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病变概要(脾胃) 脾和胃互为表里,脾主内,胃主外,脾和胃都属土

 第三空间 2023-07-22 发布于湖北

脾和胃互为表里,脾主内,胃主外,脾和胃都属土,胃土以燥纳物,脾土以湿化气。

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这是中医的总结;从物理角度上来说,脾是运输大队长,她负责指挥身体血液、津液的运输,以滋养五脏六腑,并负责垃圾、废水回收的统一调度工作;

胃者,仓廪之官,主纳水谷,也就是说,胃是收纳饮水和食物的器官,并不断地向下运输,经过小肠吸收后,并经大肠排出废物。

如果脾受到邪气的侵害,调度血液、津液、垃圾和废水的工作遭遇了障碍,即我们常说的脾经不能运化,那么我们常说的胃病,林林种种,反反复复,就如下出现了:

1)脾不运化,胃中燥热,好比是锅中没有水,食物就煮不熟;表现为肚子有饥饿感,但是吃不下东西,吃得少也不能消化,或者吃了也要吐出来;大肠里津液受热枯竭,大便就像羊屎一样,小而坚硬;我们以前举的例子,老年人便秘,粪如羊屎,用大量的生白术一味煮水,运化脾经,大便就会通畅;

2)脾经本属湿土,属太阴,所以需要足够的温热顾护,因此需要胆火、心火下降,得以温中、消食、运化津血;如果胃中火热瘀积过多,那么就会形成阳明证:胃家实,手脚心发汗,肌肉也潮热,发热盗汗等,都是胃和大肠结硬的结果;表现为汗出、发热、脉沉而有力,快速,治法用生石膏、枳实、大黄,调胃承气汤,清胃热、破结气、通大肠为主;表现为口渴,大汗,舌苔干燥发黄、脉搏有力而快速,没有便秘,而是以上热为主,可以考虑用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等透热、润燥;

3)反之,如果出现脾受寒,导致脾和胃的阳气不足,那么就会出现不想吃东西,吃了也不消化,过不了多久,还要吐出来;比如身体差的孩子,跑步后,就会呕吐;表现为精神不好、怕冷,舌苔湿滑、脉搏无力、缓、弱,治法以干姜温中、白术、升麻、生姜、大枣运脾为主;

4)如果湿气太重,那么就会胃中食物难以消化,出现痰阴、泄泻、肚子胀气、腹痛等症状;变现为舌体湿滑、苔厚腻,脉搏缓、无力为主,治法以木香、青皮、半夏、陈皮、厚朴、大腹皮、槟榔等等,燥湿、祛痰、破气、通便为主;

5)如果湿气再严重,变成水气泛滥,胸膈之中有水气,心下满、或心下有水气,就很容易呕吐不止,比如坐车的晕车呕吐,有的睡觉时口水流流;舌苔以湿滑、烂腻为主,脉搏以沉、缓为主,治法以白术运脾、薏米、泽泻、防己祛水湿为主;

6)也有脾湿胃热相互交接,形成湿热,严重的身体发黄,俗称黄疸;小便赤涩,手脚不舒服;表现为舌体微红,苔薄黄腻或黄厚腻,脉沉、缓、有力或无力,治法以茵陈蒿汤为主;心下如盘的,按着会滑动,是水湿瘀热结气,治法以栀子豉汤为主;

7)脾湿,水积后下流,腹部有动气,伤寒论中称为奔豚,是肾气被腹部寒湿阻碍不能上行,治法用苓桂术甘汤,白术运脾、桂枝通心阳、茯苓祛水。

经脉循行的影响

足太阴脾经向上到达舌底,足阳明胃经向上到达面部,冬天手冷,但是脸不会冷,就是这个经脉供应气血的原因;如果脾经和胃经瘀堵,产生瘀热,就会上攻到面部和口部,形成目痛、鼻干、口腔溃疡、牙疼、牙龈出血等症;所以治牙疼蛀牙,不要傻乎乎的跑去拔牙,花几千上万,跟口腔溃疡一样,只要清胃热、燥运脾经即可;例如伤寒论的方剂半夏泻心汤,血瘀血热的凉血活血,加赤芍、地黄等即可。

