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金英:也谈姚泉名诗词的八大情结

 杏坛归客 2023-07-22 发布于山东

古今故事,天地回声

——也谈姚泉名诗词的八大情结

文:张金英

明·李梦阳《诗集自序》中引王叔武语阐发了“真诗”的概念:真诗乃是人们生活中感情的自然流露,故称为“天地自然之音”。诗若无情,则无魂也。品读着姚泉名近十年的诗词作品,深为其间蕴含的情结所动。其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是他在游历行踪过程中对历史的追索、对时空的叩问、对禅道的妙悟、对山水的感知、对民情的回放、对风俗的描绘、对朋友的酬唱、对世事的体会。这“八大情结”是姚泉名作品抹不去的情感色彩,是他抒写古今之事、感发天地之音的情感纽带。他以深厚的笔功、娴熟的语言流溢出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出各地的风土人情,使之立体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解读了这“八大情结”,即解读了姚泉名的诗词内涵。现对姚泉名诗词的“八大情结”一一阐述,以探其诗词艺术风格:

图片

一、历史情结,厚重深沉

追寻先人的足迹,倾听历史的足音,拜谒先贤是姚泉名作品中比例最多的题材。这种历史情结是一个执着于古典诗词的传承者固有的,此情结毫不例外地根植于姚泉名的创作土壤里,并且在他的诗词空间里散发出厚重深沉的历史气息,如:

西行道中

驼刺堆堆车外奔,平沙尽处起山痕。

此行枉作江南客,未带春风过玉门。

前两句描绘了大漠的荒凉景象,转结古今结合,以己观史,巧化诗典。作为江南之客,见此荒漠,不由生发“春风不过玉门关”之感慨。一个“枉作”,一个“未带”,足见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姚泉名历史题材的绝句在尊重历史的客观基础上善以想象突显其历史的内涵张力,表现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如以下三首:

浏阳瞻谭嗣同故居

古宅苍苔惹市尘,挂墙剑气动龙鳞。

浏阳河畔佳公子,曾作昆仑唤醒人。

瞻梅兰芳故居

衔杯醉步事犹存,一曲杨妃酒尚温。

缀玉轩前秋树碧,满庭风影似梅魂。

与合友兄访涉县朝鲜义勇军旧址次韵

空庭锁锈木萋萋,五指山高杜宇啼。

洒血不辞三万里,姓名已共国名题。

以律写史,更见厚重。姚泉名的七律尤其擅长表现这类题材,极具历史的穿透感,如:

谒三苏坟

霜柏阴阴护古坟,汝阳春讯隔黄云。

几家父子能惊世,是处川原幸葬君。

海内功名数宗罪,天涯词赋万年文。

小眉山外无风雨,客似飞鸿又一群。

谒平江杜拾遗墓

汨罗江外日初曛,万古丘原野老坟。

樟柏荫浓鸣鸟暗,祠堂春早落花勤。

洞庭秋雨千行泪,世路扁舟一片云。

身后荣名莫怜晚,人间毕竟重斯文。

这两首同韵部的七律均是写历史上的文学巨匠。《谒三苏坟》表现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惊世才华与人生。前四句紧扣三苏坟的环境,说明此地因葬三苏而得幸,间接突出三苏的盖世才华,父子皆声名赫赫,当属历史少有。“是处川原幸葬君”巧化“青山有幸埋忠骨”句而无痕矣。颈联还原三苏在政坛上的“数宗罪”,高度概括其坎坷的政治生涯,并高度赞誉他们在诗坛上的深远影响。尾联以景结情,给人思索。《谒平江杜拾遗墓》表现了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的人生与文学成就。前四句同样以墓地环境开篇,颈联以景语暗喻杜甫漂泊孤苦的人生历程,尾联似以劝慰之语道出杜甫身后之名,阐明“真金子总会发光”之理——人间毕竟重斯文。

姚泉名以同韵部表现历史人物的七律还有以下两首,很有意味:

游昭君村

大漠有坟家有祠,尽惭俗粉与庸脂。

世间颜色如和璞,天下权臣属画师。

胜迹苍山宜寂寂,香溪流水总迟迟。

胸中一股明妃怨,正借平戎发泄之。

辛丑清明谒李太白墓

宿雨新晴紫笋滋,青山千古护坟祠。

人来野奠知浇酒,谁立春风能解诗。

景物已非尘事近,形骸若在壮怀疲。

许君捉月骑鲸去,好使芸芸一慰之。

《游昭君村》章法讲究,很有艺术性。诗从“大漠有坟家有祠,尽惭俗粉与庸脂”开篇,以地理环境和昭君的清丽脱俗作为铺垫,导出蕴含哲理意味的颔联:以“世间颜色如和璞”起而兴发“天下权臣属画师”,说明昭君的命运掌握在画师的画笔之中,别具意味。世间璞玉乃雕琢而成,而昭君美貌却毁于画师手中,两相对比,令人唏嘘。颈联以景语为昭君的命运呐喊一二,并含蓄地赞扬昭君出塞做出的贡献。尾联立意独特,道出昭君之怨在其做出的“平戎”功绩中得以发泄出来,符合人之心理。故而这首历史题材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摒弃了空洞的赞美之词,殊为难得。

《辛丑清明谒李太白墓》同样注重人物的形象刻画及对历史人物的别样评价:作者于辛丑清明谒李太白墓,在情感的传递上是颇费功夫的,这与李白传奇而坎坷的一生有关。首联交代时间,描写清明时节李太白墓的环境。颔联写野外的祭祀场景,穿越古今,思绪飘飞,“谁立春风能解诗”含蓄地道出自身对李白的敬仰与怀念。立于李白墓前,自然会想起李白的经典诗篇,是谁立于春风之中解读李白的诗呢?自问自答,意味深长。颈联情理相融,“景物已非尘事近”感慨世事变迁,人事非昨而尘事依旧,间接表现李白蹉跎的一生,而这种人生经历不管是什么年代都是相近的,毕竟人在红尘。“形骸若在壮怀疲”顺承上分句之意,想象李白“形骸若在”必是“壮怀疲惫”罢,毕竟他是一位具有潇洒出尘风采的诗人,不善“尘事”,在“尘事”中挣扎自然疲惫。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就连他的死法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作者以“许君”写之,正是一种猜测。李白“捉月而死”,故“好使芸芸一慰之”,多了些喜剧色彩,更增趣味。全诗语式错落有致,用语自然妥帖。

