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闻仲,隋朝杨林,两个雷同的艺术形象为何被创作者创作出来?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3-07-25 发布于湖北

电影《封神》第一部结尾出现彩蛋,殷商重要人物闻仲携带魔家四将和邓婵玉霸气亮相,引发观众对第二部的期待。

闻仲是值得敬重的“反派”人物,他是商纣王之父帝乙委任的托孤重臣,有着一身不凡的本领,为殷商南征北战,扶危匡正,绝对称得上是殷商保护神。

可惜的是,他无论怎么努力,结局都不会改变,包括他自己的结局,电影中闻仲的霸气结合他后来众所周知的悲剧,让人感慨莫名。

闻仲不是正史中有记载的历史人物,是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

类似的艺术形象并非《封神演义》中独有。

在同样广受民间百姓好评的,讲述隋末唐初历史人物故事的《说唐全传》《隋唐演义》等小说、话本中,也有一个几乎完全雷同于闻仲的虚构人物,即靠山王杨林。

杨林是创作者虚构出来的隋朝靠山王,因为朝代延续时间的不同,他比闻仲多一个身份,他还是隋朝开国功臣。

杨林也是演义中能让隋炀帝杨广最能信赖和仰仗的隋朝守护神,他和闻仲一样,都是一个王朝倒塌前忠臣孝子们的缩影。

《封神演义》《说唐全传》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历史背景、人物背景、故事架构都完全不同,一个带有玄幻色彩,一个偏向于历史解说,创作时代也略有不同,但就是出现了两个几乎是一样性质的人物,就是闻仲和杨林。

为什么不同时期的创作者会编写出这么两个虚构的,同样带有悲剧色彩,同样和大势对抗,同样极为有本事的名为反派,实为正派的艺术形象出来?

首先,商朝的末代皇帝、商纣王帝辛和隋朝的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虽然都被史书描写成荒淫无道的昏君,但商朝和隋朝都是正统王朝,曾经也代表着天意、民心,这样的王朝不能没有忠臣孝子。

其次,闻仲和杨林这样虚构人物的出现,大概还是和儒家思想中宣扬的“天命所归”有关。

自从儒家一统百家以来,天命论就成为了王朝兴替的依据之一,无论历史如何演变,儒家思想的这种大脉络不会变,新王朝替代旧王朝全是天命所归。

何谓天命的解释有很多种,儒家子弟们可以随意描绘,但无论怎么描绘,天命都是不可逆的。

闻仲和杨林就是在这种思想脉络下,出现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对抗天命的悲剧式艺术形象。

如果不是王朝末期,放在任何时期,以闻仲和杨林的本领及对王朝的忠诚度,都是能让一个王朝鼎盛百年的扛鼎式人物。

可是,在演义中,殷商有闻仲保护,隋朝有杨林保护,可依旧一败涂地,结果是让周代商,让唐代隋,商和隋就是大势已去,周和唐岂非不是天命所归?

商纣王不能用好闻仲,隋炀帝不能用好杨林,麾下有这样的人物依旧丢掉江山社稷,周武王姬发和唐高祖李渊岂非不是天命所归?

《封神演义》《说唐全传》的创作者肯定不同,但他们共同的身份不会变,一定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读书人,有着同样思想脉络的创作者笔下出现同样的艺术形象并不稀奇。

这大概就是描述不同故事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演义中,创作者创作出了几乎类同的闻太师和靠山王这样的艺术形象的主要原因。

闻仲和杨林这两位被虚构出来的拥有一身本领的奇人和忠臣,都是衬托新王朝是天命所归的棋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