脾经影响其他五脏

脾经是运输大队长,对肝胆循环、心肾循环、肺和大肠的影响巨大:

前一集讲的肝胆的循环,肝木升、胆火降,如果要出现障碍,大概率是来自于脾经的寒湿;肾的阳气,在膀胱蒸腾水气,向上要经过脾经的输布,身体寒湿、怕冷、手脚冰凉,肾阳亏损,大多由于脾经寒湿带来的水湿泛滥;肺的风寒感冒、咳嗽、痰饮,大肠的溏泻、便秘多来自于脾经运化是否正常;

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血的上下,全靠脾经的运输,脾经的寒湿、痰饮,会造成血的凝滞瘀堵,先形成血滞、血凝,后形成血块,在重要部位梗塞,形成心梗、脑梗;表现为舌体颜色偏红、偏酱红、暗红;脉有沉、涩,治法在温中、祛湿、祛痰、破气的基础上,温热祛湿活血加泽兰、凉血活血祛瘀加赤芍;

如果脾经过于燥热,会造成血虚津少,表现为人体枯瘦、舌体瘦小发黑、苔燥黄、燥黑,脉细,治法以凉血、活血、补血为主,例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生地、阿胶、麻仁等;

当然这些,影响如何形成的,我们在《寒凉食品对身体的伤害》《如何给自己看病12345》《阴阳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多篇文章中,花了很多的笔墨做了反复的阐述,在这就不重复说了。

湿和饮的重要区别

网上有很多关于祛湿的文章,以及祛湿食品的售卖,比如薏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没有搞清楚湿和饮的区别,当然我也是试了很多次,看了不少书,才搞清楚的;

饮是指液体状的,常见的是水,身体上表现为皮肤水肿、流口水、胸腹有水声,这种情况下用茯苓、泽泻、防己、薏米都是可以的,但都有点偏寒凉,因为水饮都有点瘀热;

湿是没有液体的,是黏糊糊、湿的,但是没有水珠,即使你去榨也榨不出什么水来,比如我们见到的外面的烂泥巴、家里的年糕、粽子,很多情况下,就属于湿;中医里常说的湿气,就是这个,再用薏米、茯苓就不起作用了,甚至因为薏米偏凉,炒熟的薏米也有微凉,反而加重了湿气;

祛湿要用芳香,比如我们到五星级酒店的卫生间,很多都是点了各种香,闻着就比较舒服;民间也有很多的香道,寺庙里就有点着很多香;南方潮湿的天气,家里点一小段的艾条;八月桂花香,中秋之夜走在路上,有一种明显的沁人心脾的感觉,这就是芳香祛湿、芳香通窍的原因;

身体里面,如果舌苔表现出来是腻的,象一层泥巴糊在舌体上,不管厚薄、不管颜色,都是湿阻气机,厚薄代表湿阻的程度,颜色代表寒热的程度,白色为寒、黄色为热,中间湿为主微微显黄是湿为主热不明显,黄为主干燥明显的是热为主湿不明显;

中药里面,芳香祛湿的药物有,针对胸口的旋复花、青皮、玫瑰花、绿萼梅,针对胸腹的木香、白寇仁、砂仁,针对腹部的厚朴、大腹皮、槟榔;这些药物也是上一期肝胆中讲到的,起破气郁的作用;所以家里用来祛湿的比较好的食品,可以用青皮、陈皮泡茶,口味不是很好有点苦,可以少量加点冰糖,但糖也不能多,糖多了也会加重湿气;

当然以上祛湿的药物力度也比较大,祛湿的中后期,由于湿气分布不均匀,力度偏大会伤到湿气不重的部位或器官,要适当加点润滑的药物,比如1/3-1/4量的当归;但当归加多了,加早了也不行,因为当归润滑温血,是有加重湿气作用的。

脾胃病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核心要点,是要对三个循环、六个层面,要做到心中有数,并理解湿气、痰湿、血瘀,这三类东西,对三个循环不同位置的影响,中医的核心也就是这两部分了。

五脏病变概要(脾胃),今天就讲到这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