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字斋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行己堂谈艺录 · 谈创作

■金伯兴

(一)

◎古人的书法大多是为了实用,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技术层面上的表现力,视觉效果和形式感放在次要位置。而现在的书法,已经少了实用,故而创作书法作品主要是为了欣赏。既然是为了欣赏,与古人的表现方法就要有区别。不但要有技术含量,同时更要讲究视觉效果,这是十分重要的创作思想。但目前还有一些书法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创作要有思想,不要依赖于自己现有的东西。要想办法让自己与自己拉开距离,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好的作品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打磨出来的。假如天天依赖于以往的成功,不想浪费纸张,那就这样去写吧。但是,一辈子很可能就是这样了。

◎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真正把写字与书法弄明白了,才算在书法研究的艺途上迈出了第一步。

◎书法里最吃亏的是那种功夫字,把古人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来,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情,千篇一律地书写,炒的是“现饭”(意为“剩饭”)。“现饭”又有谁愿意吃呢?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胸中雪里联

◎喜新厌旧,过河拆桥,按道德伦理就是没有良心,但对书法艺术而言,要标新立异,就要有这种敢于开拓的精神,不可以道德伦理论之。

◎作为艺术家应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而不被前人的足迹所束缚,大胆探索走自己的路。只要认定自己走的路是对的,就要毫不动摇地向前走去。艺术家需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胆识。

◎“功夫字”比较讲求规矩、正统、法度森严,靠功力胜。“功夫字”是练出来的。“才情字”比较洒脱,天然有趣,有个性。“才情字”当然也要有功夫,但它更多是修为。

◎书法创作,用笔的点画线条刚柔、枯润、粗细、长短、方圆、断连等与结构的虚实、开合、聚散、欹正等都表现为对立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将作品的变化求得自然、和谐,创作出艺术的真美,是需要我们长期探索追求的。

◎何谓“侧锋”?侧者不正。仔细观察王羲之《兰亭序》,其取法妍美就带有侧锋。那么,如何使用侧锋?我以为用侧笔取势,一般出现在点画的落笔处。当然侧笔取势是转换过渡的,行笔到后来,锋不觉竖起,侧锋便变成了正锋,中、侧并用。可见正锋、侧锋都是交织着的一种变化运笔。正确地运用侧锋是取势、妍美的一种手段。只有善用正、侧两锋,才能达到方中见圆、圆中有方、方圆兼施、虚实皆备的艺术效果。

当然,事物总是对立而存在的。“中”也相对于“偏”,无“偏”也无“中”。所以,我们正确运用侧锋尤为重要。否则一侧到底,不归中就会倾到“偏锋”上。

◎学习书法要克服偏笔,否则成为败笔。败笔是书家的大忌。然而,我们评论一位书家艺术水平的高低,也不能仅看某一败笔,应当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多方面的因素。笔笔中锋,事实上很难做到,偶然出现败笔,也在所难免。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草书横幅

姑射仙人炼玉砂,丹光晴贯洞中霞。

无端半夜东风起,吹作江南第一花。

(二)

◎有人说米芾的用笔是八面出锋,这样说容易把人搞糊涂。何谓八面出锋,我的理解是多面出锋,不固定哪一面。用笔多变,巧妙用锋是米芾用笔的特点。

◎看握笔的高低和用毫的长短,就可以看出书写者的性情和审美追求。用高执管长锋羊毫,一般说来性情多于理性,相反,理性多于性情。性情者多用心于整体的大效果,理性者多在意于局部和点画间的安排。

◎握笔高宜于动,握笔低宜于静。握笔的高低会影响书风,这与个人的习惯以及性格有一定关系,但不能强求统一,应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楷书为正书,用笔提按顿挫有度,线条平整稳妥,粗细有致,结构均匀。在变化中,求得整体统一才称得上楷书。楷书最忌用笔刻板,结构如珠。

◎写楷书笔笔用逆锋入、回锋收的用笔方法,并不完全对。如果拘泥于此,写出来的字就很呆板,同时也违背了“楷书要当行书写”的书写要求。对于书学理论的东西也要有所分析,自己的体悟感受最真切。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草书条幅