拜谒鄂王城遗址,他感叹于久远的历史无人解读:“大野残垣落日轻,千年怕扰楚魂惊。当时文物寻陶瓦,是处村湾吊故城。荆棘岂嫌欺栋宇,繁华不易避刀兵。可怜往事无人解,徒惹隔篱鸡犬鸣。”(《鄂王城遗址》);拜谒鲁迅墓,他触摸到鲁迅孤独的民族魂:“广玉兰荫掩墓门,一园嘉树对黄昏。新文已赖开山力,古道犹惊播火痕。呐喊数番如有用,彷徨万种更何存。只今独拜孤坟像,记得君为民族魂。”(《谒鲁迅墓》)行至昭关,他自然怀想起那千年的历史故事:“奔吴折楚已千秋,快意平生恩与仇。故垒腾龙似鞭起,松风填壑若潮收。国抛利器犹能悔,士得奴颜实可羞。天下重逢费无忌,昭关锁处白谁头。”(《昭关怀古》)瞻仰二程书院,对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宋代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二人充满着崇敬之情:“双凤亭高午日明,前川云淡远山轻。鲁台晴柳春风色,滠水渌波书院声。霁月襟怀天即理,孤峰体势气须清。纷纷人物千秋过,每有新祠仰二程。”(《陪东湖诗社诸先生瞻二程书院》)

以古风表现历史题材,于姚泉名来说更是游刃有余。一个个厚重的历史题材,在其笔下如一幕幕历史剧。如《马渡关》,其表现力度堪比杜牧的《过华清宫》,不惜劳民伤财而置国家兴亡于不顾的统治者在作者辛辣的笔下被揭露得体无完肤:

马渡关

古道隐隐红尘簇,疑听萧萧马鸣逐。报是涪州荔枝来,妃子一笑百姓哭。江山在手爱美人,敢问天下有不服?美人如花嗜荔枝,蜀道更倩五丁缩。君不见二十里换人,六十里换马,荔枝须比军书速。人瘁马死荔枝抛,化作乱石散壑谷。英雄不怜荔枝苦,为羡君王起逐鹿。藏兵故垒锁关山,荔枝美人尔专独。尔独尔专能几时?百代萧瑟皆草木。如今马渡关前空相待,美人所嗜已非荔枝熟。

根据不同的历史题材,姚泉名善于选择不同的体裁去表现,如造访赵一荻故居,他以优雅轻灵的小令去表现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爱情:“小楼别院,薜荔披墙藤似篆。静立香房,看着琴声出琐窗。 将军年少,国破相逢难一笑。冒死陈兵,余事无非是爱情。”(《减字木兰花·访赵一荻故居》)

图片

二、登临情结,穿越时空

登临诗在问世之初,就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以其丰厚的思想内容、卓越的艺术成就、深远的历史积淀影响并光耀诗坛,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人登高临远,开阔了眼界,荡涤了心胸,锤炼了哲思,自然会流溢出不少佳作来。姚泉名在游历中,当然是少不了这方面的作品的,尤其是他的登临五律,最能体现他的才思,如以下的登山之作:

登万源八台山

川渝分野际,九折上层台。

深壑云填紧,寥天鹰扫开。

山翻海潮过,风扯虎威来。

大块目难极,无言意若哀。

登天台山

危台缘径上,便可抚苍天。

万壑埋云阔,四边驰目圆。

风来鹰绕足,雨过日齐肩。

乱发身无垢,被人疑作仙。

这两首登山之作将登顶所见以准确凝练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来,对大自然的赞叹自然流露出来,大自然的虚虚实实给人梦幻之感,而作者传神的表达更是给人以真切的代入之感。《登万源八台山》写得极具气象,韵致流转,将万源八台山的险峻与奇幻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读罢令人浮想联翩。此诗足见作者功力,笔法老道,于沉稳中见流转,于流转中见活力,描摹细致,想落天外,意气飞扬之间因“词穷”而跌入黯然神伤之中,从而含蓄地赞美了大自然。《登天台山》重在于表现天台山的高峻、深险而幻妙无比的境界,于大气磅礴中见仙韵流荡,突出天台山乃仙人之地也,而置身此地,亦可为仙也,从而间接地赞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两首五律均是情景交融,不仅在意象的运用上有相似之处,如“壑”“鹰”“风”等,而且在细致的描摹中恰如其分地融入自身的感受。由于作者的细腻感受及对动词的精准锤炼,使两首登山之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

登临不同的山,姚泉名用心感受着山的内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他在《登将军山》表现了大别山余脉将军山的独特内涵:“东楚苍山雨,车随白雾驰。人烟野村静,石道峡风慈。将老因无战,心雄尚有师。太平寻故垒,四顾愧生迟。”尤以“峡风慈”一语别具一格;在《登宫台山》中,景语与禅语相融合,表现了宫台古刹的历史:“鄂肆人烟外,宫台危且平。林疏青竹冷,径立赤崖倾。古刹少来客,孤僧不答名。万峰回顾处,大野暮云生”;在《登南明山》中,着重表现了山的清幽与摩崖题刻:“城南江外嶂,一径入泉音。竹影青如玉,石苔柔似衾。古岩难辨字,静寺好听禽。游在昔人后,山云未变心。”尤以尾联意味深长;雾中再登大洪山,已然将大洪山视为“旧友”,感受更为丰富,寓理其间:“旧友羞何故,隋珠藏箧中。雾埋松峡白,雨洗寺门红。可误看山事,无争润物功。归途云散处,活色遍蒿蓬。”

