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精神分析|生命的第一年

 无意识研究 2023-07-24 发布于四川

儿童精神分析|生命的第一年


作者:让内 施皮茨

理论介绍

自我心理学成为精神分析研究的课题以来,人们开始对性对象产生兴趣。弗洛伊德早在1905年《性学三论》中就引入了对象选择概念。事实上,这可能是他唯一详细讨论母子之间、客体和主体之间互惠关系的时候。在其后的工作中,他很少涉及此主题(然而,请参见1931年的弗洛伊德)。每当他谈论到性对象时,主要是从主体的角度出发。他谈论到客体能量蕴结、客体选择、客体发现,以及只在某些情况下提到的对象关系。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研究这些互惠关系,并试图理解母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基于对婴儿的直接观察和实验,我们将介绍关于对象关系的发展、阶段和某些异常的发现和想法。我们还将尝试解释这些关系如何确保生存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人格心理和身体领域的展开。

生命的第一年主要用于努力生存和形成、完善适应性机制以实现这一目标。弗洛伊德一再提醒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婴儿是无助的,不能依靠自己生存。婴儿所缺乏的,母亲弥补并提供。这样母亲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这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双方成为一个整体。

在第一年的生活中,如果婴儿的潜力得到发展,他将变得独立于周围的环境。这个过程显然在婴儿的身体和心理两个领域都存在。本文主要涉及心理方面,我们将展示心理领域的成长和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建立和逐步展开更有意义的客体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

为了组织我的研究并解释我的发现,我使用了一些精神分析的命题。然而,在详细讨论这些命题之前,我希望表明我对一些心理和精神分析领域针对新生儿心理天赋的一些有争议的假设的立场。我的思考基于弗洛伊德对新生儿的概念,即作为一种心理上未分化的有机体,出生时具有先天的装备和某些Anlagen德语:基础。这种有机体仍需要意识、知觉、感觉和所有其他心理功能,无论是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新生儿的科学家的认同。

因此,在这里,我避免使用任何假设,即在出生时婴儿的内心过程起作用。基本上,我认为新生儿在许多方面是一种非分化的整体。各种功能、结构,甚至本能驱动力都将逐渐从这个整体中分化出来。这种分化是由两个不同的过程引发的。与哈特曼、克里斯和洛温斯坦(1946年)一样,我们将这些过程称为成熟和发展,并定义为下面的内容:

成熟: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天生的功能的展开,这些功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或在出生后作为Anlage基础继续传递,并在后期的生命阶段显现出来。

发展:形式、功能和行为的出现,这些是由有机体和内外环境之间的交换所产生的结果。这通常被称为“成长”,但我们不使用这个术语,因为它会引起混淆。

这个命题也由此得出,关于新生儿无差异化状态,出生时至少不存在自我,至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弗洛伊德,1923年)。显然,我们甚至不可能谈论出生时奥狄浦斯情结或超我存在的问题。同样,象征和象征思维都不存在,象征(精神分析学式的)解释也不适用。象征更多地取决于语言的习得。然而,在第一年的整个过程中语言都不存在。防御机制也不存在,至少在我们的文献中所使用的形式中是如此。我们只能在更多的生理形式而不是心理形式中检测到它们的原型痕迹。这样的生理原型将作为一种基础,心灵随后将建立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结构(弗洛伊德,1926a; 施皮茨,1958, 1959, 1961)。

精神分析学的命题

下面所列的命题没有完整性或连贯性,它们是因为在这本书中很有用而随意选择的。在精神分析文献中,如果被接受的定义存在歧义,我会引用弗洛伊德(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其他精神分析作家)来阐明我使用概念的意义。这些引文摘自原始文本,但为了简洁起见,有些句子的部分被省略了。我还添加了「冲动/驱力」一词,以括号的形式出现在原版中错误使用的「本能」一词中。

1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功能调节原则包括:(a)涅槃原则(恒定原则);(b)快乐原则(这是前者的修改版);(c)现实原则。

2将心灵描述性地分为意识和无意识部分(弗洛伊德,1912)。

3拓扑学视角:将心理装置划分为Ucs.Pcs.Cs.系统(即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弗洛伊德,1915a)。

