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材文化:为什么古人将鲚鱼称为“刀鱼”,原来是用于割草的工具

 风吟楼 2023-07-23 发布于广东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题目:

刈草望鱼

食材文化:为什么古人将鲚鱼称为“刀鱼”,原来是用于割草的工具

古籍上的《鲚鱼图》

正文

很难想象古人会用鱼做割草的工具,但实际的确是有,《魏武四时食制·望鱼》就有“望鱼侧如刀,可以刈草。出豫章明都泽”的记载。

当中所说的“望鱼”,就是如今俗称“刀鱼”的“鲚鱼”。

“鲚鱼”在古时的名称较多,除了“望鱼”之外,还有“鮤鱼”“鱴刀”“鮆鱼”等。

鲚鱼

《尔雅·释鱼·鮤》云:

鮤,鱴刀。注:今之鲚鱼也,亦呼为鲂鱼。疏:鮤,名鱴刀。郭氏云:今之鲚鱼也。《说文》云:鲚,饮而不食,刀鱼也。九江有之。亦呼为鲂鱼。是则此鱼一名鮤鱼,一名鱴刀,一名鲂鱼,一名鲚鱼也。

《山海经》云:

苕水北流,注于巨区,其中多鮆鱼。注解:鮆鱼,狭薄而长头,大者尺馀(余),太湖中今饶之。

《正字通·鮆》云:

魏武食制,谓之望鱼。一名鰽鱼,一名鲚鱼。

鲚鱼

正如《山海经》所形容,鲚鱼“狭薄而长头”,大体可以假设,将之晒干,这种鱼不仅像刀,而且还可当刀使。

所以字学家干脆创出“鱽”字作此鱼的名称。

《正字通》曰:“鱽本作刀,言鱼形似刀也。

鲚鱼成名于长江下游,是“武昌鱼”(鲫鱼、鮰鱼、鲂鱼、鳜鱼、鲚鱼等)的组成部分。

由于该鱼在春夏两季由大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

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

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

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入海。

古人不知此特性,还以为是“蝴蝶变作鲚”(见南北朝时期宋国刘敬叔的《异苑》)。

广义上的鲚鱼共有14种,

我国可见有5种(将在《食材知识》的推文介绍),当中视作“武昌鱼”的是指俗称“凤尾鱼”的“凤鲚”[Coilia mystus Linnaeus]。

根据元末明初人士陶宗仪在《辍耕录》的记载,古人除了捕捉鲚鱼之外还捞取鲚鱼卵为膳。鲚鱼卵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螳螂子”。

书中说“鲚鱼子名螳螂子,松江之上海、杭州之海宁人皆喜食”。

另外,

《齐民要术·乾(干)鲚鱼医法》云:

一名刀鱼。六月、七月,取乾(干)鲚鱼,盆中水浸,置屋里,一日三度易水。三日好净,漉,洗去鳞,全作勿切。率鱼一斗,麯(曲)末四升,黄蒸(黄精)末一升,无蒸(黄精),用麦糵末亦得,白盐二升半,于槃中和令调均,布置瓮子,泥封,勿令漏气。二七日便熟。味香美,与生者无殊异。

《遵生八笺·炙鱼》云:

鲚鱼新出水者,治净炭上,十分炙乾(干)收藏。一法以鲚鱼去头尾切作段,用油炙熟,每段用箬间盛瓦罐内,泥封。

《尔雅翼·鲚》云:

鲚,刀鱼也。长头而狭薄,其腹背如刀刃,故以为名。大者长尺馀(余),可以为脍。与石首鱼皆以三月八月出,故江赋云:鲚顺时而往还也。

《周礼》:鳖人掌取互物,以时簎鱼、鳖、龟、蜃凡狸物。郑司农以为互物有甲䓣胡者狸物。自狸藏于泥中者,皆曰龟鳖之属。故后郑云狸物亦谓鱴刀,含浆之属也。

《释鱼》称鮤鱴刀、蚌含浆。盖郑以鮤为鱴刀,蚌为含浆,与郭氏注意同。孙氏则以为刀鱼与鱴别也。凡物之情,乃有不可晓者。

《说文》曰:鲚,饮而不食。

《淮南子》曰:鳣鲔水入口若露而死。鲚,小鱼也,饮而不食,固以为异。鳣鲔之大生,与水俱乃食而不饮,尤可怪也。

《史记》鲐鲚千斤,鲰千石,鲍千钧,亦比千乘之家。三十斤为钧,百二十斤为石。鲰三十斤、鲍百二十斤,乃比鲐鲚一斤物价之相什伯。

如此鲰,膊鱼;鲍,䱒鱼也。

《正字通·释鲚》云:

鲚,此礼切齐,上声。

《尔雅》:鮤,鱴刀。魏武《食制》谓之望鱼。一名鰽鱼,又名鲚鱼。春到,上侧薄类刀,大者曰母鲚,宜脍。

《说文》:鲚,饮而不食,刀鱼也。九江有之长笺曰:今江南在在有之。海出者佳而孕子,江出者大而不孕,湖出者分大小二种,味薄。

明代冯时可《雨航杂录 ·卷下》云:

鮆鱼,即刀鱼也,一名魮。

《文选》所谓'鯼魮顺时而往还’是也。子多而肥,腹皆似刀。夏初曝乾(干),可以致远。又名䱥鱼。

《文字集略》,䱥亦作鰶,字音祭,又音制。

炙食甘美,谚曰:'宁去累世田宅,不去䱥鱼额。’

《本草纲目·卷卌四·鳞部·鲚鱼》云:

鲚鱼释名鮆鱼、鮤鱼、鱴刀、鱽鱼、鰽鱼、望鱼,

时珍曰:鱼形如剂物裂篾之刀,故有诸名。魏武《食制》谓之望鱼。鲚生江湖中,常以三月始出,状狭而长,薄如削木片,亦如长薄尖刀形。细鳞白色,吻上有二硬须,腮下有长鬣如麦芒。腹下有硬角刺,快利若刀。腹后近尾有短鬣肉中,多细刺。煎炙或作鲊鱐食,皆美,烹煮不如。

《淮南子》云:鲚鱼饮而不食,鳣鲔食而不饮。

又《异物志》云:鰽鱼初夏从海中,溯流而上。长尺馀(余),腹下如刀,肉中细骨如毛。云是鰽鸟所化,故腹内尚有鸟肾二枚,其鸟色白如鹥,群飞至夏,鸟藏鱼出,变化无疑。然今鲚鱼亦自生子,未必尽鸟化也。(鲚鱼)肉气味甘、温,无毒。

诜曰:发疥不可多食。源曰:助火,动痰,发疾。

《清稗类钞·动物类·刀鱼》云:

刀鱼,一名鲚鱼,亦作鮆鱼。体狭长侧薄,颇似尖刀,故名。产江海中,我国之扬子江有之。鳞细色白,背部微黄,二触须甚硬,胸腹两鳍成棘鬣,锐利如刃,味较鲥尤美。其产于太湖者,全体色白如银,俗称湖鲚,味略逊。皆于春暮登市。

《清稗类钞·饮食类三·蒸炙鲚鱼》云:

以新出水之鲚鱼置净炭上炙乾(干),去头尾,切为段,油炙熟。每段间以箸,盛瓦罐,封以泥。欲食,取出蒸之。

全文完

粤厨宝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