姚泉名对山有解不开的情结,就在于山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书籍与文献。登山对他而言,就是对人生的深度体验,又如他以古风写的《登巴东大面山》,不仅在追问历史,更是在问世事,并在追问中获得释然与超脱:

登巴东大面山

问君何必此登攀,高唐往事因削删。巉巗下望百谷集,群岑翻波走貙獌。刺天之锷泥丸小,乾坤不过玉绦环。巫峡峥嵘无从觅,江作横塘水一弯。悲风撕骨声訇礚,浮云射雨冷未悭。凄雨湫风不改容,惟我危立天地间。高矣险矣,临望潸矣。广矣普矣,万物艰矣。汹汹淡淡江暂止,虎豹豺兕隐其蛮。阳台游梦真堪笑,不如笑笑袖手还。

登名楼而望远,是姚泉名登临情结的又一体现。在名楼名阁的历史渊源浸润中,他的境界随之登临而上,如以下两首:

登澧浦楼

春临雕槛外,过雨水云清。

花影攀长堞,风铃落古城。

江从武陵出,天向洞庭横。

不必稀仙客,世平皆是卿。

此律清雅含蓄而内蕴丰富,尤以动词锤炼足见功夫。首联叙事、写景相结合,“雕槛外”或是作者对此地的定义,或是巧设一个地点伏笔,暗示此为红尘之外的所在,故而“过雨水云清”也。中二联摹景,极见笔力,“攀”“落”“出”“横”形象地描绘了登澧浦楼的所见之景,气势昂扬而古意叠出。动词的运用极为讲究,一“攀”一“落”,相互对比;一“出”一“横”,相互映照。尾联用“吕洞宾游澧州”之典,道出“世平皆是卿”之意,何必再羡仙矣。以此回应“春临雕槛外”,到此,即是到了仙境也,结构浑然,用语脱俗。

与随州诸君登田王寨

险岫连桐柏,寻幽响径沙。

炎天林碧碧,秘砦石斜斜。

每恨世无象,便怜山有家。

太平风日久,残堞坐看花。

田王寨是桐柏山脉中的一个古寨遗址,号称华中第一寨。作者登临田王寨,见“险岫连桐柏”,描绘了一幅险峻清幽之景,“寻幽响径沙”以动衬静,更显田王寨之静。颔联紧承,深化清幽之景。颈联顺势借景喻理,对比鲜明,且形成流水对,语意贯通,含蓄地表达了对田王寨的喜爱之情。尾联叙议结合,情景交融,留下余想,韵味悠悠。

在长沙登杜甫江阁,自然怀想起漂泊无定的杜甫:“高阁临湘水,凭栏辨旧新。日枕星沙市,枫连岳麓津。荻岸曾停棹,天涯已寄身。壁悬诗句好,谁解杜家贫。”登天马阁,则联想到当今海峡的局势:“飞阁荔城上,遐瞻不可穷。云翻东圳雨,日逐白塘风。海镜映螺岛,坤舆跃玉骢。东南犹未定,隐约列艨艟。”夜登应星楼,表现了历史名楼从“劫火”中重生的新面貌:“瑶琼何处去,尽筑此楼来。璀璨照瓯水,玲珑接紫台。万山烟雨阖,一市玉灯开。劫火无痕迹,谁怀盛世哀。”

三、古寺情结,悟道参禅

姚泉名的作品中有不少古寺题材,对尘世的思索与参悟尽在其中,从而使作品更具穿透力。如以下三首绝句:

过一粒寺

闭门孤寺菜花间,衲缀僧衣挂殿栏。

沧海多情存一粒,是沙是泪是垂涎?

侏儒山玉泉寺

小巷深深日欲斜,山门虚掩是僧家。

大雄殿里三身佛,闲看阶前石竹花。

亳州岳武穆王庙

人物未随涡水流,岳王庙里为秦羞。

九州跪遍东窗事,不止杭州与亳州。

《过一粒寺》以“孤寺菜花间”起兴,转句紧扣寺名,道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理,从而以“是沙是泪是垂涎”反问作结,虽然“沧海一粟,吾生须臾”,其间的红尘感受又是何其丰富。《侏儒山玉泉寺》全无说理之词,仅以“大雄殿里三身佛,闲看阶前石竹花”便含蓄传达出一种闲适淡然的人生态度,传达出超脱于世的大智慧。《亳州岳武穆王庙》则与历史相关,转结借古讽今,独具现实意义,发人深省。

姚泉名这类题材的五律佳作更多,如:

游普觉寺

普觉元须寺,香山一抱雄。

清阴埋古殿,蝉语起秋风。

佛已横眠矣,吾犹独醒中。

可怜人世客,看看尚如虫。

作者游普觉寺,由所见之景自然引发对人世的反观,含蓄蕴藉,耐人寻味。首联交代了普觉寺的地理位置,突出其雄伟的外观、古朴的风格。颔联句式圆活,灵动非常。“古殿”于“清阴”之间,受其庇护;“蝉语”随着“秋风”起落,一静一动,一“埋”一“起”,炼字精微。颈联叙议结合,对比鲜明:佛祖已经横卧长眠,而“我”犹自清醒。到底是佛参透了人间之事呢,还是“我”看透了这尘世?下分句蕴含“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意,越是清醒,越觉痛苦,可怜着这来来往往的“人世客”,他们忙碌地在世上走一遭,亦如虫蚁一般,实在是渺小不过。尤其是在“佛”的面前,更觉“人世客”的微不足道,似乎佛祖在看着人间的一切故事不停地上演。尾联在怜悯情怀中将尘世的无奈推向高潮,读来令人生叹。全诗富含禅理,顿悟之间,感慨深沉。

