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1-13

这条的奔豚汤的,其实严格意义上不是标准奔豚,标准奔豚比较是桂枝加桂汤。这个奔豚汤的奔豚的路径其实和标准的奔豚不太一样。标准奔豚上一条也说过,那是从人体的冲脉作为起点,总正中冲上了的那种。而本条所说的,是所谓的从厥阴经上来,走少阳区域的一个路线。这个可能是因为病家刚好厥阴这条经比较弱,所以奔豚气也是柿子挑软的捏,所以就从这里上来了。而厥阴经弱,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人总生闷气之类的,而这情况也夹杂着少阳的感觉。

熟悉仲景书的人都知道,少阳的主证就是口苦啊,胁痛啊,往来寒热。而这个奔豚就是有往来寒热这个少阳病的标准主证,这个就是本条主要的辩证点,奔豚同时往来寒热,这个肯定有。当然腹痛这个主证也是常常有。少阳病最代表性的药物是柴胡,但是这个汤偏偏没用柴胡,这是为啥,你不是说这个和少阳有关吗?这是因为,奔豚是一个从下往上走的病,但是要知道,柴胡就是一个从下往上疏通的药物,这样本来是要压下去才对,结果你还给一个向上的药能对么?当然不对。

奔豚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芎二两  当归二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半夏四两  生姜四两  葛根五两  桂枝三两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奔豚汤方  
甘草  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而金匮要略本的奔豚汤,就用了一味药叫李根白皮,就是李子树的根刨出来的皮来代替。如果是桂林本,就是用桂枝来代替。而李根白皮或者桂枝,都是可以平肝气,使肝气不上冲的药。而且李根白皮可以说是治疗奔豚的专病专药,像是唐代的外台秘要里面,把所有的奔豚的药方都排列出来看,十三个方有八个都放了李根白皮。这个方子就用这样的手法,平肝疏肝,不上肝气上升而治疗奔豚,这个开药的手法同学们要知道。

但是李根白皮这个药物从民国就很难买到了,曹颖甫有个医案就是说,一个妇人的了奔豚证,到处买不到李根白皮。好容易找到一家认识的家里有一颗,刨了一个跟出来总算是煮出奔豚汤治好了。根据这个用药的思路,其实还有一味叫做川楝子的药物也是可以代替李根白皮的,川楝子也是一个疏通肝经同时药性向下的药物,所以也可以使用,而且可以用多一点儿,一次用到15g左右,但是平时用川楝子这个剂量有点儿太大了,要注意。

另外,既然是水被抢走了,那么有没有办法把水再抢回来呢?从肚脐一下把水抢回后背的正道,这个就是葛根可以做到的了。之前将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的时候,不是说到一个葛根久用的副作用,劫胃汁么。这里正好是胃汁被拐跑了,所以葛根用五两这么重的意义就出来了,代表身体从黑帮把水抢回来的重任啊,所以量自然要大一些。

生姜就是帮助打散这个水邪啊,这个治理水用生姜,这里感觉不太明显,等到真武汤之类的方剂,专治各种水邪的用法的时候,就会常常看到生姜的妙用了,到时候会详细说。而且如果基础好的同学,就不难发现这个方剂中什么半夏、黄芩、生姜、甘草之类的,隐约能看到一些小柴胡汤的药物构成在里面,这也是暗合了这个汤也走少阳的推论。

而半夏之前详细说过,就是清除人体的多余的水,这个奔豚这么讨厌,能抢的就抢,抢不回来的扔,半夏的用处就是收拾顽固不化的分子啊。而且生姜半夏的结果也是很好的祛痰结构。而在肝里面理顺肝气,让肝舒服的药物,芍药啊、川穹啊、当归啊、桂枝啊,都是不错的药物。

当归这个药物,简单说就是把肝血释放出来瞬间补血,这个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有一定的补血效果,同时可以把补气药的药性拉来补血,这个药性体现在当归补血汤,黄芪是当归的十倍,但是这个汤喝下去仍然是补血的。当归挺好,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当归是滑肠的药物,吃了当归大便会不太硬的下来,但是还不是拉稀,所以当归也有人用来治疗便秘,这个副作用如何消除呢?少量加一些类似山药,白术类的药物就可以了。当然当归的药性大略知道到这样就可以了,具体的药性会在之后仔细说。

