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至味,长江四鲜

 源来花开401 2019-09-03

鲥、刀、豚、鮰,合称'长江四鲜',是长江水产中的珍品,名声在外,说是人间至味,也不为过。我打小爱吃鱼,父亲是渔民,家门口就是一道长江,得地利之便,长江四鲜我有幸吃过几回,至今印象深刻。

01鲥鱼

鲥鱼号称四鲜之首,我八九岁时吃过一回。那天半夜,我正睡得香,迷糊中被母亲摇醒。睁眼一看,父亲刚从江上打渔回来,提着马灯,一身寒气。他手里提着一条银白色的鱼,脸上写满喜悦,大声和母亲说着话。原来这天夜里父亲捞到一条鲥鱼,因为难得,特别高兴,摇醒我,看个新鲜。那天的鲥鱼我也吃了,但早忘了滋味,只记得家里来了挺多人,闹哄哄,又说又笑,父亲高兴中透出自豪。长大后偶翻辞海才知道,鲥鱼极为名贵,椭圆似梭,色白如银,出水即死,鲥鱼肥美,其鳞下多脂,烹饪时不去鳞。鲥鱼蒸、煮、炖、烤、生吃,均可。尤以带鳞清蒸,保持真味最佳。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提到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无尾。'足见鲥鱼味美,堪比花中海棠,书中红楼。鲥鱼名贵,在洪武年间就是贡品,已绝迹多年。现在市面上也有冰鲜的鲥鱼卖,价格不菲,但细看标签,都是从北美进口的,形相似,味实不同。

人间至味,长江四鲜

鲥鱼

02刀鱼

父亲年轻时曾受雇于江苏张家港一家渔业公司,捕捞刀鱼。父亲半月回来一次,每次都带回不少刀鱼。现在的江刀,一斤动辄千元。那时却极为便宜,家里曾用30斤刀鱼换回30斤大米。母亲常把大个的挑出来,小的就顺手丢给鸡鸭吃。我因为吃得多了,不觉得有多稀奇,只是觉得肉质细嫩,入口即化且多细毛状刺。倒是刀鱼形状,颇具美感,体狭而薄,形如尖刀,亮银色。因为刀鱼体狭而薄,所以以清蒸为佳。渔民图省事,常把刀鱼用银针反钉在锅盖内侧,饭熟时,一敲锅盖,鱼肉便掉在米饭中成为刀鱼饭。江苏张家港有一道刀鱼馄饨,风味绝佳,很是有名。听父亲说,刀鱼有江刀、海刀、湖刀之分,以江刀最佳,虽都是刀鱼,但产地不一,口感悬殊。鉴别江刀的方法不难。手捏鱼头,倒持鱼身,若鱼尾能直立不弯,则为正宗江刀无疑。清明过后,刀鱼的肉质变老,俗称老刀。体型太小的刀鱼,俗称为毛刀。二者滋味都大为逊色。刀鱼通体银白,但也有极少数色呈金黄,称为金刀,尤为名贵,但滋味和普通刀鱼并无二至,只是刀鱼白化所致。今年开始,长江大面积水域长期禁捕。今后要一尝刀鱼滋味,怕是要等十年后了。

人间至味,长江四鲜

刀鱼

03鮰鱼

村东边有条渔港,叫小李港,夹岸都是茂密的芦苇,冬阳的余晖洒在苇楣子上,染成一片酡红,景致倒是不错。渔港里泊着一些外地的住家渔船,以兴化、泰州、扬州的居多。这些住家渔船常常上岸买些米面菜蔬。一来二去,和村民混得熟了,也和父亲成了朋友,常常凑一起喝酒。我照例跟着父亲去陪吃。有一次吃的是肥丫,也就是鮰鱼,又叫江团。因为鮰鱼嘴有两长须,有的地方俗称鮰老鼠。鮰鱼头呈锥形,尾长而扁,嘴小,肚隆,无鳞,少刺,下腹略带粉红,其肉质肥厚而有胶质,古人誉为'水中羊',精炖红烧无不可,尤以红烧最佳。那次吃法,先把老鸡羊排入锅同煮,汤滚后,再把洗剥干净的鮰鱼放入锅内,渔民称为乱炖。汤二滚后,即可食用,汁浓肉嫩,我吃完后,翻过江堤回家,冷风一吹,嘴上凝一层油脂,可见鮰鱼之肥美。民间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的说法。

人间至味,长江四鲜

鮰鱼

04河豚

'拼死吃河豚',这句话可谓家喻户晓。河豚虽然味美,但有剧毒,弄不好会出人命。洗剥河豚是个技术活,要胆大心细才行。渔民们捕到河豚,要是个头太小,往往随手扔掉,不冒那个险。河豚怪模怪样,像个纺锤,紫鳍、青背、头圆、尾小、眼细,白肚生有小刺,能咕咕作声,一遇威胁,身体便会膨胀成球。洗剥河豚是个技术活,当年方圆几里地,会洗剥河豚的,只有大伯。一次,大伯送来一碗河豚炖白菜心,给我尝鲜。我提起筷子就想吃,母亲拦着不让吃。我熬不过嘴馋,乘母亲不备,夹了一块,就放嘴里。吃得过快,又烫嘴,来不及细品,只觉得比较鲜而已,但总算吃过了,还真没有那种'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感觉。现在去馆子里吃饭,有什么无毒河豚,味道还可以。

人间至味,长江四鲜

河豚

时过境迁,鲥鱼绝迹多年,刀鱼动辄千金,河豚剧毒,鮰鱼过斤鲜见。长江四鲜,多数人只闻其名,难尝其味,不能不说是遗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