壬寅冬日访仙人台白云观不值

崖前盘道止,贪静故投山。

日落诸峰夺,云升一隼攀。

松门锁因疫,风峡冷如悭。

岂属黄庭客,人烟待我还。

诗人“贪静”,故而“投山”,在“崖前盘道止”,欲访仙人台白云观。见“日落诸峰夺,云升一隼攀”之景,着一“夺”字,群峰动了起来;再着一“攀”字,一隼飞翔之状再现,想象可谓新奇也。颈联句式灵动,道出“松门锁”是因为疫情之故;“风峡冷”得如悭,拒人之外矣。虽访仙人台白云观不值,但作者倒也释然:岂属黄庭客,人烟待我还。唉,自身并不是修身学道之人,还是返回人烟味十足的红尘之地吧!自我开脱之情显而易见矣。全诗以情感线推进,然与同题材作品表达的情感倾向不同也,显得更为真实。

姚泉名的山寺情结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全篇摹景叙事,景中隐隐流露出深深的禅意。如《游崇州光严禅院》:“客乡闻寺古,来觅色中空。几点经楼雨,数山楠叶风。课闲因洗鼎,斋熟故敲钟。暮色萧萧下,一堂香火红。”又如《咸宁白云庵》:“夕烟笼万壑,余照白云庵。断岭留天径,危楼护佛龛。柴门香客少,石灶野蔬甘。俗语偶相对,老尼犹健谈。”《岳西访云台禅寺》:“野村能问路,沙径入云长。绕石花堆白,掩溪松落黄。山深禅殿静,僧少寺田荒。为我开篱落,佛家茶水香。”《慈云寺遇雨》:“持伞独行处,寒山云乱飞。溪随岩雨响,春向李花归。疫律未开寺,信香犹染衣。轻歌沙径上,松影对烟稀。”二是先做足铺垫,在尾联画龙点睛,直接说理,或情理交融。如《少林寺》:“此身年少日,觉远似吾师。棍影惊秋月,拳风落古池。苦心磨剑后,快意出山时。今上达摩洞,眸光已转慈。”《严西湖谒吴主寺》:“初寻吴主寺,高殿野湖东。暮色催回鸟,秋霾冻住风。江山须射虎,割据竟称雄。未补金瓯缺,功名等是空。”《信阳灵山寺》:“千峰似趺坐,峡雨带清风。沙径缘溪白,山花近寺红。梵声过塔影,僧课掩禅宫。世有难为事,一炉香火中。”《汨罗谒屈子祠》:“玉笥枫香僻,堂前足自跫。秋风吹楚树,寒水入湘江。哀郢人无几,怀沙事有双。直臣真易毁,总被谤言降。”《谒骆临海祠》:“落日压城晚,古樟环阁多。众山黄有叶,片水镜无波。立阵惊传檄,游人乐诵鹅。不知来往者,千载解君何。”

图片

四、山水情结,自在清新

山水诗亦是姚泉名作品的主要题材。他徜徉于山水之间,感悟着自然界脉搏的跳动,将自我的身心融入其间,笔底满是与山水的亲密接触。他眼中的山水,就像是他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任他打趣,从而写出了充满性灵、趣味横生的山水诗。如:

斗方山望湖楼作

群峦收雨午风甜,野望浠河云卷帘。

山写规章水遵守,一川宽窄鉴松严。

首句一个“午风甜”就给人以美好的感受,通感手法恰到好处。转结的拟人手法更是将斗方山与水的关系呈现出来,趣味顿生。“鉴”字的妙用将自然之宽窄与人为之松严两相结合,并与“规章”吻合,诗思缜密。

斗方山“定了规章”,而张家界的山在他笔下则“毫无章法”:

游张家界

一入张家界,群山就变疯。

束腰羞楚女,列阵愧秦公。

猴学孙行者,人皆陆放翁。

红尘太严肃,不似索溪中。

此律一反常规笔法,给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张家界画面,让人忍俊不住,却又犹有回味。首联写初入张家界的第一感觉:群山就变疯。此拟人手法亦是少见,群山如何“疯狂”?颔联紧承其意,点面结合地展现了不同风姿的山峰。颈联的“孙行者”与“陆放翁”对仗新颖工整。最令笔者欣赏的莫过于“红尘太严肃”一句,反衬出张家界给人带来的无限乐趣。而红尘中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放肆”一番,忘却红尘中的种种羁绊,且“严肃”与“变疯”相互照应,结构完整浑圆。袁宏道云:“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读罢此诗,感受尤深。

姚泉名对山的感悟是独到深刻的,又如:

鹧鸪天·游屏山峡

娄水撕山效鬼工。野航浮若上青空。云沉欲覆溪中石,崖起疑追壑顶风。

山作挤,地将缝。看天一线我如虫。不嫌人世风光窄,约向风光窄处逢。

此词描绘了屏山峡的险峻,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面前,感叹着如虫的“我”之渺小,并道出“不嫌人世风光窄,约向风光窄处逢”的深刻哲理,表达了敢于挑战人生“窄处”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全词不仅摹景精微准确,想象奇伟,而且情理相生,给人启迪。不同的山,给他的感悟各不相同:雾中登大洪山,他悟出了“千山何必都看尽,莫负眼前三四峰”;八台山观日出,他看到“一剑划开天已笑”而想到“万峰岂敢不开颜”;宿大云山,他感悟到“身远沈霾在,心空野酒醒”。

世间万物,性灵莫过于水。而性灵之水亦开启了他的想象之门,如以下三首,可以感受到他的水趣:

