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谱的女会长

 姑苏种田人 2023-07-23 发布于江苏

穆兰芳

吴江近700名种粮大户中,女同胞屈指可数,翁玲宝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她还是吴江粮食产业联合会的会长,让人称道的同时,多了几分好奇。

依附于土地讨生活是辛苦的。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整地、插秧、施肥、打药、除草、收割、烘干、卖粮……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便在我们已实现农业机械化,正迈向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也还是更适合男人们。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位巾帼红颜,继承父辈未竟之遗愿,爱红妆也爱农装,干起了农业,种起了粮食,从平凡之中踏出了不平凡的道路。

快50岁的翁会长,微笑时常挂脸上,时尚的衣妆中,还透着几分秀气和干练。仅从外表看,她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多了,更想不到她是一名种粮大户。刚认识时,我以为她种田只是赶时髦,长久不了的,就像现在的很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一样,满怀豪情壮志,一番折腾后,却只能铩羽而归。他们忽视了一个基本的规律:种田也是个技术活,需要学习、摸索和积累,急不来也快不得,更挣不了大钱和快钱。没想到,她却坚持下来了,夫妻俩甚至还把主要精力从玉器加工转移到种田打粮上来了。

理想的种子一旦萌发,长成参天大树就是她唯一的目标。十多年间,她已俨然从一个种田“小白”,小麦和韭菜、水稻和稗草傻傻分不清,成长为吴江粮食种植的一把“好手”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线“大咖”。依托粮食产业联合会,还把几百名种粮大户组织在一起,围绕粮食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奉献力量,成了最美现代“种粮人”。

嬗变的背后一定是不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听同事们讲,每次农业技术培训,她永远都是最认真的,坐在第一排,听得投入,记得仔细。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她还读了个农业大学的函授本科。她也很能吃苦,夏收夏种期间,没日没夜地抢收抢烘小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十多天下来,身体容易吃不消,好几次通电话,听得出来她嗓子都是哑的。用她的话说,“没办法,这段时间实在太忙,电话又多,又不能不接,是吧?”在农业生产的紧要关头,不少农户关于农机调度、收割时间、售粮价格等一些问题,都是要找她商量的。可见,这个会长是令人信任的,而且还是个热心肠。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努力的人总会特别幸运。跌跌撞撞中,她的粮食种植规模从最初的200亩发展到了如今的3000亩,还成立了“佳禾”家庭农场,注册了“辛营心”大米品牌,新建了一个面积十多亩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各种农机具一应俱全,为八坼周边5000多亩农田提供代种代管、代烘代加工等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对于农业上的新生事物,如无人飞机喷农药、撒肥料,粮食生产“无人农场”的探索,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等,她也持开放包容态度,积极试验示范,提高自身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对于联合会,她也是尽心尽力。她组织大户,和粮库积极沟通,争取更多的合理化利益;也和农资供应商谈判,联合大户抱团采购,降低化肥农药销售价格;还为全区机插水稻准备预备秧,以防不时之需;也为“吴江大米”产业化发展鼓与呼、谋良策、出实招,诸如此类的事还有不少。当粮食生产遇到急难险重的难题时,我们会第一个想到她,而她总能不负众望,圆满完成——她几乎快成了“靠谱”的代名词。会长的好名声,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说,在种粮这件事上,她实现了人生的“小我”。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成就“小我”中,她没有忘记追寻“大我”,活出了不同于其他大户的精彩:她关心产业发展和集体利益,为会员谋取更多福利;她关爱困难群体,给低保户赠送月饼、大米、手机等生活物资;她热心公益,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担任志愿者。与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智慧,尤其让人钦佩。

现在的翁会长,满怀信心与憧憬,大踏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计划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吴江的水稻繁种制种基地;要新建规模化育秧中心,解决水稻育秧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要让“吴江大米”走进学校食堂,让学生们吃上营养丰富的地产优质大米……

这个女子不寻常,为翁会长大大地点赞。

(2023年8月30日 吴江日报·垂虹副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