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方正之间溯源中华文明

 登西峰看东海 2023-07-23 发布于山东

▲ 展览现场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字”无双。仓颉作书,开乾坤之未明;甲骨刻字,铭万世之流芳。为了这追本溯源的一“字”之约,近日,众多国宝级文物跨南北、越八方来到成都博物馆,构成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该展也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重磅大展,在40个文博机构鼎力相助之下,汇聚220件珍品,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

展厅中,以序厅、“源”“远”“流”“长”四大单元,以及尾厅六个部分构建讲述脉络,见字剖意,释读萃图成字之“源”、文以载道之“远”、福泽广布之“流”、文脉绵延之“长”。从镌刻历史“骨相”的殷商卜骨,到笔书民族气韵的淋漓翰墨,一幅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

展览的故事从8000余年前的一枚刻符龟甲讲起。陶器上的刻画、龟甲上的符号,是汉字最初的源头。而这件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的贾湖刻符龟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该龟甲上的刻符形似一只眼睛,自此,文明在混沌之中睁开双眼,先民智慧汇成满天星斗,照耀中华文明的汤汤之水奔腾不息、绵延至今。

作为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史墙盘填补西周重大史料空白,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晋公盘上载录史实的青铜铭文,带你管窥一段春秋列国旧梦;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版,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不仅为秦统一度量衡提供了翔实物证,更是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历史见证。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因此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为了提高写字速度,以及适应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变,一场“秦篆隶变”让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也成为“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展厅中,一段段居延汉简,体现出隶书普及之后对于汉王朝对外传播和疆域扩展的重要作用。

▲ 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册》 上海博物馆藏

▲ 赵孟頫章草书《急就章册》 上海博物馆藏

秦统一中国后,迅速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障了秦法在更广阔疆域内的施行,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从本次特展的展品可以看出,在汉代,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汉字”之名即由此定格。在魏晋南北朝的民族熔炉中,汉字是维系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此时期行书发轫而草书盛行,风流之姿中展卓越风骨。隋唐以降,书法名家辈出。虞世南楷书《大运帖》页结体开阖大度,用笔遒丽秀逸,无不圆融如意;柳公权《玄秘塔碑》拓片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褚遂良《同州三藏圣教序碑拓本》尤有坠石惊雷之势;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册》为其早期“集古字”的佳作;黄庭坚楷书《狄梁公碑册》造“狄公事,范公文,黄公书”之三绝;赵孟頫章草书《急就章册》更具古质之风,亦可见其用功之深。楷、行、草诸体新风渐成,精楷在唐朝日趋完善,成为通行至今的汉字正体,真正立成“天下楷模”。

从上古图语到书风万千,从龟甲铜器到绢帛纸张,汉字的魅力在形貌、载体、书写方式的更迭中不曾消减,反而历久弥新。汉字不仅体现着每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也彰显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价值体系。

▲ 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 湖南博物院藏

▲ 辛弃疾行楷书《去国帖》 故宫博物院藏

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宠辱不惊的隐逸品格。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以果敢苍劲的运笔、恣意纵横的书势挥毫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更有宋代著名词人、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其浑厚沉婉,方正挺拔。观者从力透纸背的尺牍文书中可读到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脊梁。

4000余年前,在长江上游诞生的巴蜀文明,如一颗灿烂的星辰,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系统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特展还特别设置了巴蜀图语的展示区域。巴蜀图语是一种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出现的刻画符号,至今未被破译。展览中的后蜀残石经则展示了乱世中巴蜀地区当政者对文教的关注和支持。

而在战国到西汉的巴蜀青铜器上发现的“巴蜀图语”,让汉字传奇的外延变得更加宽广。本次展品中的战国蚕纹铜印,神秘奇诡,展现出蜀人撷万物精髓的非凡想象力,让人遥想那个仍未被解码的古蜀国度。而出土于天府广场的天府汉碑,以雍秀汉隶刻录着“列备五都,众致珍怪”,则是两汉时期成都丰饶繁盛的有力佐证。

整个展览以苍虬有力的“为万世开太平”书法作品结束。柳公权曾言:“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方寸之间抒写出的人格气韵、精神风骨,是经过历史洗礼的中华文明永恒跳动的脉搏,是江河万古、未曾断绝的华夏民族精魂所归。

对中国文人群体而言,汉字的书写不仅是技巧的打磨,更是人格的修炼、时代的担当。这些优美的文字及其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是经过历史洗礼的中华文明的永恒坐标,是光阴流转、岁月积淀的华夏民族之魂。汉字不仅描绘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更体现着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审美体系、才情气质,也彰显着每个时代独特的精神气象。

文明之璀璨历程,自汉字始,载于文物,融于时代。从“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看方正之间,文明生发,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方块字,在祖国日益强盛、对外交流蓬勃发展的今天,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驰骋于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