夜宿琵琶湖即景

三号楼前灯影新,水边栀子晚香匀。

我将归卧浮鱼动,惊碎湖湾月一轮。

巴河泛舟

突突舟行两岸闻,水风撩动碎花裙。

漫山青柏皆伸手,齐到江中捉白云。

瓯江夜泛

楼光塔影入江屏,画舫烟波不肯停。

夜雨围城灯似海,我来丽水捡星星。

三首诗皆是明白如话,写法亦是接近,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而抒情的方式在于全身心地融入景中,感受着水的奇妙之旅。《夜宿琵琶湖即景》首句最是自然不过,这亦是姚泉名写景诗惯用的手法,毫不造作,直接以生活化的语言“三号楼前”入诗,给人以亲近感。“我将归卧浮鱼动”将自身与湖中之鱼的行为对比,一静一动,“归卧”突出琵琶湖之夜的“静”,而“浮鱼动”则“惊碎湖湾月一轮”矣,以动衬静之手法可谓妙哉。《巴河泛舟》首句以舟行之声“突突”开篇,给人以身临之感,“水风撩动碎花裙”之景太正常不过,而出于泉名笔下则见出他的观察能力与语言造诣。转结以拟人手法写之,在想象的妙境中感受着巴河泛舟的美好。《瓯江夜泛》一个“不肯停”的拟人化手法,即将江南烟雨之景描摹得惟妙惟肖。转结更是妙笔,夜雨围城,夜灯骤起,恰如灯的海洋,星星点点地倒映在清澈的瓯江里,一句“我来丽水捡星星”自然地脱口而出,从而完成了《瓯江夜泛》的抒写。如果说这三首绝句重在于水趣,而同时泛舟夜坐的《与友奉节船上夜坐》则重在于寓理,尤为深刻耐品:“峡口滩声静,楼船最上层。一江夔府月,半壁蜀山灯。世浊言犹淡,心温酒可冰。明朝辞白帝,共看彩云升。”

对水的亲近感不仅表现在他的诗里,而且也表现在他的词里,尤以小令最是灵动入味,一如他的绝句风格,如以下三首《浣溪沙》,诗人的性情飞扬,与水之灵性交相辉映:

浣溪沙·与高原风芹溪堂主等游远安玄庙观水库

拿片坝堤卡住山。九天来水莫思还。瑶池让给楚人欢。

一掬琉璃山作捧,几条舴艋玉为盘。青峰指点似王冠。

浣溪沙·丁酉端午借舟游斧头湖

烟水盼吾多少年?抚吾双足此缠绵。浪花贴向素襟前。

大梦醒来端午酒,清风借得少年船。湖心一笑忽陶然。

浣溪沙·游清江画廊

云赖青山不觉惭。青山恋水比郎贪。轻舟一叶入群岚。

划过千湾心已野,掬来一捧手如蓝。巴王故事佐闲谈。

姚泉名的五律对动词的锤炼最见功夫,在摹山写水中更见灵性,如:

东湖春晴独步

春报初晴好,日徐云絮升。

平湖开似熨,新柳亮如灯。

樱急两三朵,山遥四五层。

灵均余小阁,泽畔可闲登。

动词的精准锤炼与数量词的有效运用是此诗的特点。首联的“报”拟人形象,春天就是个播音员;初晴的天气,“日徐云絮升”,“徐”状春阳渐起之态,云絮亦随之升腾开去。中二联尤佳,“平湖开似熨,新柳亮如灯”比喻贴切生动:铺展的东湖似熨斗熨平似的平滑无褶;新柳在春阳的映照下亮眼如灯,不仅形似,而且色彩明艳。颈联以“急”写樱,拟人入味,突出了樱花急不可耐地待放之状,趣味顿生;以“遥”写山,辅之以“四五层”的数量,写法独特,东湖的迷蒙之景立显矣。尾联落笔东湖的行吟阁,此处取《楚辞·渔父》中屈原“行吟泽畔”之意命名,以此作结,别具意味。

图片

五、风物情结,妙趣横生

姚泉名十分关注各地的风物,每行一处,他都以诗表现各地的风物特产,不同的风物都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如以下一组各地的“咏花诗”:

寿县梨花

白雪生香树树风,堆星凿月赛天工。

可怜海日思难解,寿县春花晒不红。

代桃苞答

粒粒花苞似弹丸,莫言桃李怯阴寒。

一朝待得东君令,炸个春天给你看。

沙洋油菜花

蝶舞蜂忙喜不胜,张池春暖菜花兴。

试看手笔谁为大,十里黄金论亩称。

素山寺杜鹃花

花燃野寺久无僧,晴后山阶寂寂登。

莫惜芳菲人未见,芳菲本不与人朋。

《寿县梨花》一个“白雪生香”即吸人眼球也,将梨花的颜色与味道合二为一;“堆星凿月”用语新奇有味,形象地表现了梨花的形状与数量。转句巧设一个“思难解”,进而抖出“寿县春花晒不红”,进一步表现寿县梨花洁白如雪的特征。《代桃苞答》构思新颖独到,作者站在桃苞的角度进行“回答”,独具天然之妙趣。首句以“弹丸”比喻“桃苞”的形状,新奇有趣,实为后文铺垫。“莫言桃李怯阴寒”巧设伏笔,转结顺理成章:一朝待得东君令,炸个春天给你看。如此,整个春天都是桃花的天下了。这当是泉名的代表作之一,新颖而耐品。为表现沙洋油菜花面积之广,颜色似金,《沙洋油菜花》比喻、夸张手法并用,以“试看手笔谁为大,十里黄金论亩称”展现了沙洋大面积的油菜花。《素山寺杜鹃花》则是一首禅理意味浓郁的绝句,盖因素山寺之杜鹃花也。未见芳菲,切莫叹息,因为“芳菲本不与人朋”。那么,芳菲与谁才是朋友呢?留下悬念,任君想象,其实答案就在题目之中,足见巧妙。

