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时间当作朋友》: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四点道理

 夏夜在路上 2023-07-22 发布于北京

网络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对的人成了低头族,很多人都能感觉到时间飞逝而过,一天过去,原本自己可以完成更多事情,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于是,人们就去找方法,找了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控制自己,专注于工作任务,专注于想要做的事情,尽量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可是,管理时间不如管理自己。管好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最近读完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大受启发。这本书主要讲了如何去应用自己心智的力量,如何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如何正确开拓心智获取更多知识,怎样评价现今的成功学以及一些其他的思考。

这本书使我受益最深的地方有以下4点:

1、关于学习

当我为了能够有效回答学生的那个令我苦恼不已的提问而认真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我去学习什么的动力竟然与那些人拒绝去学习什么的理由是一模一样的:“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

我们曾经也是学生,而且是学习了十几年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受学校教育体制所限制,每个人都会学习大量的课程,尤其是在高中时代。相信每个人,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曾想过,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的课程,这些课程到底有什么用。

可是,有些人质疑过了,继续努力学习,想着在未来某一天,突然能够用到这些知识,最起码考大学也是用得到的,这些人的成绩基本上都是很优秀的;另外一些人却按照知识无用论,彻底放弃了自我,最后无缘念大学,就步入社会工作了,工作多年之后,想要继续晋升,却遇到了学历障碍,这时候,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地念书学习。

就像几年前公众号没那么火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就这么学习去写东西。事实证明,公众号红利期到了的时候,那些当初不知道写公号有什么用的,但却永远去学习、去输出的写公号的人,获得了他们应有的回报。

2、关于兴趣

说来说去,又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毫无知晓。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程序员,大学时期就是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后来一起入行做开发的同学也有很多,但是后来,人数就渐渐的减少了,有些人觉得工作太辛苦,隔三差五地就需要加班,有些人说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更有些人以自己年龄有些大了为由,退出了这个开发的领域。

稻盛和夫说,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让自己喜欢上工作。很少情况下,在一开始,我们就从事自己特别喜欢的工作,我们都是从工作过程中慢慢寻找,做的多了,我们就擅长做自己的工作了。

比如解决某一个bug之后的兴奋感,相信每一个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都深有体会。擅长工作了,然后我们就会爱上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我们向人这样介绍自己,我们的职业是某某某,这时它不单单只是我们维持生计的一份工作。

3、关于时间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养成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着自己的本子,发现今天做了很多事儿的话,一定会很开心。

在工作中,我一直使用的记录时间的工具是禅道,有了新的任务,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每一个小任务都预估时间,截止时间,等到任务真正做完之后,标记完成任务,记录下任务的真正完成时间。

有这个时间规划,慢慢地就知道了某个小任务,自己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去完成。所有大的任务都是可以拆分成这样一个个小任务的,小任务的时间我知道了,大任务的时间基本上也可以很好地估计出来,到时候也好跟领导报告任务截止时间。

除工作以外,我却没有很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很多时候,时间就那么不声不响地从指尖溜走了。等回过头来看时,一个假期就没了,明天又是工作日。

4、关于行动

如果你想做事,你当然要行动。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的时候,只要你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也往往会有收获。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从现在开始行动,找个新本子,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立即行动。希望将来的自己会感激现在行动的我。

我有一个同学,从来都是计划主义者,信奉的是无计划不做事。当然他的规划能力还算可以,可是有时候却因为事情突发,机会来临,然而他还需要时间去规划,所以就白白浪费了机会,错失了生命中的另一种可能。

现在我最想要做的就是记录下时间,之后一直保持这个习惯,等到将来,不会再感慨一句,时间都去哪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