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好供应链领域的财务工作(上)

 万里潮涌 2023-07-22 发布于浙江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木易财眼的文章,记得将我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方法  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木易财眼进入主页,再点主页右上角'...',然后选择“设为星标”(账号旁显示五角星标记表示成功

图片

随着外部恶劣环境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许多企业开始从向外看找机会转到向内看找问题,希望借由财务发现并改善问题。
当业财融合再次被民营企业老板提上一个新高度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却发现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业财融合的本质.
尤其是在面对供应链领域的业财融合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满眼都是各种问题不知从哪儿下手。
虽然人人都在说供应链,可不同的人理解却不同.
到底什么才是供应链,供应链都关联着哪些部门,不同发展阶段的供应链又需要公司和财务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匹配什么样的能力?
那我们作为财务,要怎么系统全面了解供应链的全貌?
了解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公司和财务要匹配的能力,了解在供应链领域做业财融合.
如何既能升维从战略层面思考关联和规律,又能降维到具体执行层面在关键点上做落地改善产生结果。
这篇文章,我们就这个话题来聊聊,分为四个部分来说。
第一部分,从供应链定位看供应链的发展
第二部分,不同发展阶段供应链要匹配的能力
第三部分,财务如何升维从战略层面做支持
第四部分,财务如何降维在执行层面做落地
因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篇来说。

01

从供应链的定位看供应供应链发展

说起供应链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是真让大家说说什么是供应链,可能又会觉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到底什么是供应链呢?查资料看了很多解释,我认为其中一个说得最贴切。

这个解释是这么说的:供应链是在生产及流通和服务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我们来解读一下。

首先,供应链包含了生产、流通和服务所有业态。

其次,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

然后,提供给用户过程中形成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网链结构。

通过这个解释,我们能看出来,供应链的主要定位是用自己的产品(可以是生产制造的、也可以是从上游进货的、也可以是自家公司的服务)从商家到消费者手中整个互相交织的网状链条。

这个定位是顺应着外部的需求变化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实质是以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依托和媒介,实现企业不断增值的过程

供应链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采购、仓储、生产内部链条为主。强调的是以产品供给为主的这几个公司内部链条的协调通畅。

第二阶段,以外部客户需求为主。来倒逼采购、仓储、生产这几个公司内部链条不但要通畅还得高效。

第三阶段,以提供企业价值为主。向下不断延长,除了客户还要考虑用户,因用户和客户的需求。

再来传导至内部的销售、仓储、采购,同时再延长到上游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随着这条链的不断延长,就变成了以某一领域为主的生态链。

通过供应链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我们会发现,供应链的定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供应链也在不断的重新定义着。

1、在以内部通畅链为主的阶段。是处在以产定销的时期,以产品供给为主,实际是产品思维,秉承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是卖方市场。

所以更关注围绕产品而产生的相关链条的顺畅程度。

2、到了以外部效率为主的阶段。会发现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光有产品思维是不够的,因为产品再好最终得有客户买单才行。

所以模式就变成了以销定产,是买方市场。

既然是以销定产,就不能是你认为要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你认为什么时候能生产出来就什么时间,而是客户说了算,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得有客户思维。

这一转变对企业影响是很大的,随之带来的是由外到内的需求和效率转变。

比如,如果你是一家服装生产企业,为了让自己的销量更好,那就会倒逼着你得多渠道布局,有新品发布会让代理商定货,有自己线下的终端门店直营销售,也有线上门店或是直播销售。

而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对价格、款式、品质要求都越来越高,在生产加工环节不但款式要好,效率还得高。

在冬季的时候就得把夏季比较流行的衣服生产出来,而为了冬季就能把夏季流行的款式生产出来,就得提前了解明年流行的颜色、面料、配饰以及款式。

而这些流行的颜色和面料以及配饰得提前与上游供应商接洽沟通,甚至有些抢手的面料还得提前打款,打款之后要跟进什么时间能真正到货,到货之后进入仓库等生产线一旦排出工期立马安排投产。

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因为外部需求而导致的内部环环相扣的高效运转,实际上的场景比这个要复杂的多。

3、再到了以提升外部价值为主的阶段。追求的是客户的体验感还能不能再好一些,产品成本还能不能再低些,效率能不能再高些。

围绕这些目标,就会为了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在产品成本上、产品体验感上和协同效率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背后是不断嫁接外部资源,进行内外部资源整合,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去连接上下游。

小米、苹果和特斯拉这类企业在在成本、产品体验感和效率上不断重新定义着供应链。

所以,不是供应链企业本身想发生改变,而是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倒逼着企业发生变化,倒逼着供应链的定位不断发生改变。

可能有人心里会觉得,我们公司不是生产制造企业呀,那我们的供应链条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物流行业。