对各个地方的印象,姚泉名都以诗记录下来,恰如游记。在泸州,他看到此景:“静静烟江向晓开,青山城郭两无猜。凭窗正爱泸州好,群鸽从天泼下来。”(《泸州晓望》)过柳州,此地山的特色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初过龙城莫正颜,闲心还得带憨顽。青峰矗与他方异,九齿钉耙是远山。”(《过柳州》)宿桃花冲,他用心倾听着桃花涧水与风声雨声,拟人、通感手法运用自如:“万峰都躲尽,惟剩一天星。楼下桃溪响,梦边尘客听。峡风吹雨骤,野店上灯馨。破晓呼床者,漫山蝉笛青。”宿惠州,他感受着岭南暖暖的冬意,表达了对东坡的敬仰之情,尤其是以“恨”写“爱”的手法尤为奇特:“何处不安枕,岭南冬意迟。湖光摇似笑,山月细如丝。残梦无风扰,微醺有塔支。东坡犹可恨,处处为君痴。”(《预全国第三十三届中华诗词暨苏东坡研讨会宿惠州宾馆》)来到万和镇,他感受着此地的静雅:“群峰何所用,归去倚之居。一水可牵月,半楼供拥书。因山种篱菊,为酒养池鱼。临肆客多雅,携诗入此庐。”(《题万和镇归真居》)访谭家沟,他感受到谭家沟脱贫后的新气象:“廊柱挂干幸福,梯田长满贫穷。几家村舍乱山中。岁月曾经冷冻。铺硬通天村路,改香筑梦房栊。山墙彩画小康浓。日子重新播种。”(《西江月·访谭家沟》)无独有偶,磐石草莓园亦给他同样的感受:“青垄连山,粉墙画柳。银棚卷起歇阡亩。我来已过草莓期,主人捧出红莓酒。客爱奇芳,地怜巧手。春风吹过惊田叟。山田疑换织神耕,财神已在村头走。”(《踏莎行·磐石草莓园》)

即便是一个小园,他也可以从园中风物感悟出几多情趣与理趣,如:

访段维会长拂尘园

教授存幽性,庾园时留停。翠微隐行迹,小楼读骚经。半亩人外地,花影叠阶庭。凿泉容日月,种莲播洁馨。风洗东坡竹,松扫西山亭。白云起南峰,青池依北屏。今日随君返,立庭如酒醒。况见尊翁颜,山居入耄龄。锄耰闲挂壁,豆藿养神形。衣尘兼心尘,拂尽林壑宁。太平可归去,懒作江上萍。

六、竹枝情结,朴实真淳

姚泉名的竹枝词善以浅显易懂的生活语言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极具乡土风味与民谣情韵,朴实自然,真淳恬淡。如《安昌竹枝词》一组:

安昌竹枝词

其一

三里街河十七桥,里安利市卧春潮。

土人懒向月桥过,隔岸相谈吴语娇。

其二

拱桥穿过又平桥,北岸家家挂市招。

水巷桨声柔似你,乌篷船在梦中摇。

其三

流光慢下石街长,闲坐临河风雨廊。

方桌一围烟一点,小炉煮响是茶香。

其四

船家待客睡何妨,毡帽遮颜舟作床。

午日闲闲游客少,桥头竹架晒香肠。

其五

骑楼柱上蔗饴黄,挽去缠来扯白糖。

八秩传人陈锦水,玉龙在手戏如常。

其六

老店名传母子油,海鲜米醋亦称优。

舌尖一滴仁昌酱,半个绍兴在里头。

这组竹枝词从各个层面把安昌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出来,朗朗上口的语言尽展吴地风情特色:其一聚焦“三里街河十七桥”,“卧春潮”虚实相生,一个“娇”字表现了吴语的温柔、婉转、悦耳的语言特色;其二以“拱桥穿过又平桥”突出江南水乡桥多的特点,并表现了岸上店铺之多;“水巷桨声柔似你,乌篷船在梦中摇”将个水上人家写得美如梦境,巧以通感手法,化无形之桨声为有形的你,虚实相交,朴实中不乏美感。其三着眼于江南水乡的慢节奏生活,一条长长的石街,临河的风雨廊可随意闲坐,三五人方桌一围,炉火一煮,茶香即刻蔓延在水岸边,多么诗意的时光啊!其四将镜头对准待客的船家,他们以毡帽遮颜,随便一躺,便将小舟当作床来休息了,而午日更是悠闲,几无游客,唯见“桥头竹架晒香肠”矣——这又是江南水乡的一景。其五以当地的八秩传人陈锦水为表现对象,突出安昌的民间工艺之精湛。其六着重写安昌优质的调味品,“舌尖一滴仁昌酱,半个绍兴在里头”以夸张手法道出仁昌酱的美味。

竹枝词富有浓郁的地域风味,从题材上来说亦是风物篇或田园诗,因以“竹枝词”形式写之,特独立一章以窥作者手法的多变性与灵活性。姚泉名创作的竹枝词不可谓不多,节奏鲜明,极富民歌之味。又如他的《罗田竹枝词》《乌梅山竹枝词》《罗山竹枝词》《沉湖竹枝词》等系列组诗都是地方特色极为浓郁的山水田园诗,我们通过读诗,就了解了各地的风光民俗。

图片

七、酬赠情结,俗世清怀

姚泉名是重情重义之人,在诗词世界里,在诗词活动组织过程中结交了不少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诗相酬最是自然不过,故而有不少的酬赠诗词。然而,他的酬赠诗词亦有不少亮点,皆因其情之真也。如:

丙申海峡诗会与庄伟杰兄共饮

乾坤事无责,共醉复如何?

席散秋愁少,人闲酒困多。

江声随月隐,客梦逐风过。

相得皆兄弟,明朝亦踏歌。

此律应是丙申海峡诗会结束之后,作者与好友畅饮时所作,真切的感受溢于言表,尤见诗家性情。首联以“乾坤事”指代盛大的丙申海峡诗会,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方方面面的事情皆要考虑,要顾及到每一位参会者,其辛苦之状可想而知。当诗会结束之时,方才卸下身上的责任,才能与好友放心地共醉一场。颔联叙事寓理,言浅情浓。丙申海峡诗会结束了,“我”的牵挂也少了许多,“秋愁”亦随之远去;人终于闲了下来,自然就想开怀畅饮了。此联的一“少”一“多”形成反差,既突出作者的责任意识,亦含有诗人固有的真性情,是作者个人形象的真实写照。颈联写出散席后的平静之景,以景衬情。上分句写“江声”随着月落而消隐,实际上是指“客声”的消失,即参会者一个个地离开会场了,一切又归于平静,就如江面恢复了平静一般。对句进一步写客人已经随风而去,诗意缥缈。尾联回应开头,提出希冀,期待来年的诗会再聚,表达了诗友间的深情厚谊。

