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临床十年后重读《伤寒杂病论》的新心得(7.66~7.70)

 新用户99775517 2023-07-25 发布于山东

7.66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自出愈。所以然者,表和故也,裏未和,然後復下之。

太阳病理应以汗法治疗,然而此处却误用了“先下”,直至察觉病状未能改善,才另择汗法,此处所提及的汗法即是使用了麻黃湯以实现发汗效果。我们曾反复强调,在汗后或下后,表证仍未解除时,只能采取桂枝汤的方法以解除肌表之症。然而,在使用下法后,未采用解肌的措施,却转而采用汗法,如此错误,无疑进一步削弱了身体内部的防御,使表里皆虚。由于津液和血液的严重不足,以致贫血,大脑供血不足,遂产生头晕目眩的症状,即所谓的“致冒”,即头脑昏沉、眼前发黑、头重脚轻的感觉。

若只是感觉到头晕,而没有其他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逐渐补充体内的津液即可恢复健康,无需使用药物。若想知道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身体是否能自行恢复,只需观察患者是否会自行出汗。如果能出一点汗,就说明身体正在恢复,即表症的恢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和”。

然而,由于津液大量丧失,内部可能尚未调和,之后可以考虑使用下法。这也就是下文的内容。

这段文字在临床上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当身体表现为表里俱虚、津液不足时,首先通过热稀饭和小建中汤补充身体的津液,当身体的津液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身体会自行出汗,疾病自然得到治愈。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阳气不足、缺乏运动、喜欢生冷食物,这类人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自愈。

7.67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微者,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若陰脈實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太阳病未解”就是表证还有,“脉阴阳俱微”就是寸脉和尺脉都微弱,说明病邪在消退、脉渐趋平静,“振栗”代表一种津液即将恢复的状态,一种瞑眩反应,临床上振栗(发战汗)的情况很少见,大多是都是不停打喷嚏或者流眼泪,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条的应用场景就广很多。也就是说太阳病如果寸脉、尺脉都变得比较微弱,同时出现津液即将恢复的瞑眩反应,患者会自出汗而病愈。

“阳脉微”就是脉浮而弱,脉浮弱为太阳中风,病还在表,就是桂枝汤证,所以需要用桂枝汤汗出而解,这里并不是自愈的汗解。

“阴脉实”就是沉取脉实,除了《长沙古本》和《桂林古本》是“阴脉实”,其余都是“阴脉微”,但根据后面用承气汤这里沉取脉实才有说大便不好的意义。承气汤属于胃中干有热,人丧失阴分导致的内有实,阴脉实说明外邪已入里,当用承气汤下之而解。

这一条文主要是讲述了一个问题,太阳病未解有三种情况:第一个是脉阴阳俱微,这个时候如果有瞑眩反应就让病人自行恢复就好,当然,这里也是跟7.66一样,该辅助病人出汗的还是需要用药辅助;第二个是脉仍浮弱,此时继续用桂枝汤解肌即可;第三种就是沉取脉实,说明病已入里,此时需要具体根据情况辨别是什么里证,随证治之,不一定是调胃承气汤。

7.68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荣弱卫强”,这是一个适用于特定情境的对比概念,与6.13条“阳浮而阴弱”异曲同工,同样旨在揭示同一问题。意思就是当发热汗出的情况下,因为热聚集于体表、有发热之应,故“卫强”;汗出后津液丧失,汗出多了荣血就少了,故曰“荣弱”。因此,外部的卫气相对而言,强于内部的荣气,这就是“荣弱卫强”。

这恰恰是太阳中风的表现,所以,如欲救治这一病理变化,选择“宜桂枝汤”。

记录临床十年后重读《伤寒杂病论》的新心得(7.66~7.70)

7.69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食飲,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而欬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蔘三兩 半夏半升 甘草(炙)三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三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蔘,加栝樓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蔘,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脇下痞鞕,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蔘,加桂枝三兩,溫覆取微汗愈;若欬者,去人蔘、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加乾薑二兩。

此条讲的是小柴胡汤的主症和应用,篇幅比较长,将另起一篇文单独讲。

7.70血弱氣虛,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脇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反映了人体机能的薄弱,人体将尽力维持平衡,以便调动能量进行防御。因此,机能会逐渐减弱并集中在体内,这可能导致皮肤表面气血不足,腠理肌肉变得松弛。此时,病邪会趁虚而入并直接进入少阳。最终,正邪在少阳区域进行了斗争,正气向前推进,病邪向外退缩,因此会出现怕冷现象。如果正气削弱,病邪则向内推进,进而导致发热不恶寒现象。因此,会出现往来寒热的情况。在病邪和正气不想争就会出现“休作有时”的状况,而不会出现往来寒热的情况。

“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这句话如果拆分为四个字进行解释,会很难理解,且缺乏临床意义。然而,从整体上看,这句话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意义,可以这样理解:脏腑的位置都在少阳的区域,这一区域介于表和里之间,脏腑紧密相连。虽然邪气结于胸下、肋骨处,但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当体内水液受到刺激时,它会向上冲击引起呕吐。

由于病邪直接侵入少阳,出现“胸胁闷热、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食”的症状,所以小柴胡汤主之。话说如此,并不是使用柴胡剂就一定能够治愈疾病,后面说了,喝了柴胡剂出现口渴的情况,说明病势相当厉害,还是往里传了,转变为阳明病,这个时候要根据在阳明病的那个阶段,以法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