至于芎么,这个药也很好理解,就是强行把血赶回肝脏的行血药,有多强行?差不多就好像奴隶主鞭打奴隶一样,根本不在乎奴隶的死活一样。芎行血根本不在乎血是否走得动,血虚不虚,这个芎不管,芎只管赶血。这个只要看四物汤就知道了,其他三味很重要的补血药,都被芎一味用完了,不然四物汤为啥说是理血剂而不算是补血剂,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同时芎可以把血向上赶过头顶,这个是一般血分药做不到的,一般血分药都是阴药,都偏下行,芎是个特例,这个药性常用在头痛的治疗上。这个药知道这么多也就够了,再多的到了固定的汤剂再说。

至于为啥这个汤药分五次喝这么频繁,我也不知道,同学们要是有啥想法可以交流。这个汤剂介绍得差不多了。

医案节选:
民國.朱進忠《朱進忠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奔豚
奔豚證,在我國早期的醫學著作中就有較詳細的記載。《難經》說:「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張仲景說:「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諸病源候論》說:「起於驚恐憂思所生」,「其氣乘人,若心中踴踴,如車所驚,如人所恐,不藏不定,飲食輒嘔,氣滿胸中,狂癡不定,妄言妄見……心中悶亂,不欲聞人聲,休作有時,乍瘥乍急,呼吸短氣,手足厥逆,內煩結痛,溫溫欲吐……診其脈來觸祝觸祝者。」尤在涇在闡述奔豚病的同時,不但強調了病在腎,而且特別說明「奔豚驚怖,皆自肝病」,「以肝腎同處下焦,而其氣並善上逆也。」

另外張仲景還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方劑。他說 :「奔豚氣上衝胸 ,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余宗其意,試用於某些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常常獲效。 

張╳╳,女,成人。半年多來陣發性心悸,發時自感逆氣上衝,發熱,頭暈汗出。某院診為植物神經失調,嗜鉻細胞瘤待診。中西藥治之不效。邀余診視。審其發時心悸心煩,頭暈汗出,血壓 190/120mmHg,寒熱陣作,背困,舌苔白,脈弦滑而數。云:「此肝鬱氣滯,痰熱擾心之奔豚證。治宜疏肝理氣,化痰瀉火。」

擬奔豚湯加減:
川芎 10g,當歸 10g,黃芩 10g,白芍 10g,葛根 15g,半夏 10g,桑皮 15g,甘草 6g
進二劑諸證好轉,連進八十多劑諸證消失。

民國.朱進忠《朱進忠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預激綜合症
膠於西醫病名,不遵中醫辨證,病在肝而治心,其病難愈。 
何╳╳,男,45 歲。頭暈頭脹,心煩心悸,陣發性暈厥七八年。經數個醫院檢查診斷為預激綜合症。先用西藥治療三四年不效,乃再請中醫配合治療。近三四年來,有云肝陽上亢而予養陰平肝者,有云心血不足而予補氣養血者,有云心血不足而予養心安神者,雖服藥近千劑而效果仍不顯著。細審其證,頭暈頭脹,心煩心悸均呈陣發性,發時先感胃脘部有空虛感,繼而熱氣向上衝逆,衝至心胸則心煩心悸,衝至咽喉則窒塞呼吸困難,衝至頭則頭暈目眩不能站立,甚或突然人事不知而暈倒在地,汗出後即清醒如常人,輕時一月左右一發,重時一日數發,其後經常口苦口乾,尤其是勞累,特別是心情不愉快時容易發作,舌苔白,脈弦滑。綜合脈證,思之:此仲景《金匱》所說奔豚證也,奔豚一證,《金匱》論治有奔豚、桂枝加桂、苓桂甘棗三方。此證脈弦而滑,弦脈者肝脈也,滑脈者痰熱也,合之於症,乃痰火鬱結之奔豚湯證也,此證雖與《金匱》所論之奔豚湯證不盡吻合,然其病機相同,故用之可也。