他的酬赠五律不俗,多是清新之作,尤能根据所赠之人的特点去写,避免酬赠诗的雷同。如《赠梁竹阁红尘寒学》:“诗乃诸君事,十年深信哉。天难悭好句,谁可屈清才。寒雨有时尽,春江一望开。酒香今夜足,心亦到琴台。”含蓄道出梁竹阁的才华,并以景语“春江”表达美好的期冀;又如《洪山镇徐明山葛安云邀饮赠之》:“岂意洪山镇,从缘遇二公。云随街月白,灯透客窗红。劝酒情如诈,会心樽已空。明朝轻雨路,复返畏途中。”结构井然,叙事、摹景、抒情,层层推进,朋友间亲密无间的会心一笑,尽在空空如也的酒杯中;再如《闻木楼兄将莅嘉鱼有寄》:“三年如万里,一别凤凰楼。风以趋时倦,花因避疫忧。读诗多中意,传信少由头。闻有片帆下,待君鱼岳秋。”道出三年未见之因,急切的心情含蓄地传达出真挚的友谊。

姚泉名的酬赠七律显得恣意洒脱,与朋友间的情谊在淋漓酣畅的表达中可见一斑,如:

武昌与李子夜饮

春日相逢酒话疯,湖滨客舍武昌东。

人间未许诗情懒,笔上能翻俗语工。

一网声名参毁誉,半樽心事忘鸡虫。

百年功业裁新体,拂面销魂李子风。

首句一个“酒话疯”可见两人乃为性情之交。中二联道出“李子体”的诗词特色及毁誉参半的评价。尾联对李子敢于创新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销魂李子风”突出李子已经形成了自我的诗词风格,或可在诗词史上留下某些足迹。当然,“李子体”的形成有其自身原因和诗词变革的因素,作者的评价亦有主客观的因素。但无可置疑的是,姚泉名是赞成诗词的创新的,而他的诗亦是在坚持格律诗的古雅中不乏创新的痕迹,如《丙申端阳后一日孙寅兄招饮拈乡字》:“良朋相伴过端阳,一醉醒来在帝乡。晓梦存些徽调美,头疼带点楚骚狂。诗无好处恐伤脑,酒是佳方治断肠。难忘灵均故招饮,今宵再会白头郎。”又如《辛丑腊八东亭路小聚得归字》:“无须屈指数春归,入腊光阴敢不飞。几缕炉烟与梅瘦,半街风影得樟肥。精神未被尘沙减,案牍岂因山水违。白发难藏武昌客,十年回首莫言非。”

相较诗而言,姚泉名的酬赠词显得更为雅致,如以下这首小令:

浣溪沙·通城东壁溪赠胡松老棣

空峡无人花事匆。浮樱流水自淙淙。山瑶垒石有遗踪。

小坐听溪风不乱,野行得雨兴尤浓。云间引路是胡松。

为了避免酬赠诗词于流俗,将所赠之人相关的事物与场景相结合,不仅会血肉丰满,而且能增加不少诗味。这首词之所以摇曳多姿而词味飘香,便在于将与人相关的事物和场景巧妙结合在一起,趣味顿出而情谊有加。此词以描摹东壁溪的景色为主线,过片对句景中寓理,理中带情,尤为出彩。结拍“云间引路是胡松”自然嵌入人名,“胡松”一笔两到,既是物名,又是人名,从而达到赠人的目的。

庚子疫情期间,朋友间的牵挂与慰问,转化成一首首情谊满满的诗词。泉名回赠范诗银老师的《声声慢》就是以“情”为唯一韵脚写就的长调,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唯“情”可贵也:

声声慢·庚子春疫中酬范诗银先生

山街院小,水月楼孤,春声懒带春情。梦半何如醒转,虫绞愁情。薄衿时寒时热,卧难平、几许劳情。游廊影动,白衣香淡,梅里温情。

无端良辰废却,城云黯、江风牵引群情。酒市渔乡灯罢,欲断人情。而今不妨翘首,看江湖岂剩悲情。凭栏仗剑,信浮生,不忘情。

图片

八、世事情结,几许唏嘘

泉名兄是一位退伍军人,对军营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对人生的几多变幻更是感慨不尽,如这首七绝:

入伍卅二年纪念日同城战友聚会

初逢兵站仲春时,意气正如桃李枝。

三十二年工一技,冰霜磨细镀青丝。

此绝写于入伍卅二年纪念日,回忆当年如春天桃李般的意气风发,如今已不再年轻,由此自然联想到这三十二年唯工一技,那便是“冰霜磨细镀青丝”,引人共鸣矣。带些调侃的语言溢出的是满满的人生感慨——纵有几多本领,谁又能奈何得了岁月对生命的不断“精打细磨”以至于青丝变成了白发,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摆脱的宿命。在退伍二十六年之际,泉名兄亦写过一首七绝《襄阳访老部队》,表达了对军营中的青春岁月的怀念之情:“吴冲晓雾淡还浓,细柳依稀识旧踪。二十六年山未改,青春储在数重峰。”

时光,就是在大大小小的事件或琐事之中磨成无法收拾的碎片。如以下这首七绝,让人不由得感慨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空 难

铁鸟落时无落山,落山哪得往家还。

野花不晓人间痛,犹向枝头闹与攀。

全诗极具艺术性,前两句以句内重字对接和句间顶针手法,叙述了空难事件,摒弃了平淡无味的叙事,回环复沓的节奏如敲打在人们心坎上的重锤,更觉得空难事件的悲催。转结以野花绽放反衬出“人间之痛”,正是“以乐景写哀,增一倍哀伤”也,从而达到渲情的目的,极富艺术感染力。

作为诗人,其内心是敏感的,当时光的车轮在不觉然间飞驰至一个个岁暮,又开启了一个个新年,感慨自然而生。泉名兄同样有不少这类的诗作,如以下这首七律:

