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心理咨询中的误区和无奈

 渡心人 2023-07-23 发布于陕西

心理咨询的效果是的确是因人而异,同样一个咨询师针对不同来访者,使用不同方法,效果也大不相同。很多心理问题或者适应问题不是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常见的适应障碍可能需要3次。心理咨询的效果和快慢取决于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来访者的自我觉察力、反思以及总结能力,咨询师本身咨询技巧和咨询能力也非常重要。

许多来访者很好奇,心理咨询师第一咨询主要会问那些问题呢?很多情况下,第一次咨询,大多数来访者都会急迫表示自己的诉求。对于咨询师师来说第一就是收集最基本的资料:来访者年龄、生活条件、工作/学习、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及习惯、社交情况、自我评价、个人成长史、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不会一项一项收集,更多的时候是有针对性的收集。很多来访者不太了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方式,第一次咨询就想把心中的苦闷一下子全部倾吐与咨询师,然后说了自己目前解决不了,希望得到咨询师明确的建议或者指示。

但实际上,很可能第一次,咨询师对于来访者一些重要关键资料的收集不全面,因为咨询师一直在倾听来访者的诉说。然后,有些(理性观念)来访者觉得自己咨询了一次,咨询师没有真正帮助到自己,自己诉说的问题,咨询师也没有真正帮助到自己。之后,来访者对咨询师有些失望,觉得自己的问题,咨询师一次也没有给自己明确的措施。这类,来访者可能不太了解咨询师的工作方式,咨询师是中立的态度,咨询师在没有深入了解来访者的情况时,给予所谓的“建议”,有可能只是满足来访者的期待,当然这样的建议,对于来访者有可能暂时有点用或者根本就有用,对于来访者问题的真正解决并没有好处

第一次心理咨询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咨询师期待尽快收集到关键信息,在来访者一句接一句的话语,咨询师很难插上话,咨询师感觉来访者说到一些关键的核心信息,想进行确认,于是开口和来访者“抢话”,于是乎感觉有点尴尬,咨询师让来访者继续诉说,就这样出现两次后,咨询师不在和来访者“抢话”,就这关键信息,一次次错过。咨询结束后,来访者觉得咨询师不是太专业,总是和自己抢话,咨询师和自己没有默契,还会觉得咨询师共情和倾听能力太差,觉得自己选择了不太专业的咨询师。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在首次心理咨询中,我都体验过。我也和同行交流过,对于急于求成的来访者,心理咨询或者相比“吃药”,太慢了。这样的来访者中有一部分,从此再也不会找咨询,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许觉得心理咨询“不过如此”,心理咨询师也就是那两下子。

心理咨询并不是像看病,就可以直接开药那么简单。人心是这个世界最复杂的东西,需要深入、细致的陪伴才能取得足够的信任,有了信任的根基再谈心理咨询的效果。心理咨询说到底是一种关系咨询,没有良好的咨访关系作为根基,就没有真正的效果。咨询师专业和积极共情、陪伴、真诚的态度才能赢得来访者的信任,来访者才会放心的把自己交给咨询师。在一个不认识的人面前袒露心扉,将自己多年的秘密和困惑告诉一个不认识的,是需要勇气和信任。

我也意识到,我和来访者“抢话”,往往与我内心理念有关系,我希望更快、更省时间的为来访者解决问题,结果就是事与愿违;另一方面,我的私心就是再一次咨询中表现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来访者更加信任我。

无论是急于求成的来访者,还是急于表现的咨询师,往往在第一次咨询时会弄巧成拙,结果这样的咨询往往就是一次性咨询。

我需要提醒自己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和人心相处,不能太快,建立信任有个过程。看起来为了给来访者节省费用和时间,往往会造成咨询的失败。我相信很多从事心理咨询的同道都有一颗助人之人,但如何真正助人助己,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以此文章分享给正在考虑心理咨询的你和那些正在起步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同仁们。欢迎留言,分享,转发,渡心一路相伴,专注心理咨询。

我是渡心人,喜欢关于心理咨询的一切,如果你也喜欢心理学,那么就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