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的朗读要领与技巧,分享给你!

 宝妞 2023-07-25 发布于河南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文学样式,是在题材、内容上极为广阔,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上极为自由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定稿件朗读的一部分,想要朗读好一篇散文并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散文呢?做到以下3点散文朗读就不难了。


一、以情带声,感同身受

从以往的考试来看,在指定稿件朗读时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考生毫无感受、毫无表情地念,机械地、干巴巴地读,这种“朗读”充其量只能算是最低层次的“念字出声”,距离朗读的目的、考试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一个字不念错,一个结巴都不打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朗读是朗读者对稿件内容的有感而发和真实态度、感情的自然流露。在稿件准备时,朗读者已对内容的主题、目的、基调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朗读时,要善于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去朗读,并且善于随着内容的变化,让自己的感受也相应地变化,再用变化的语气把这种变化的感受表达出来。句子内容不同、句子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读者的感受和表达就应不同。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表达,有声语言就容易生动感人。


二、充分想象,进入状态

考生的散文朗读容易产生创作的定位误区。考生的年龄、阅历和散文的作者存在距离,而充分感受的前提就是回到作者当时的创作状态中去,应该说这是很困难的。
形似和神似的对比中,神似困难,但要起码有一定的形似。朗读中的问题是,中学生往往就是自己,而很难回到作者的创作状态中去。

三、探求意境,理解内涵

散文往往充满诗情画意。好的散文就像诗一样具有深邃的意境。作家总是在描绘客观物境之中融人自己的主观情感,从而构成一种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朗诵中探求散文的意境之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蕴,而且可以陶冶朗诵者自身的心灵。散文中的意境,是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画面,蕴涵着动人的生活激情、精辟的生活哲理、深刻的艺术美感。写山川景物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依情出理、托物言志的方式;写风土人情的散文创造意境往往采用情不直抒、理不直陈、寓情于事、因事明理的方式。

每个散文作家在创造意境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周作人的平淡隽永,刘白羽的雄壮瑰丽,杨朔的托物言志,秦牧的如线串珠贝的松散等。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了特定情景下的父亲的背影,特别是离“我”有一定距离的背影,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是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但因为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因而它就是这篇散文的聚光点。
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通过把儿子对父亲一生的零星印象,以及百感交集的思绪都奔向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组合、强调,融聚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朗诵散文时,既要注意意境的探求,又要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将情、景、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体会散文的意境之美。

来源:播音主持艺考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