那你的供应链也是从客户或是用户的需求开始的,然后从客户需求倒逼你们的产品(司机的服务质量、配送效率及便捷度、产品多元化带来的体验感)。

然后为了实现更好的服务,你们要不断升级服务体验,研发新的服务项目(除了干线可能还得有零担,除了汽运还得有铁运)。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你需要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外包司机、车辆合作方、配送打包的材料等)。

所以,供应链不是只针对生产制造企业,而是所有行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只是生产制造企业各个链条环节更直观明显,其他行业的供应链条要隐性一些。

02

不同阶段供应链需要匹配的能力

从宏观上明白了什么是供应链,以及供应链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之后,我们再回到现实中来看看自己的企业是处于供应链的哪个发展阶段。
供应链所处的阶段不一样,匹配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样。
在内部通畅链为主的研产供销阶段,企业所匹配的至少得有二大能力。
第一个能力,是部门间沟通响应机制的建立
第二个能力,是部门间沟通协同机制的建立
听起来有点像,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响应能力是对需求端发出的需求能够快速去反应和行动的能力。
比如,你是一家旅游公司。
最近是旅游淡季,有部分员工正在陆续休假调整中,突然接了一单大型企业的中高层人员跨境出游的单子,他们不但有旅游还有会议,要求标准很高。
那对于做路线规划的、会议安排接洽的等相关部门要马上响应,进入到工作状态中来,而不是各种唧唧歪歪牢骚抱怨一大堆,就是不愿意马上投入工作状态中来。
协同能力,是在大家各自围绕目标开展工作过程出现了摩擦的最终处理问题能力。
比如,你是一家软件公司。
最近公司开发任务很重,有好几个项目在同时启动着,人手非常紧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客户要加快开发进度。
经过再三协调无法达成共识,要从其他项目抽调人员,其他项目的项目经理怕影响自己的进度都不愿意,这时候就出现了摩擦。
针对摩擦有没有处理问题的机制,最终让问题得以解决,并且没有给公司造成损失。
刚才举例让为了让大家直观的理解这二种能力的区别,我们接着来具体说说这两种能力。
先说部门间沟通响应机制的建立,具体都包括哪些呢?我们还拿直观的生产制造企业举例。
比如,销售部要围绕公司年度目标实现的销售计划进行分解,以及就关键的策略打法与公司形成共识。
需求传导至生产,就要围绕销售计划的分解做生产排程,以及原料、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策略,并且与公司形成共识。
需求接着传递到采购仓储物流、设备等部门,仓储物流和采购就要围绕生产排程做对应原料供应保障的采购和储备计划,设备要有对应所有设备的检修保障计划。
需求再接着进一步传导,就到了财务、人事以及行政等相关部门,就要对应采购计划、生产排程、销售策略考虑对应的资金准备和人员配置等。
有同学听到这里说,这不是预算吗,但是企业不一定有做预算的基础呀。
内部响应机制的建立一开始不一定要通过预算的方式。
因为预算对公司的职业度程度要求相对较高,可以通过月度会议、年度会议等这些沟通机制形成信息公开传递的方式建立常态秩序。
再说部门间沟通协同机制的建立。都包括哪些呢?
比如,外部环境变化需要调整销售策略,对后面的一系列环节和部门都会造成影响。
再比如,遇到临时紧急插单,会导致生产排程调整和原料、设备、人员的配置变化。
还比如,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供应商突然价格调整了,或是天气原因到货时间调整了。
又比如,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和用工环境变化导致的公司贷款不好贷了,人事招人招不来。
这些都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既紧急又棘手,处理不好都会造成连锁反应。
刚开始是一事一议,都要通过老板亲自出面解决,慢慢就要通过磨合形成一套基本处理原则和贯用机制。
供应链在这个阶段要具备的这两种能力,主要是为了实现过程调节,避免内部形成信息不断扭曲放大的“牛鞭效应”。
在围绕客户需求提升效率阶段。企业所匹配的能力就变成了第一阶段形成的响应与协调机制进行系统化与信息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靠人建立起来的惯用规则逐步交给系统去处理,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而在真正将人操作变成系统操作的时候会发现之前人在操作的进修可能缺少闭环思维,可能有缺失环节,那就得在这个过程补上。
比如说,
供应商品质管理规则系统化(SQM),确保供应商的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在系统化前得把供应商品质管理一整套规则梳理出来。
比如,
供应商、物料、产品、客户的分类编码规则建立,方便对不同的物料、产品和客户进行管理和跟踪。
这些听起来挺基础挺简单的,但对后面的数据提取和分类产生的作用非常大。
要设置编码和分类得先基于管理的视角看怎么分,以哪种维度分,在这些数据上打上什么标签,方便分类。
比如,
物料计划(MRP)的规则系统化,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在系统化前原来物料计划是怎么做的,中间的规则是什么,遇到特殊情况和场景是怎么处理的,都得梳理一遍。
比如,
物料清单(BOM)和成本分摊规则的建立,确保生产成本的准确计算和控制,这个系统化能减少不少工作量,但前提是规则建立既要考虑通用性,还得考虑场景化。
比如,