為處:
川芎 10g,當歸 10g,黃芩 10g,白芍 10g,葛根 15g,半夏 10g,桑皮 15g,甘草 6g,麥冬 10g,黨參 10g,五味子 10g
服藥十劑,證減六七;繼服四劑,效不再著。再察脈象已轉弦緊而數,因思弦緊之脈者寒飲凝聚於三焦,中焦阻塞,寒熱並見,乃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為劑:
柴胡 10g,半夏 10g,黃芩 10g,人參 10g,生薑三片,大棗五個,桂枝 10g,茯苓 15g,熟軍 3g,龍骨 15g,牡蠣 15g
服藥一劑,諸證又減,乃連服百劑,諸證全失。

民國.朱進忠《 朱進忠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痰滯血瘀,鬱熱不化,反以活血溫經,其證不解。
蘇╳╳,女,53 歲。五個月前,因心情不痛快而突感胸悶氣短,出汗,頭暈,繼而暈倒約一分多鐘而清醒。經某院住院檢查治療近四個月,診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房纖顫、竇房傳導阻滯,但療效始終不夠滿意。又配合中藥活血養血、寬胸通陽,補氣養血等進行治療,亦無明顯改善。細審其證,除胸滿氣短,心悸心煩之外,並見其頭暈,不敢坐或立,軟弱乏神,陣陣汗出,汗出之始,先感心胸煩熱,繼而上衝,衝至心胸則心悸而恐,衝至咽喉則呼吸極端困難,衝至頭則頭暈失去知覺,不久即清醒而全身汗出,汗出後全身極其軟弱,並時或寒熱往來,舌苔白,脈弦緊滑數。綜合脈證,思之:此正如仲景所論奔豚氣之證也。
因擬奔豚湯養血平肝,和胃降逆。

處方:
甘草 10g,川芎 10g,當歸 10g,半夏 12g,黃芩 10g,白芍 10g,生薑四片,桑皮 15g,葛根 15g

服藥四劑諸證好轉,陣發性逆氣上衝由一日四五次,減為隔日一次,而且時間也較前減少,並能下地走動而不感頭暈。

某醫云 :「余始活血不效 ,後又用生脈散亦不效 。其故何也?」 答曰 :「病呈陣發性,又發於驚恐之後,顯係奔豚之證,奔豚證,仲景云:『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其治法列有三條:一曰: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二曰:『氣從少腹上至心,桂枝加桂湯主之。』三曰:『臍下悸,欲作奔豚,苓桂甘棗湯主之。』也就是說均可用於發作欲死者。三方之中無一味人參,可見用人參不對證。此證之軟弱乏力為痰阻所致,故不用人參。」其後又服卅劑,諸證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
民國.朱進忠《朱進忠中醫臨證經驗與方法》:

心肌炎
痰火鬱結,久入血絡,但從血分,不與化痰瀉火,其病難愈。趙╳╳,女,24 歲。心肌炎、頻發性室性期前收縮二年多。醫始予西藥治療半年多不效,繼又配合中藥清熱解毒、和解少陽、養心安神之劑四百餘付無功。審其證見心前區憋悶,時或隱隱作痛,失眠心悸,納呆食減,口苦咽乾,舌苔薄白,脈弦滑結代。思之:脈弦滑而不沉,乃痰熱雖鬱而不嚴重,且久病入於血絡之故也。因擬奔豚湯加減,疏肝解鬱,化痰瀉火。

處方: 
川芎 10g,當歸 10g,黃芩 10g,白芍 10g,葛根 30g,半夏 10g,桑皮 15g,甘草 10g,生薑三片

服藥十劑後 ,諸證俱減 ; 繼服上藥卅劑 , 諸證俱失 ;又服二月 ,心電圖亦恢復正常。某醫云:「何用清熱解毒、和解少陽而不效?」答曰:「證無熱毒之證,故不宜用清熱解毒;至於為何用小柴胡湯加減無效,我的體會是小柴胡用於沉弦之脈者較好,因其重在氣鬱,奔豚湯則用於弦滑之脈者較好,因其痰熱為多,且及於血分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