乙未试笔

未作林泉散淡人,不知不觉长年轮。

几丝夜雨缠如梦,一片春风遣上身。

白发江湖书剑在,清尊肝胆去留真。

武昌城下梅花里,笑看浮生日日新。

起笔便给人以新鲜之感,“未作林泉散淡人”即为红尘摆渡之人,镇日里为琐事所缚,与同题材的直接表现法大不相同。次句“不知不觉长年轮”再以新鲜面目示人,将树之年轮转嫁于人,道出自身又“虚长一岁”矣。颔联尤其出彩,以拟人化手法将事物动态化,情寓于中,整一个敏感的“非不正常诗人”对外界的切身体验,更是巧借外物传己之思想感情。颈联借“遣上身”的“春风”宕开亮色,豪气依然,天真犹存,还是淡然地于“武昌城下梅花里,笑看浮生日日新”矣。虽是八年前的作品,读来依旧引人共鸣也,尤为喜欢。

泉名兄思维敏捷,不因题材雷同而用语匮乏,盖因对世事与时间的不同感受也。戊戌岁暮,他用悠然韵写下一律:“夜来朔气满城寒,细细无非江上澜。白雪每因人迹黑,清愁惯被酒肠宽。宜将铁骨领青竹,且共春心待翠峦。岁晚殷勤谁助我?蜡梅香绽出篱端。”壬寅春临,他又发一感怀:

壬寅春感

楚梅虽落玉兰开,逸兴于今安在哉。

一案积文听夜雨,半城控疫闭琴台。

尽知黑海狼烽苦,合是花旗鬼蜮灾。

梁宋灌瓜终得惠,东风催送莫愁来。

我们清晰地记得庚子之春给全球带来的伤痛,这道深深的伤痕还未治愈,紧接而来的壬寅之春更是让世人难以开颜。尽管“楚梅虽落玉兰开”,然而“逸兴于今安在哉”?对时局的忧虑让人已无心享受春天的美好,哪里还有什么逸兴赏春呢?全球性爆发的新冠疫情难以控制,唯有“一案积文听夜雨”,伴随着夜雨声声闭门处理“一案积文”,因为“半城控疫闭琴台”,出户亦是难为矣。然而疫情未控,战争又起,“尽知黑海狼烽苦,合是花旗鬼蜮灾”道出近期发生的俄乌冲突与美国的不良居心,狼烟四起。当今局势令人忧心忡忡,作者不由得在尾联生发感慨:梁宋灌瓜终得惠,东风催送莫愁来。此结引用以德报怨、与邻修好的德善故事“梁亭夜灌瓜”表达了和平的美好愿望。只有世界太平,春天才会美好,从而呼应开头,结构浑然一体。同年,他写下的半百自寿诗亦是感怀多多,凸显自身现状及人生态度:“春风报寿未吾谋,天命知时不自由。半老衣衫效全老,多愁肺腑炼无愁。一球扰攘鉴中看,百务重轻肩上收。暇日何如学周易,偿山诗债且悠悠。”(《壬寅自寿》)

人生几何?“茶酒”当歌,泉名兄的茶酒诗词同样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意味,如以下这首词:

鹧鸪天·己亥暑日君山御园饮茶

小坐茶轩暑气空,穿庭燕子自匆匆。一壶释出君山碧,半港梳来湘竹风。

云梦水,洞庭峰。生涯能得几重逢。当时秋叶当时雨,沏到杯中淡也浓。

此词紧扣题目的三要素:一是“暑日”之天气,二是“君山御园”之地点,三是“饮茶”之事,既描写了君山御园的环境特点,又道出暑日饮茶的惬意。词中的七字对“一壶释出君山碧,半港梳来湘竹风”和三字对“云梦水,洞庭峰”灵动不失工稳,且七字对巧嵌“君山”,与“湘竹”相对,唯美自然。全词以饮茶寓人生感慨,然没有刻意之感。回想起“当时秋叶当时雨”的相逢场景,今日再逢,不禁道出“生涯能得几重逢”之慨。人生能得几重逢?且将杯中之或浓或淡的茶味一并饮下,品味生涯的几多缘分是也,聚散如常,相逢无常,谁个说得清?谁又道得明?一切,尽在一杯人生之茶中。

泉名兄借茶问生涯之事,同样借酒“把袖问生涯”也。以下这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的古风将其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借着“酒劲”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

咏 酒

座客不肯饮,狂生举杯起。把袖问生涯,谁不渺若蚁。蝺蝺天地间,寂寂终与始。一杯宇宙小,日月弹丸耳。似醉非醉即桃源,长清长醒苦海里。尔不肯饮尔欲何?万物刍狗谁独鄙。座客摇首笑,君言亦成理。世情乱如丝,非不知醉美。醒时身何在?蚁生犹未已。杯中消愁药,实为假钞纸。

图片

笔者认为,姚泉名在“雅正出奇,求正创新”的创作理念下,不偏不倚,把握适度,既没有停留在一成不变的古典诗词框架里“转圈圈”,又创造性地融合古今元素,恰如其分地将当代思维与时代语言揉入古典诗词创作中;既展现了传统诗词的古雅之美感,又呈现了当代格律诗词的活力。他将新思维、新思想、新情感、新事物用新旧结合而又不失典雅灵动的语言传达出来,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探索之路,形成了自我鲜明的创作风格。古今之事,天地之音,皆于他的笔下一一呈现。读他的诗词,就仿佛在倾听历史的回声,感受着时代的生活气息。他的题材之丰富,表达之娴熟,无愧于今日诗坛的中坚力量,不囿于老一辈的陈旧,亦不至于新一辈的稚嫩,显示出成熟的诗词作手之魅力。因为工作的关系致应酬诗偏多,然他基本上能另辟捷径,创作出不俗之作来。若能减少一二,精于其他题材的创作,以其敏捷的思想与敏锐的感悟,自当能创作出更为出色的作品来。我相信!

英子于癸卯仲夏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