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笔势、笔顺、笔意在书写中是非常重要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楷、隶、篆是静态书体,也要笔断意连气息相通,只不过行、草书的连断更为明显罢了。

◎写草书用笔的关键是要有节奏。用笔,有快有慢,快慢结合。用笔如果无节制连绵不断地运行,往往就写成了“梳辫子”。

◎书法线条质感是笔力的体现。线条是通过功夫磨练出来的。线条不但要自然流畅,而且要有线条里的线条,这就要用绞锋,用绞锋写出来的线条才有质感。字如人的体格,肉里裹筋骨,字也要这样才丰满滋润。

◎创作作品,书写工具也很重要。我说不择笔,也是看什么场境。在特殊情况下书写,可以不择笔,适应当时环境需求。但是真正要创作好的作品,毛笔也要讲究,要选用自己习惯用的毛笔。但是,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有志于探索的人应当不断改换不同类型的毛笔进行实践,这样适应能力就强。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阅透踏穿联

◎用什么毛笔,长锋、短锋、羊毫、狼毫、兼毫等都是个人喜好习惯。一般来说,锋长易奔放、潇洒,锋短易沉稳、庄重,都有各自性能,无可指责。但不妨多探索、尝试,不断体验毛笔性能,对改进用笔方法,也许会有所帮助。

◎短锋狼毫用笔稍感硬朗,也较易掌握,用笔效果也在意料之中;长锋羊毫笔软,一般应高执管用笔,但把握的难度大,不过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

◎有的人习惯用一支笔书写,而不愿换另一支笔,其实这也限制了自己的笔路。以探索的思维,人应适笔,让笔不限人。

◎每当作书时,用笔要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提有按、有曲有直、有藏有露、有方有圆,起伏变化相间。如果排如算珠,均匀相等,四平八稳,千篇一律,就没有动人之处了。

◎创作书法作品,要有自己的“小动作”。微小技巧动作里面不仅有高技术含量,也有大学问。“小动作”是艺术的精妙所在,也是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小动作”要在实践中提炼,是自己私有的东西。正由于自己的“小动作”区别于他人,才产生了独特的书法语言。历代名家书风的形成也就在他那一点点巧妙的“小动作”上。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静观细品联

(三)

◎用墨,我有句口头语,叫做“多就多一点,少就少一点,不要太讲究”。这是我针对有的人用墨太谨慎而言的。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有的人掭墨形成一种习惯,掭墨后固定写几个字再掭,很均匀;有的人每写到抬头字就掭墨,明显感到上重下轻,墨色不协调。掭墨也要掌握方法,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挥洒自如

掭墨“多就多一点,少就少一点”,无关紧要。就是说当你墨掭多了,笔肚上储的墨很快就会往笔尖流,有时甚至会滴在纸上,这时候,用笔的速度就要快,而且下笔行走的力度不能太重,否则会形成墨团。当墨即将写尽时,行笔就要慢,这时还要视左右上下墨色分布情况,有时甚至要用枯笔写几个字,这样适时掌握节奏,使作品墨色形成反差,作品有层次感,就不会显得过平。当然,这是我针对书写行草书用墨而言的。如果是写楷、隶、篆,则另当别论。

总之,用墨要掌握笔头墨的含量,墨多则运笔快,墨少则慢。用笔、结体、用墨都要同时适度掌握,灵活运用,不可千篇一律。

◎掭墨和用墨是两回事,掌握用墨很难,真正用墨用到不能多一点、少一点时,为“惜墨如金”。惜墨如金也是一种修为、境界。

◎现在市场上用的书法墨汁,墨色很好,稍加点水,拿来就可以用,也很方便,还省去了磨墨的时间。但是写小字,最好还是磨墨。因为墨汁胶性太重,写小字就会有迟涩感,写起来没有磨的墨流畅。

◎写楷书用墨要润,但也要能见到写出来稍带有枯笔的效果。如果字字黑,笔笔润,没有写的自然气息,也就没有神采了;写行草则润枯结合,以润取媚,用枯取险,形成反差对比,字就有了生气。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落霞秋水联

