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吃饭到底有多麻烦?他们的残羹剩饭这样处理,真是有意思

 秀儿微刊 2023-07-25 发布于河北

古代皇帝吃饭叫用膳、进膳,给皇帝做饭的地方叫御膳房。皇帝吃一顿饭讲究太多了,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想象,就连他们吃剩下的残羹剩饭的处理方式也是听起来让人好奇。


中国的历代皇帝对吃饭的要求那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特,既讲究精华,又讲究奢华,长江的鲥鱼,渤海的大虾,东北的熊掌,山东的海参,各种贡品应有尽有。


在《周礼.天官.膳夫》中这样形容皇帝的用膳规格:“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入物,酱用百二十瓮。”皇帝吃一顿饭的耗资比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收入都高。


在汉武帝时期,皇帝吃的东西就非常名贵了,比如常常被请上餐桌的是熊掌,鹿尾、猴脑、豹胎、燕窝等食物,除了让自己享受美味以外,更多的是讲究滋补。



到了清朝时期,皇帝的膳食奢华靡费几乎到了极致的地步,每顿饭的膳食要达到120道以上。当然了,清朝的皇帝也不全是这样,康熙帝和乾隆皇帝认为这样吃饭太过浪费就分别缩减到了64道和48道。


到了慈禧掌权的时候,她又开始摆谱,而且是变本加厉,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那时候的国家已经国库空虚,人民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她竟然还说200道菜品太寒酸,在她筹办寿宴的时候,甚至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可见慈禧这个人除了贪吃 ,就是炫耀,就算饭量再大,谁也一顿饭吃不下那么多美食,这大概就是摆出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吧,吃不吃,必须得有阵势。


皇帝们在吃饭的时候那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在菜品端上餐桌之前都要用银针一一试毒,看看有没有人想对皇帝图谋不轨,想给皇帝下毒。在做饭的过程中也是有皇帝最信任的人一直在监视着,包括在给皇帝送餐的过程中都有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护送,生怕在途中出现差错。


菜品除了要用银针试毒之外,还要有人专门试吃,确定没有问题,才能把餐品端到皇帝面前,皇帝也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夹菜,有布菜太监来为皇帝夹菜,他只夹自己餐盘中的菜。其实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菜都已经凉了,溥仪就曾经说过他在皇宫中从来没有吃到过一口热菜。



而且皇帝吃饭有个更重要的规矩,叫作“食不过三”,就算他再喜欢吃某道菜都不能吃得超过三口,皇帝吃饭时候有人在一旁专门做记录,如果吃得超过三口了,就把这道菜端下去了,而且这道菜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在餐桌上出现了。


这个规矩看似奇怪,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原因就是不让别人知道皇帝对某个菜有偏爱,怕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了解之后针对这道菜做手脚。


虽然皇帝对每道菜都不准吃超过三口,但品质和数量不能打折扣,这么多菜,有的甚至都没有动过,那么这些剩菜剩饭都怎么处理了呢?


让我们一想,这么多菜要是都倒掉是不是太浪费了?要是把皇帝吃剩下的饭菜让别人随便吃了,对皇帝又是大不敬的。但是皇帝偶尔会把自己的剩饭剩菜赏赐给亲近的大臣或者妃子。


在古代时候,能吃到皇帝赏赐的剩菜剩饭那是极高的荣誉,简直就是门楣生辉,是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比如乾隆时期,和珅这个宠臣就没少得到过这种赏赐,得到这种赏赐,那是感激涕零。而且皇帝赏赐的这些饭菜必须吃完,要有太监看着吃完,然后才能收盘子回去复命。

也有时候皇帝会把自己吃剩的饭菜赏赐给身边的太监或者宫女,因为这些菜品太珍贵,宫女太监一般不舍得吃,就会偷偷弄出宫去卖掉,高价卖给饭店酒楼,然后再做加工卖出去,虽然不敢说是皇帝吃剩的菜,但是会说这是御膳配方,顾客们听说是宫廷配方,都不会吝啬,多花点钱也想尝尝皇帝吃过的饭菜。那时候民间有很多宫廷料理,大多数也是通过这样买了皇帝的剩饭剩菜后仔细研究出来的。


其实皇帝的剩饭剩菜在原则上讲是不允许其他人吃的,主要是害怕除了御膳房之外的人了解到皇帝的口味偏好,以防有人投毒。这些饭菜都会装进容器秘密销毁,拉倒一些偏远的地方进行掩埋。



在古代无论再繁华盛世的朝代,都还有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平民百姓,而皇帝的这种吃法也极大地反应出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所体现的贫富尊卑的巨大差别。


或许对于皇帝来说,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并非是一种享受,而是在体现皇帝的地位与形象,饮食这一工程也是皇帝显摆自己的身份的一种工具而已。


到了今天,我们根本不用羡慕皇帝的吃喝,打开手机各种美食应有尽有,想吃什么一下单很快就能吃到自己喜爱的美食了,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去学习封建帝王的铺张浪费,能吃多少就做多少,点多少。2013年,我国提出的“光盘行动”就是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