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止

 直尾昂述 2023-07-23 发布于广东

​知止、

儒墨相绌而相成、

贵实恶虚

———

知止:

“知本则知止”

人认识的任务就在于

恢复“良知”、“良能”

去其所本无

还其所固有

用佛教的观点

对“知止”进行

阐释和规定

认为“知止”

的基本内容

即“空诸所有”

外观无物

内观无意

既否定,客观世界

也否定,主观世界

故道莫先于知止

知者明德

之所著察

止外无知

知外无止

止外无知

是谓知本

知外无止

是谓知至

知至云者

外观其物

物无其物

物无其物

是谓格物

内观其意

意无其意

意无其意

是谓意诚

进观其心

心如其心

是谓正心

无论:

外观、

内观、

进观

无论物、

意、心

所要求的

都是空无

认为“知止”的

目的就是“正心”

“正心”的任务就是:

以身还身

以家还家

以国还国

以天下还天下

不役其心

不动于意

不由于物

是谓

身修、家齐、

国治、天下平

儒墨相绌而相成:

揭示儒墨显学

的真实关系

认为儒墨相攻

归于不相为谋

是道不同之故

不能有正统与异端之分

墨、儒的

分歧正如

儒、道学派间

的分歧一样

其互相批评

不但,无害于学术发展

而且,相反相成

传曰

'世世学老子者

则绌儒学

儒学亦绌老子’

惟儒墨则亦然

儒之绌墨子者

孟子荀氏

荀之'礼论’、'乐礼’为王者

治定功成盛德之事

墨之节葬、非乐

所以救衰世之弊

其意相反而相成

《墨子序》

为辨墨子千古之枉曲

和蒙异端之名的诬蔑

首先

力辩孟子

把杨墨并称

不合史实

又辩孟子

以“无父”之说

诬墨子乃为过枉

肯定墨子学术为救世之作

墨子其人是“救衰世之弊”

的“仁人”

表现了汪中

在儒墨研究中的

反传统的学术思想

贵实恶虚:

借用虚实

这对范畴

以“贵实贱虚”

作为儒家同佛、道

区别的主要标志

贵实而恶虚

言有不言无

贵刚而贱柔

则异于道家

三代之学之

异于宋学也

显然是站在

清代汉学家

的立场上

也表明他受了

明清实学思潮

的某些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