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马:跑步的真谛 跑步是跑步者一个人的事

 一只特立的兔子 2023-07-22 发布于广东

港马:跑步的真谛

跑步是跑步者一个人的事

拿着过期的港澳通行证,获得港马中签的机会。这是我2017年遇到幸运的事之一。

能到香港跑马拉松,是我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中签难,孩子小,住宿无着落,开支大。

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我想做的,全世界都会来帮我。

这一次也不另外,在南山马拉松,认识云姐,她也中签香港马拉松,而她得知中签,早早订好酒店。就这样我获得住宿的机会。

我们的住宿点正好是在起跑点的楼下。

香港的马拉松特色之一,前一天找不到起跑点的痕迹,第二天开跑就迎接我们。起跑的前一天,我和云姐对着路线图,寻找起跑的广告牌,却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组办方通宵熬夜整理布置路线,不慌不忙,却在人们沉睡中抓紧时间工作。

我的起跑时间是8点30分。这个跑步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晚了点。前一天晚上依然是睡不着,这一次并非兴奋,而是到了异地,尤其到了香港,对于港剧着迷的我,睡不着的时候想得都是鬼片,感觉房间里都是鬼,我躲在被窝里,一会钻出来看看一会听到隔壁开门声,感觉是在开我们的门。好在12点以后,我就睡着了,我从12点睡到4点,云姐起床了,而我也奶涨的成了石头,起来排空奶水。这也是我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哺乳期离开女儿,独自前来跑马,我有想过放弃不跑回深圳,在领取物资那瞬间。但很快我把我的想法扼杀了,如果我每一次都有借口放弃,那我怎么教我女儿坚持。

排空奶水已经是6点,穿上装备,吃面包,前一天在711买的方便面忘了拿,好在面包记得拿,当时我是有点头晕,感冒的症状,前一天的购物让我体力消耗过大。到了七点半,我还跟敏敏聊天,很快我就下楼。

一到楼下,是8点的参赛者在起跑,人潮拥挤,欢呼声不断,而我还没到起跑时间,我就走到起跑点,听着马拉松的活动策划的宣传人在说话:“很多人来跑马拉松,是为了给子女做榜样,教孩子学会坚持,有的是先生,教导自己的学生学会坚持,遇到困难不要怕”。这些话就是对我说的,我跑步的理由是坚持,教育我的孩子学会坚持,教育我的学生,勇敢面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这也是港马和别的马拉松不同。

这时,我得找人帮我拍照,遇到一个美女,她在帮我拍照,此时吸引外游客,他邀请我们和他的女儿拍照,很多中国人找外国人拍照,而我们是马拉松跑者,吸引外国人找我们拍照,很有自豪感。

帮我拍照的美女,来自澳门,果然澳门香港的女生就长得很漂亮。大眼睛,小脸,修长的身材,美得我只有羡慕的份,起跑后,我们就各自跑我们自己的,到3公里处,原本在后面的她,超越了我,远远跑去,当时我们问了彼此的成绩,都是在两小时以后,后来跑完马拉松,我们联系,得知成绩的那瞬间,都惊呆了,她居然比我慢了一秒钟,真的是缘分。

开跑后,我就跟着大队伍跑步,我从来不提前记路线,我跟着大家一起跑就对了。第一公里我听到我跑了522配速,我简直不敢相信,觉得不可能,但脚步轻盈,跑起来特别的舒服,一直到6公里,我跑起来都很舒服,到了六公里后,开始上坡,我就发现很难,于是我告诉自己,可以慢点,但不要停下来。

这里说下,港马的特色,除了补给点有志愿者,其他的地区,没有专门的群众为选手呐喊,而公里数牌,是每两公里一个,只是简单的公里数,没有任何的广告语和支持语。

到12公里处,要进隧道,我们要进入号称“三隧三桥”(“三桥”是指昂船洲大桥、青马大桥、汀九桥;“三隧”是指南湾隧道、长青隧道、西区隧道。只有在这里,有广告语,宣传语,香港的马拉松,一直在上桥下桥,进隧道出隧道。

