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解说之苓桂术甘汤

 经方苑 2023-07-26 发布于辽宁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帕斯捷尔纳克

  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先看一下关于“苓桂术甘汤”的条文:第67条中说的是一个本来患伤寒的患者经过吐法、下法治疗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我们知道无论是汗法、吐法还是下法都会损伤津液!而津液好比是一杯有温度的水,这水属于阴,有濡润滋养的作用,而水承载的温度则好比是阳,有温煦通行的作用,所以小编理解人体内的津液是阴阳的结合体!这没什么毛病吧?

   患者经过吐、下法后出现“心下”有逆气上冲心胸的不适感觉,小编曾在既往文章中N次提到过这个“心下”的位置非常特殊,属于半表半里的关键位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既往文章,如今这个部位出现了不是,并且在起身活动时会有眩晕的症状,同时脉象为沉紧,我们知道沉为水,紧为寒,也就是说患者经过吐、下法后津液受伤,里阳不足而造成了水湿停蓄,同时因为中土虚而无以镇降坎中之虚阳,冲气夹饮上冲就出现了类似眩晕的症状,此时应该以“平冲化饮”为法。

  而如果再用汗法伤阳,只会导致阳愈加虚弱,最后导致虚阳生风继而产生如身体摇动的“风证”!仲景告诉我们为了防止这样严重情况的发生可以选用“苓桂术甘汤”!

   而在《金匮要略》的两条中第一条可以被看作是《伤寒论》的第67条内容的补充,仲景明示此时是因为“心下”有了“痰饮”,此时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治“饮”!而第二条也同样提到了“饮”,此时亦可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当然也可以用肾气丸温下焦治水!所以综上所述,我们说“苓桂术甘汤”是治疗“心下停饮”的专方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该方适应症还包括有“冲气上冲”的伴随症状!(可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苓桂术甘汤”的组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 四两 桂枝 (去皮) 三两 白术 二两 甘草 (炙) 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茯苓”利水饮,“桂枝”平冲气,二者配合可以平上冲之水饮,再添白术补土疗虚,甘草和中,故冲气得平,水饮得去,中焦健运而水饮可消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