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康理论框架下的言语和象征

 置身于宁静 2023-07-25 发布于浙江

本文选自《言语与象征

——心理治疗中的语言与沟通》

作者:Nicola Barden

Tina Williams

译者:丁亚平,赵静

拉康理论框架下的言语和象征

雅克·拉康

(Jacques Lacan,1901~1981)

法国精神分析家

回到语言分析上,在后弗洛伊德时代的学者中,雅克·拉康可能对精神分析和语言学领域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根据拉康的观点,话语给“人”予意识的东西,因此也给他现实感。这意味着欲望有了中介,可以被思考。拉康把潜意识本身也看成是像语言、话语和“符号”一样有结构的,可以通过互相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来获得意义。就像婴儿的世界是由空间结构组成的。这个空间是由差异和对立(Macey,1988),特别是性别差异构成。婴儿通过他与这个结构的关系习得自己的位置,就像词语在句子的上下文语境中找到自己的含义。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儿童并不比词语强大或更无所不能:“精神分析的体验已经在人身上重新发现,语言规则作为一个定律,为他塑造了自己的意象”(Lacan1979:57)。

拉康认为语言基本上是表里不一的。语言捉弄其使用者。或者说语言主体通过语言捉弄他们自己。语言主体相信自己是所说语言的主宰。拉康则认为事实恰恰相反。语言创造了主体和他们的世界。通过使用语言描述客体、情感和事件,他们得到一种形式,允许他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分享。当然,就像一个艺术家不能通过画出一个想象的人脸而创造一个真正的人,使用语言的创造过程也不能产生某个真实的事物。它只能让人相信它是真的。语言不可能等于它所描述的事物,它提及所描述的事物。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来就不会完美无缺:“语言的结构总是引入一个虚构的元素”(Lacan,被引于Macey1988:255)。这就是“恶作剧”,它留下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的?在语言所构造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是真实的。经验是意象和用来描述意象的语言的综合体。

拉康理论框架下的言语和象征

拉康总结说,事实上是有一个“真实的”存在状态(反映了黑格尔的影响)但它已经接触不到了,而且不能通过语言来转达。这种对真实感的丧失就是精神疾患的根源。语言的获得本身必然导致与世界一体性的丧失。新生儿能体验到他所指的这种一体性。新生儿有与世界合一的感觉,在他与自己出生于其中的世界之间没有边界和区分。事实上,就好像他没有出生,而是依然在子宫里一样,和世界是共生的关系。拉康描述了一个阶段——镜像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发展分离的感觉。婴儿能够从镜子中识别自己的形象。随着能够识别自我并有分离的意识,婴儿失去了最初与环境合一的感觉。他们开始意识到其他人(如母亲/看护者)需要他们,而作为回报,他们也需要其他人。这时婴儿把自我再次看作是个整体,但仅仅是在和他人的关系中——两人一起形成的整体。孩子在镜子中看到的形象是个幻觉。在他进入语言的世界时这个幻觉就打碎了。伊里加雷(Irigaray1977/1991)把这种观点更推进一步,认为母亲在镜子中的凝视会影响到婴儿的成长、发育,可以通过孩子的语言观察到:“扭曲的语言可能……与扭曲地看镜子的体验有关”。当他知道用“我”来描述自己并开始发现世界的象征和社会秩序,婴儿与他的看护者或母亲合一的幻觉就不可能维持。拉康把这看作是一体性的丧失。同时也丧失了对我们曾经已知事物强烈渴望的感觉。我们曾经知道的东西是真实的、是我们存在的真相。

这个缺口、这种缺失一直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并不断地寻求完善。拉康认为这是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的基础。来自“想象”世界的自我和来自象征世界的“我”都是不真实的。普遍认可的同一性是错误的。然而,对真理的追求是与人类的系统背道而驰的。它把人类系统暴露在无法承受的世界的虚假性这个现实中。

拉康把弗洛伊德的著作翻译成法文,并提出与弗洛伊德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精神分析模型。他也对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做出了一些细微的改变。在拉康看来,弗洛伊德的性欲(eors)可以理解为对真实的潜在欲望。俄狄浦斯的故事在语言促进与母亲分离中的作用反映出来。这样一来,语言充当了父亲的角色。潜意识包含了对真理的无法承受的渴望。弗洛伊德声誉不太好的“口误”正说明,真理通过实际说了什么,而不是所说的精神内涵表达出来的(Gallop1984)。后拉康主义疗法不是把心理而是把文字作为治疗的目标。对拉康来说,语言是两个世界——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的象征主义桥梁。

拉康理论框架下的言语和象征

拉康理论的必然推论是,情感关系具有一种语言学的结构。这个结构最初是在家庭中习得的,就像语言一样没有意识的参与。成人的叙述风格反映了儿童期的依恋范式(Bowlby1997;Holmes2001)。把自我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方式是治疗的核心。自我的不同声音在心理治疗中是通过讲话的类型表现出来的(Georgaca2001)。例如,福纳斯-比奈(Forness-Bennett,1977)提到了“我”的四个含义:分析的自我涉及语言和经验的关系叙述的自我把自我放在所叙述的故事背景之中;现实框架中的自我把“我”区分出来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以及反省的自我他客观地审视自己,就故事对自己的意义进行反省。反省的自我把其他的自我结合在一起。基于个人早期的镜像体验,他们建立自己内在或表征的世界。反省的功能是在心理上保护自己的个人能力的一个指标,可以看作治疗的目标(Holmes2001)。但是,有人争辩说,流利的叙述自身带有不断变换声调和抑扬顿挫的声音,是更为重要的(Georgaca2001)。

很清楚,对来访者使用的主要语言风格保持敏感,是形成治疗工作联盟的重要内容。其他内容还包括发展共情性协调、了解来访者在与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方式。所有这些都是基本的治疗元素。

拉康理论可能给人的感觉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幻觉。在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误解时,人们编织了一个虚构的故事来使自己感到舒服,就像盖德(Gaarder)的小说《索菲的世界》中的女主角那样。她相信自己是真实的,但任何时候她不过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罢了。一切不过是幻觉而已。由于总是相信它,这个幻觉得以维持。拉康非常赞赏超现实主义者。他们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非常明显。超现实主义者对弗洛伊德的颠覆性贡献十分赞赏(弗洛伊德曾经和萨尔瓦多·达利见过面)。弗洛伊德则对超现实主义者不太热衷。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牢固地建立在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的科学理性基础之上的。这是一种寻求证据和因果关系的方法,是基于规则的确定性。毫无疑问,精神分析一开始是沿着这个轨道发展的。但理论总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每个个案的独特性而被修正。这导致理论向多个真理而不是唯一真理的方向发展。然而,“真理”的概念是永恒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