◎隶书是装饰性的书体,总体看是横平竖直,整齐划一,这是它的特点。如横不平,竖不直,就不协调。当然,横中有波,直中有曲才高明。

◎写行草书不可只顾写好每个字,一旦落笔非得观照整体布局。如字形的大小疏密欹正、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连断、墨色的枯湿浓淡等错落变化,不可四平八稳,均匀对称,排如算珠。

◎大笔写小字,厚重、含蓄;小笔写大字,则易单薄、平白。

◎小字重在精到,大字讲求气势。气势主要通过运笔的快慢速度和墨色的变化体现出来。当然还要看个人的功力、性情和胆识,并非人人都能造就气势。比如,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人做事前怕狼后怕虎,生怕担担子、负责任,写大字也是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怎么能写出气势呢?

◎初学应写大字,日后就放得开收得拢;如果先写小字成了习惯,再写大字往往拘谨而无力。

◎写大字要稳、准、狠。稳,把功力体现出来,不能太随意,太任性,但又要轻松,不拘谨;准,下笔要准确,笔到意到,防止油滑、漂浮;狠,要有劲,力透纸背,干脆、肯定。这是针对写大字而言。写大字难在写出气势,气势靠用笔的快慢、提按以及节奏的把握产生墨色的变化,有了墨色的变化,才能体现出精气神。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醉墨条幅

(四)

◎篆、隶、楷、行四种书体写榜书相对比较容易,以草书写榜书则比较难,用大草来写榜书就更不容易了,小草、章草略强一点。大草因为长线条跨度较大,而榜书又不是小字的简单放大,因此不容易写出效果。

◎对联好写,也不好写。好写是因为字数少,总体章法比较简单,容易把握;不好写,在于字字独立,每个字都要经得起推敲,还要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和笔墨效果。所以写好对联并不容易。

写对联,古人写的篆、隶、楷、行的书体比较常见,写草书则少之又少。因为对联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较大,而草书是需要跌宕起伏、上下连贯、相互映衬的,这就给书写草书对联增加了困难。没有深厚的草书功力不敢以草书写对联,就算是有经验的书家,成功率也比写其他书体低得多。这也是古人写草书对联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另外,对联上下联文字笔画的多少,对整幅作品的章法构成影响极大。如上联的字笔画少,而下联的字笔画很多,又不易减去文字的笔画,这副对联就会出现上联轻、下联重的感觉,失去了整体的平衡。所以,写对联时要适当考虑文字笔画的多少。当然,这难不倒创作高手,他会运用落款的方法来弥补有失平衡的问题。

◎我写书法小品,开始时并不很自觉,有些是在“偶然欲书”的状态下,利用宣纸的边角余料随意涂抹。这种试笔涂抹之作,大多掷于纸篓,当然也会偶得佳作。2002年,我在武汉首次举办个人书展时,将几件书法小品悬挂于展馆大厅,展出期间发现不少观众聚集在书法小品前久驻不离,仔细品赏,并认为这些书法小品章法独特,形式新颖,颇有品位,尺幅小而气象大。观众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对书法小品的创作也更有了信心。

◎我在书法小品的创作中,主张求变创新、法不离度、书贵自然的艺术理念,对章法构成、形式视觉等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力求写出自我,写出既有传统意味又有时代特色的书法小品来。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节临《西狭颂》中堂

◎册页的书法创作,有先着意创作,后装帧成册的方法。我有别于那种方法,素来习惯在册页上直接进行书写。记得初次书写册页,心中无数,迟迟不敢落笔。后来写多了就无所顾忌,一写就是一本。

◎书写册页,一般说来,由于幅面的局限,既要构思整体的空间布局,又要考虑局部的页面形式、书体、章法的变化。这样创作出来的册页作品才耐得一品,才有欣赏意义。所以写好册页殊为不易。其实我书写册页,没有那么多思考和讲究,往往是兴之所至,在有意和无意的情境中不计工拙,信手涂鸦。有时不激不厉、平和匀称;有时大疏大密、歪歪倒倒;有时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不修边幅。作品反映了我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