4力学的视角:认为本质上,心理过程源于力量的相互作用,“这些力量最初是本质上的本能,因此它们具有有机的起源。它们在心理上被表现为带有情感负荷的图像或想法。…实证分析导致制定出两类本能,性欲和攻击欲”(弗洛伊德,1926c)。在我们的演示中,我们将参考两种驱动力,即力比多和攻击性,其意义与弗洛伊德在后期出版物中赋予它们的意义相同(1920年,1923年)。

5经济学的视角:“试图追踪兴奋量的变化,并至少得出对其大小的相对估计”(弗洛伊德,1915a)。“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精神分析假设本能的心理代表物具有能量的明确数量的投注cathexis)”(弗洛伊德,1926c)。这些投注是可移动的能量的当量。

6元心理学方法:弗洛伊德称此法为“元心理学呈现”,他说:“当我们在动态、拓扑和经济方面成功地描述了心理过程之后,我们应该将其视为元心理学呈现”(1915a)。弗洛伊德将这种呈现构想为一个心理现象的三维视图。他在另一篇文章中(1925b)明确指出了这一点,称这三个视角是心理过程的三个坐标。

7 结构观点:在这个元心理学三元组中,弗洛伊德后来用结构观点取代了拓扑观点,他说这是“基于病理事实的分析观点”(1925b)。结构观点认为心理装置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

8 遗传观点:从他最早的出版物开始,弗洛伊德就假定心理过程遵循确定主义的法则。到最后他认为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在《精神分析简介》(1924b)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遗传观点认为,除了当代和经验性方面之外,任何心理现象都可以追溯到它的心理起源。对于发育的变迁,这将我们带回出生。对于成熟和先天因素,它将我们带回到胚胎学和生物进化。

9 本能理论和性兴奋带:基因视角在性发展方面的应用导致性感带的关键作用被发现。“从这些区域适当的感官刺激引起满足感”(弗洛伊德,1905)。在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和生殖器区域被激活,标志着本能发展的连续阶段。

(a)此时似乎需要一个本能驱动的定义。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1924年,弗洛伊德才说:“精神分析中的性欲理论远未完成……它与本能的一般理论的关系尚不清楚,因为精神分析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仍未完成,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1924b)。他接着定义性欲:“在精神分析中,性欲在第一时间指向对象的性本能(以分析理论所要求的广义意义为'性’)的力量(以量度和可量化的方式思考)。”

(b)弗洛伊德将攻击看作是在心灵中操作的另一个基本驱力。它不那么充具质量,主要指向对象的压力和方向。这种攻击可以用于接近、抓住、持有、制服或销毁对象-并延伸到事物。它是通过“一种特殊器官的工具来表达或执行的。这个特殊器官似乎是肌肉系统”(弗洛伊德,1923)

(C)Erikson1950a)提出的区域模式扩展了这个理论。每个区域的模式,即其接收或排放功能,都成为部分驱动力和给定的生命能量阶段的独特质量因素决定因素。然后,这种质量被推广到其他区域、器官和行为,并获得了适应功能。我强调自愿和非自愿括约肌肌肉的特定感觉质量以及其在本能驱动的经济和动力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发现人体其他部位所不具备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Spitz1953a)。

10 补充系列:这是弗洛伊德首次在《性学三论》(1905b)中勾勒出的一个假设,然后将其应用于神经症病因的定义(1916-1917)。它假设一个经验(心理)因素与一个先天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了干扰。在我看来,这个假设适用于人类(和动物)心理学的所有现象;因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肯定是本能因素和经验性事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11 适应性观点:这个思想最近被哈特曼(1939)、埃里克森(1950a)和斯皮茨(1957)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弗洛伊德在《本能及其命运》(1915b)中构思了这一概念。RapaportGill1959)提出了最好的定义:“适应性观点要求心理分析解释任何心理现象时都包括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命题。”3这并不是详细讨论适应性观点的假设的地方。我将在以后讨论适用于外部修正和自体修正过程(弗洛伊德,1924a)、Erikson1950a)的命题和我自己(斯皮茨,1957)关于情感在二元关系中的作用和功能的 

先天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不同于其他个体,首先是因为他在出生时已经具备的可观察因素,其次是由基因细胞内部潜能所决定的。新生儿所拥有的、让他与众不同的特质,我们称之为“先天设备”。这个设备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继承设备,由基因、染色体、DNARNA等决定。

