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龄前,小家伙们总会出其不意地提一些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问题。在⼩学的教室里,学⽣常举⼿发问。如果一节课,老师一次都没有点到他/她回答问题,小家伙要多不高兴就有多不高兴。到了初中的课堂上,举手提问的人数锐减。高中似乎寥寥无几了。想想看,当你说“我们找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室里为数不多的几个竖着的脑袋迅速地耷拉下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为什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达的欲望呈反比例锐减呢?难怪肯.罗宾逊爵士2006年的那个TED演讲《学校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吗?》是如此地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大行其道,并将愈发受欢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1969 年由加拿⼤McMaster ⼤学医学院⾸创,其理论基础植基于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必须经由学习者⾃我建构⽽成,知识的学习具有个⼈意义,学⽣⽤过去的经验来解释他们现在所看到与听到的,寻求其中的意义与规律,从⽽建构⾃⼰的知识,学习的成果是以学⽣对观念的理解来评估。其实,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所具备的探究学习过程与科学理论发展或科技产品研发的本质相似,特别适⽤于理工科、工程技术、医学院、商学院等教学的实务之中。  2、问题以非结构化问题为佳,且最好结合理论与实务;3、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来框架的;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背诵;PBL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问题解决。学习就是探究,学习就是发现,学习就是帮助学生知识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主题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等这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策略,都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的。 PB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是其重要特征,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是完全不同的。5、学生必须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教师工作内涵必须加以转变,是担任催化者和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指导后设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