在12公里处,开始进入隧道,我在隧道里一路奔跑,此时已经有人倒下,我看着啊SIR,有三个,一路奔跑,配速特别快,当我到达倒下的跑者那,看到的是十几个童子军,他们一排站着,没有围观倒下的选手,等待着阿SIR的到来。而在这里全部的参赛者集体呐喊,“撑住”“撑住”“撑住”我想晕倒的那个人,听到这么多人喊他,多少都有意识。而喊出口号的估计大部分是香港人。

香港的补给点,除了香蕉,能量水,蒸馏水,最有特色的是,他们利用香蕉的箱子的纸皮来绘画,一些卡通画,告诉人们垃圾不要乱扔,除了纸皮绘画,香蕉的箱子里面有一层塑料袋(装香蕉原本就有的塑料袋),箱子一个个排好,给参赛者用来丢香蕉皮,资源重复利用,沿途也没有清洁工扫垃圾,完全靠参赛者自己。

香港马拉松给我感觉,她就在宣传,跑步,是你一个人的事。沿途没有组织群众加油打气。偶尔经过桥下,看到桥上的人经过停下来帮忙加油打气。

我跑的是半马,沿途的补给是非常的丰富的,当我跑不下去的时候,我在想,好不容易来到这座城市旅游,我得好好的享受她,好好的看着她,看到香港高楼上的停车场,一层一层上去,看到摩天轮,想着下次带孩子要过来拍照。补给站中,有很多的巧克力,外层的包装早已经退去,志愿者帮着解释“是我们志愿者一个个熬夜剥出来的,放心吃。”

到了18公里处,又看到参赛者倒下,每一次参加马拉松都能看到别人倒下,当时的想法就是,要保重身体,这一次用力过猛,下一次就没得跑了,要跑得远跑得远,而不是只跑这一次。

到了19公里,此时人群多了很多。自发的补给也有了,我吃了罗伯臣啫喱,看得出是自己做的。还有圣女果,群众很热情,参赛者只想PB,没人愿意停下来享受美食,而我就不同,我知道我的十公里已经是PB了。难得群众热情,我得好好照顾他们情绪,于是,递给我的我都吃了。我吃了两块啫喱,这可是我喜欢的零食。

我也遇到我的撞墙期,当我很难跑下去的时候,尤其在隧道,经过一个隧道又到下一个隧道,在隧道的时候,我就想,我要跑出去我要看到那白色的天空,我不要在黑暗只有灯光的隧道里面,越是这么想,出口离我越远,怎么跑都跑不出去,后来才知道里面有两公里,要是早一点知道两公里,就不会有一种怎么跑都跑不到尽头的错觉,而这里,正好体现入口的那句话“难极都只是一段路”。

快到终点,人群多了很多,呐喊声也多了。此时我加速奔跑,同时告诉自己,不要太急,不能在终点出事,有抽筋也不可以,多丢人呀。

我想的是超过一个就是排名提前一位,赶紧超,这样排名可以提前。

到了终点,终于越线了。此时我也开始感觉小腿肌肉绷紧,抽筋了。好在旁边的选手的家属在等待家属,她让我躺下帮我拉伸。

排队出场,人群太多了,组办方组织出场,大家有序的出场,此时,我看到存包处,是组办方在起点把参赛者的存包,装进车子,送到终点,而在广场上的参赛包,一个个井然有序的排列,这样我感到诧异,原来还可以这样尊重每个人的存包,因为我参赛几乎不存包,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场景。

我也算是马拉松赛道上的老油条,但在香港看到的和中国内陆看到的,真的完全不同,当然香港的报名费贵,可是内陆的也不便宜。但香港真的给人看到的是,用心在做,没有商业气息,以人为本。

非常幸运,我可以参加香港马拉松。我想,以后的每一年,我都会参加,下一年,我就不PB 了,我一路好好的吃好好的吃,多吃。可是我知道当我在赛道上,我想的只是跑,只会寄托下一次享受美食。

这一次香港马拉松,让我体会到大型马拉松的专业,也让我不会再将就其他的马拉松,当我离场的那一刻,我看到“2019,2,17,我们再见”。这就是专业,下一年的时间都安排好了,规划好了。

我的生活是否也应该提前规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