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爱好者是如何喜欢上武志红的

 渡心人 2023-07-23 发布于陕西
刚刚开始接触武志红的文章,惊为天人。感觉是,我的天哪,怎么会有这么高明的心理学家。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经他一分析,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记得他的一篇关于关于爱的谎言的文章,让我感觉拨开迷雾,看到不少人际之间的真相,也看到了自己的某些惯用伎俩,竟然是如此地,哎,自欺欺人。



后来,阅读面渐渐扩大了以后,发现,其实,从心理学理论的层面来说,武志红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他说过的种种,早就有人说过,现在,也有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之前的惊为天人,其实,一定的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

不过,即使是这样,武志红任然是我最喜爱的心理学家。他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文章并非硬邦邦的理论,他的文章在传达理论的时候,往往是从他自己、身边的人、来访者的体会、感悟出发,读来亲切可人。我稍微比较了一下武志红与李子勋对于抑郁的描述,非常明显的,他们共同的意思:抑郁其实是人类的一种相当重要的东西。但是,显然,李子勋的论述更侧重于现成的理论,更多的告诉大家,适度的抑郁有这样那样的积极意义。我记住这一点:人若没有抑郁,可能会过劳死。而武志红则结合了自己大学失恋导致抑郁的经历,读来更加的具有说服力。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抑郁时人的大脑其实是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思考更有深度。我深深赞成这一点,抑郁会积累能量。

我挺感谢武志红的,这未必是他的本意,而且肯定不是他的追求,但是,从他所建立的这个传播知识的桥梁,对我帮助很大。

做一个桥梁,或者知识的传播者,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幸福的。

PS:学术界看来武志红的很多理解并不“科学”,并且书籍里面有会些夸大其词,再加上武老师更像是一个媒体人,而不是一个心理学家,过度的曝光,让他的名声毁誉参半,但不得不说因为他更多人了解了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对于心理学的科普,他觉得是第一。

他的学术“不科学”,有些像明星,没有那么专心的写文字,整天各种曝光等就暂且不评论。

对于武老师我也一直很喜欢,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他写的心理学书读起来就像小说一样有意思。他让我了解心理真有意思,运用心理理论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比如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动机、想法以及背后心理学层面分析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在别人看来很难理解,通过心理学视角,的确可以更好的理解对方为什么那样做。

李子勋老师更加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解决当下问题,对于过去问题的成因不像武志红老师分析那样透彻。但事实上,分析透彻是否意味就有限,也不一定。只能说因人而异,解决当下问题更像是阿德勒思想流派,比较重视当下的感觉和问题。经典精神分析很重视过去。

朱建军、武志红、杨凤池、李子勋、施旺红、许又新等国内心理学家的确在我学习心理学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

武志红介绍的读书发很奏效,需要你找一个喜欢的心理咨询师,跟随他的脚步,可以看看那些有意思的书籍,然后再看看这些书相关来源来,继续看下一本书,然后你惊奇的发现,可以串联起所有的心理大牛🐮!

武志红老师文字最大特点感觉就像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共情一样,看到人自己也被带入进入,觉得自己像是被理解一样,觉得很舒服。

和那些专业的书相比,含金量是不高,更多层面上畅销书,大家愿意去读他的书。

所以,他的书每次都是大卖。

最后,愿大家通过心理学问题,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睡个好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