◎对于手卷书法作品的创作,有一个长度的问题,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书法界对于手卷的共识就是要有一定的长度。但到底多长才算手卷,好像古人、今人都未作统一的规定。以我个人的看法,手卷的长度至少在2米以上,不然不足以体现其“长”。高度一般在三四十厘米左右,若太高了,再叫手卷就不太适宜了。手卷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都以把玩、品赏为目的。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中堂

(五)

◎创作手卷,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书体进行创作,如果像刷“大字”一般,不考虑书写的美观,既无思想又无审美内涵,创作就没有意义了。手卷书法的创作,通篇要有思想,要从整体布局考虑。如抄录比较熟悉的内容,优点是容易把握,能比较稳妥地进行书写,但容易程式化,坠入习惯性的创作模式。手卷是适合慢慢观赏、品味的,一件手卷如只写几个大字,显然不合适,书写起来省事,但欣赏时就太苍白了。手卷书法作品,如果不能体现精心与精致、品位与品相,其创作也就不具内涵了。

◎现在创作手卷书法作品与古人不同,古人的手卷形式比较单一,多为惯性书写。当代人创作手卷作品,形式比较丰富,在一件手卷书法作品中,既有小型的扇面、条幅、斗方等形式,还可以一节一节地写成后拼接起来,办法比较多。纸张的使用,今人比古人更丰富,用纸的颜色也多,反差对比较大,装帧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以我创作手卷作品的实践,多以扇面、小品、楹联、条幅、斗方等形式穿插进行,用多种书体书写,重点在块面、长短、疏密上做文章,将书法手卷写成“画卷”。要大胆突破已有的手卷创作方法和形式,尝试不同的书写方法,尽可能以一种较新的笔墨语言来表现手卷的书法创作。

◎当代书法从实用转变为欣赏之后,就要讲究视觉效果。当书家在对书法本体语言、自身基本规律掌握之后,我认为形式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年我对书法小品和册页创作借鉴了绘画、篆刻、音乐艺术的元素,进行了一些章法形式的探索,但这些章法形式与传统章法相去甚远。正因为走得远,就有一定的尝试意义。自从2005年、2009年我的小品和册页两本集子出版之后,有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模仿和借鉴了我的这些章法形式,从而拓宽了章法创作形式领域,我为之感到高兴和鼓舞。

◎总的来说,无论创作何种形式(如中堂、条幅、斗方、横幅、尺牍等)、何种书体的作品,采取何种方法,都是大同小异,既要有章可循,又要无固定样式。书写者只要多读帖,从古人的碑帖中借鉴、领悟,同时参照有关创作的原理加以变通,多探索、多实践,就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书法创作,把握章法要有全局观念。当第一笔落笔以后,就要考虑第二笔、第三笔如何写,直至把字写完。写好第一个字就要考虑第二个字如何写,以此类推。事实上每笔每画总关情,从小处着眼,一笔下去构成了章法格局,一个字写完就构成了局部章法,写完一件作品再加上印章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章法。由小章法连起来组成大章法,章法就是这样产生的。就此而言,单个字写得好还不算好,在创作中,谋篇与布局整合,在变化中求得自然和谐,才算作品章法好。

◎我的章法,主要是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我觉得大自然是最美的,最美的东西就没有雷同。如树木、河山等等,万事万物哪有一样的呢?书法有法是人工所为,到了无法时,就要到大自然中去领悟。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泼墨破笔联

(六)

◎小时候,我在老家见到高明的石匠砌墙是“原生态”的,他充分利用石面的各种自然形状恰到好处地砌在墙面所需要的地方,使石与石之间互相依靠、互相衬托,无需水泥填补勾缝且坚固无比,经久不衰。由此,我有所领悟,将石匠砌墙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书法创作的结构和章法架构中,从而使我生发出了许多新的结构和章法语言。

◎我在不少地方提到,当创作一件书法作品时,用笔、用墨、结构和盖印章都要为整体章法服务,这是最起码的书法知识。可也有人说,章法是小情调、小情趣。弘一法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作品的章法50分,字35分,墨色5分,印章10分”,合成100分。所以我们还要好好去理解章法在作品中的分量。

