落,没有片刻的犹豫与偏移,笔笔从容精到,还蕴含秀润质朴之美。

章法上也疏密有度,有着清朗肃穆之象,相较于《九成宫》、《皇甫君碑》等作品,此作的提按较为缓和,多出几分平和舒雅之风,更加有助于初学者去把握。

欧阳询的楷书自古以来就被评为“古今楷法第一”,得到如此评价的原因之一是欧阳询乃唐代楷书的开创者,楷书在魏晋时期时,南帖与北碑风格相对。

使得书风呈现两极分化,直到后来王羲之书风盛行后,南帖与北碑进行了融合,并在隋代使楷书的风格基本成熟,而恰好欧阳询身处隋唐两代。

对于前人笔法有着深厚的储备,同时开创了唐代流行至今的楷书风格,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学书法当“取法乎上”。

“欧楷”不仅有着强大的历史背景,自身的水平也毫不示弱,其字用笔严谨细致,点画书写精确,做到了“毫微处见规矩,细小处见匠心。”

每一笔都一丝不苟,无法移动半分,当然也有人说,这种平直规整的感觉,跟当代的“印刷体”没有区别,此言差矣,“印刷体”缺乏生动之感。

“欧楷”虽然用笔精细,但它在平正中见险绝,结构大多内紧外松,内部空间紧密,保证了楷书的端正与严谨,于点画上营造出险绝之感。

笔法的粗细、虚实因字而变,用笔方圆兼备,每一笔都顾盼相生,让字体呈现出多彩鲜活之气,有着峻健挺拔之姿,以险绝的笔画展现清丽润泽之美。

这种变化跟气质,让只知道死守规矩的“印刷体”比不上,此作更是将“印刷体”彻底打败,时常临摹,可以让用笔更加精准,掌握楷书的书写法度。

学到正宗完善的“楷法”,写出“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的楷书,此碑曾在历史上失传了千年,虽然在清代终于重见天日,但出土时就已经残缺。

后来直接断裂成数截,因此碑上只留下了“六歌”,之后更是意外的流向了日本,好在后人将其进行修整与摹拓,所以现在有清晰的拓本传世。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欧阳询的《九歌残石》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