安全库存的标准规则系统化,确保库存的精准管理和有效控制成本,依据什么方法和标准来设置安全库存,不同的品类安全库存的标准是不是都一样,安全库存有没有动态调整机制。
又比如,
物流调度规则的建立,确保物料和产品的及时配送,同时优化物流运营的成本和效率,哪一天往哪儿发什么车,系统能依据规划好的线路自动调度,然后再来分析调整规则。
这些能力的建立,会帮助企业在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更加精准和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我们会发现,到了这个阶段,需要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而且还有人与机器之间的规则梳理、建立和不断运行调整,难度比第一个阶段又升级了。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靠习惯和人进行调节,到了这个阶段变成了规则和系统调节,所以就不只是一个ERP。
往往是多个系统之间交叉运行,围绕效率与成本两条主线,不断优化内部流程及对接机制,运行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上下游价值链延长阶段,企业所匹配的能力又变成了要有放眼全球的战略布局和格局。
因为要围绕客户甚至用户的需求不断深挖,所以会匹配全球的资源与能力在经营主业的价值链上不断延长。
比如苹果公司,与全球约 200 家供应商合作,供应商必须满足苹果的环境、劳动法律和人权标准。同时还有自己的生产设施和代工厂,以确保产品的生产和品质控制。
小米,采用直营模式和合约制代工,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建立内部的 ERP 系统和 SCM 系统,实现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和监测。
特斯拉,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供应商必须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生产和质检过程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帮助监控。
还与供应商合作开发下代新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超级充电站网络,以支持其电动汽车的销售和服务。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他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说完不同阶段供应链企业要匹配的能力之后,我们再来看我们财务要做好业财融合需要匹配的能力。
财务在内部通畅链为主的研产供销阶段,要匹配的能力是:建立以责任中心为理念的核算机制。
比如,销售渠道、产品、区域划分及责任中心建立
比如,依据生产排程不同生产线、生产车间单独核算机制建立
比如,采购、仓储、运输、财务、人事、行政等成本中心核算机制建立
比如,围绕不同责任中心建立的订单处理、成本结转、费用归口、差异处理机制的建立
再比如,把不同环节的成本原则按动因分摊至各责任中心。
刚开始不一定要立马考核,通过责任中心划分依据、核算规则说明、科目归口说明、不同核算科目下管理要求和流程。
为内部响应和协调机制提供相对清晰的数据依据,有助于推动公司第一阶段匹配能力的实现。
财务在围绕客户需求提升效率阶段,要匹配的能力有三个。
第一,在信息化的升级与磨合过程要全面参与
比如,信息化升级前的规则梳理与调整(基础资料档案类、内部运转流程类、产供销协调类)。
比如,ERP与多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衔接和核对处理。
比如,研产供销年度预算的编制与月度经营分析工作的推进。
第二,从成本核算到成本管理的全面升级
借助系统梳理规则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之后,就要考虑从成本核算到成本决策支持和成本管理的全面升级了。
这三个阶段匹配的思维、工作标准和工作能力是不一样的。
第三,资金规划下实施计划及多渠道融资方式
到了供应链的这个阶段,内部运营效率要求很高,所以在这种高效率下得重新规划资金安排。
把原来过程中实施的资金计划重新再调整规则,一旦资金有缺口,需要同时储备多种渠道并能随时启动融资,以确保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不受影响。
在这个阶段,财务要为公司提升效率和改善成本提供助力,配合公司节奏同时还得有财务自己推行工作的主线。
财务在上下游价值链延长阶段,要匹配的能力也得随之升级。
首先,在财务内部要建立高效的快速响应机制,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核算单元,接受到来自内部客户的需求后要能快速识别是哪一类的问题,然后由对应的人去快速解决处理。
然后,要匹配决策支撑机制的建立,面对公司决策的时候要有更趋向于经营思维的数据支撑。
说完供应链的不同阶段,企业要匹配的能力和财务要做好业财融合匹配的能力之后,有同学会发现似乎哪一个阶段都做没做到。
或者是业务发展已经快跑到高级阶段了,但企业的综合能力和财务匹配的能力还处在比较初级阶段。
要么就是企业一直是按高级阶段来做的要求,事实运营上还是初级阶段,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多企业都存在。
那做为财务的我们该怎么做呢,尤其是当老板越来越重视业财融合的时候,大会小会再三强调的时候。
我们至少要从二个层面来开展工作。
一个是,升维从战略层面做决策支撑
一个是,降维从执行层面做落地支撑
下一篇,就第三和第四部分具体展开来说。

着力财务,分享思想,提升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