2怀孕期间的子宫内影响。

3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对于这三个组成部分,我们会分别进行简单的举例说明。继承设备包括显而易见的元素,比如我们出生时就拥有两条腿、两只眼睛,但只有一个嘴巴。与此同时,较不明显的构成部分,比如成熟的规律和顺序,也属于继承设备的一部分。这些规律和顺序不仅涉及器官和功能的逐步展开,还包括这些器官和功能必须经过的不可逆转的阶段序列。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生理学,也适用于心理学。例如,乳牙先脱落,后长出恒牙,口腔期先于肛门期,而这个又先于生殖器官发育的阶段。

子宫内影响可以以近期的研究发现为例。如果孕妇感染风疹,可能会对胎儿的眼睛产生破坏性影响(Swan1949)。

最后,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方面,我们大家都知道婴儿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明显的身体损伤。在一些研究中,一些不太明显的损伤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例如,Windle1950)的研究表明,分娩过程中的脑无氧对新生儿的影响是破坏性的;Brazelton1962)则研究了产妇预先用药对婴儿行为的影响。

环境因素,它们的范围和复杂性

本次调查的主题是最早的客体关系的起源,也就是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要调查的关系与社会心理学通常关注的所有关系根本不同,这也可以被视为社会关系的调查。人们可能会想为什么社会学家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母婴关系中,他们有机会观察到社会关系的发端和演变,可以说是在浓厚的发展状态中。

这种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在我们眼前,一种社会不相关、纯粹的生物联系,逐步转化为最终成为个体第一种社会关系。我们目睹的是从生理到心理和社会的过渡。在生物状态(子宫内),胎儿的关系是纯粹的寄生。但是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婴儿将经历一段心理共生的阶段,并从中毕业进入下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发展出社会的、即层级化的相互关系。

母婴关系同样独特、也许是独一无二的方面之一是,母亲的心理结构与她的孩子根本不同。这样明显不对等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不能是对称的;因此,他们每个人对共同关系的贡献将是不同的。除了与家养动物(例如宠物)相当的关系之外,在我们的社会组织中,很难找到两个紧密相关和相互依存的个体之间这种如此高度的差异。我相信,第一个提出母婴群体(他将其称为“二者关系”)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学家是Georg Simmel1908年)。他强调,在这种关系中,可以找到所有后来发展的高阶社会关系的种子。在独立于西梅尔并早于他13年的时间里,弗洛伊德(1895年)已经提出了这条研究线路。

在我们探究物体间关系及其起源的过程中,我对研究婴儿和成人的临床方法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差异,另一个是环境上的差异。显而易见的是,孩子的原始人格结构与他母亲的成熟人格结构非常不同。但我们经常没有意识到他的环境也与成人的环境有很大不同。

首先,人格结构:成人的人格是一个明确定义的、层级结构的组织;这个人格通过特定的个人态度、特定的主动行为,在与环境的一系列循环互动中得以体现。而新生儿则完全相反。尽管个体差异是清楚可见的,在出生时,婴儿缺乏与成人相比可比拟的有组织的人格;除了生理方面的互动,没有个人的主动行为和与环境的交流。也就是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完全不同性质的有机体,即婴儿有机体,我们将在后面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婴儿和成人之间的第二个差异,环境上的差异,可能在客观考虑时更为令人印象深刻。成人的环境由众多极为多样的因素构成,包括各种不同的个体、各种不同的群体、各种无生命的物品。这些以及其他因素,在它们的多样性和可变的动态集合、可变的尊严、持续时间、重要性等方面,形成不断变化的力场,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有组织的成人人格,并与之互动。

对于新生儿来说,周围环境可以说只由一个人组成,即母亲或其替代者。即使这个单一的个体,对于新生儿来说也不像是他自己以外的一个独立存在。它只是他需要和满足的整体的一部分。显然,在生命的第一年中,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然而,在这整个时期里,正常生长的婴儿和他的周围环境构成了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封闭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即母亲和孩子。因此,对婴儿的精神研究必须调查这个封闭系统的动力学模式和结构。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我将在后面的讨论中再次提到,即婴儿的世界仍嵌入在总的现实环境中。它与已经建立的现实纠缠在一起。我将这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称之为:

1 前对象的或无对象的阶段。

2 对象的先驱阶段。

3 力比多对象本身的阶段。

在讨论这些发展阶段之前,我先在第二章介绍我们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有关我们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对于不感兴趣我们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细节的读者而言,忽略这一章也不会影响阅读连贯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