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影》后面的背影(散文)

 探秘桂北 2020-09-13

   朱自清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写人,写事,写物,写景,都深含着一个"情"字,以情动人,触及灵魂,以达共鸣。

    他的散文我爱读,正因如此。犹喜《背影》,百读不倦,余味无穷,也因一个"情"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为何不丈夫?!

     我每次读《背影》,总觉得《背影》后面还有个背影,那个背影就是我的父亲。我每次读《背影》,总觉得站在《背影》后边的那个"我",就是我。

     我的父亲,桂北山村的一个雕刻木匠,出生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十二岁跟爷爷学木工,蹲在下手学拉锯,长大点就学绘画刻木,当雕匠,一年四季走村串户揽营生,走江湖。千方百计想多挣些钱回家买几亩田,过安稳日子。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广西刚解放,乡下田地降价。父亲不问原因,将家里全部积蓄(还借了些钱)全买了田地,满以为捡了个大元宝,谁知第二年就搞土地改革,划阶级成分。父亲的田地入了社,充了公,家庭还被划了个中农成分(如不买那几亩田,可划贫农),人家笑他花钱买了个中农,只当了个团结对象。父亲终于吃了自作聪明的亏。

     我长到懂人事的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身单清瘦,许是从小弯腰锯木,曲身刻画,故早早地就有些驼背,所以留给我的背影,就是稍有佝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村的人家很多断了粮,我家也是断粮户。父亲无奈,从爷爷留下的雕花大床的雕版上,卸下了一对"麒麟"精品,连同一只祖传樟木纹箱,拿去镇里出卖,以求买点杂粮碎米回家救饥。我目送他肩扛木箱,手提一对"麒麟"过一条有浅水的渠沟,见他先脱下鞋子,丢到对岸去,再扛箱提袋下渠涉水,再弯腰慢慢往渠岸爬……那样子多像《背影》中的"父亲"越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啊!那背影,刻进了我的心里,到如今还在隐隐作痛……

作家家乡全州大碧头古村小巷道

   后来我长大了,要去当兵,村里组织小学生为我献红花,鼓乐喧天送我出征。父亲却高兴不起来,先前他多次跟我们谈起,我的一个堂叔,还有一个亲舅,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去就上战场,后来音信全无,不知战死在哪里。父亲心里有了阴影,故一直不想让我参军入伍,可我违了他的意愿。分别那刻,当我回望父亲时,只见他深切地望了我一眼,回过身去擦泪,那背影……

     好在我还算争气,在部队二十多年没忘记苦难,没忘记乡愁,终于坎坎坷坷走过来了。父亲呢,对我以前的"逆行"也释怀了,剩下的就是相互的深切思念。

    那一年,我携带妻儿回家探亲了。父亲得知后,一大早就站在村口的古驿道翘首期待,站累了回家喝口水,又来等待我们。来来回回好几次,才盼来了父子相见。我原想,父亲一定会落泪的,见面时却出乎意料,他只是甜甜的笑,笑得胡子眉毛在颤抖。

    那次,我们在家里同父母姐弟一起,甜甜蜜蜜地生活了好几天。我陪父亲喝酒,陪母亲聊天,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离家返城时,父亲向我提了个要求,说要照个相。我说这是必须的,我已将照相机带回了。于是,我们先照了个"全家福",又给父母照了个合影。然后父亲抱起我两岁的女儿,对我说,再给俺爷孙照一个。我欣然,将他们摆弄到家门前的一棵枣树下站定,找好角度,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

回到城里,照片洗印出来了。我惊喜地发现,父亲抱着孙女的那张照片,因为是从侧面照的,父亲那背影,挺得直直的,竟毫无佝偻之嫌了。

(作家宾泽文

遥远的童心(往事回忆)

第136期:肥水流向外人田(小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