◎盖印章是创作的继续,是完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盖好印章可以弥补某些不足。所以,印章盖得如何,与作者的艺术素养有关。

◎作品中的印章可以起到点缀、美化作用,有如女同志抹口红、画眉毛的效果。盖印章很有学问,印章要盖得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宜少不宜多。现在看到有人乱盖印章,以为印章盖得越多越好,也有人错误地认为印章可以仿古,其实这样会起到画蛇添足和喧宾夺主的反作用。有时印章盖多了,往往让人感到作品的缺陷多。

◎印章在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笔墨无法代替的,所以要认真盖好每一方印章。盖印章没有固定的模式。用印的风格、大小、方圆、多少、朱白,盖印的位置和错落等都要根据作品整体状况灵活运用。

◎所盖印章治印的水平要高,印泥也要好。好的印章和印泥盖上后会使作品增加光彩。劣质印章、印泥也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

◎书法有法是功法,有法无法是心法。有法来自功力,无法出自心机。

◎莫言字里行间东倒西歪,且看心中波浪上滚下翻。

◎艺术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创造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就是个性。

◎没有缺点,但也没有特点,这样的字要尽量少写,写多了老套路,会染上习气。艺术总是失败与成功较劲,探索总在前进,重复是前进中的最大障碍。

◎一个书家,其生活经历、书法实践与所形成的书风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生活经历丰富、见识广博、目光远大的人,他的思维和创作方法自然会丰富多彩。

◎个人书风的形成不是想出来的,是个人对传统的继承、借鉴、提炼、改造、融合而成的。这主要还靠悟性。悟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悟性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的。

◎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无情的书写谈不上真诚的创作。创作来源于生活情感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生发到极致,创造出反映本质生命力量的精品佳作。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日润风弹联

(七)

◎“意在笔先”,创作时先要大体构思。如选择词文内容、文字多少、书写何种书体,同时根据纸张幅面大小,确定字的大小。

◎写什么文词内容,只是一个载体,借这个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笔墨语言,什么艺术效果最好,应首先思考。

◎学打算盘,先背口诀,逐一练习,待基本功掌握之后,就不必拘谨。书法创作也应如此,应当任情发挥,放开写去。

◎我一直认为,传统不能当作僵死的教条,死抱传统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把传统当作创新的资源,笔墨传承和精神传承相结合,才是我们的出路。

◎书法与音乐相关联,音乐由“哆、来、咪、发、唆、啦、西”七个音符组成;书法则由“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法组成。

◎求变求新是大道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变者,天也。”变是万物普遍法则,是自然宇宙的规律,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书法有它独特的本体语言和自身规律,变形夸张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但度的把握是最难的。这个度就是要恰到好处,技术层面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有意和无意之间,这要靠修为来支撑。

◎演员要会变脸,何谓变脸?喜怒哀乐要适应角色、场景、情节的需要而随时变脸。书法家要会变法,何谓变法?用笔变、结构变、墨色变、章法变,变是大道理。

◎变则通,变则新,变则生,变则活,不变则死。变,不是无节制的乱变,变要在本体语言和个人风貌的基调上变。作为一位书家,应具有应变能力。如果让你书写博物馆和餐馆两块不同的匾牌,因欣赏对象不同,字体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应有区别。

◎一位真正的书法家,要有文化意识和历史责任。在创作中,这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前提。谁不注意这一点,谁就是在盲目创作。

◎中国文字很复杂,稍不注意会写错写漏字,写错写漏了也属正常。但我们要力求避免写错,写错字总不是好事。如果一件作品有这种情况又确实写得很满意,将错处加以更正,补救得好,也仍然是一件好作品。

◎在挥写过程中,技法的运用和心理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技法放在第一位,那么理性在起主要作用;如果把情性放在第一位,那么感性在起主要作用。关键是要调节好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才能创作出不同品味的作品来。

◎技法是可以从书本上学的,而悟性是靠自身修为化出的。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使然,更是综合素养和创作能力的显露。所以,学习书法天分(悟性)第一,勤奋(技法)第二,有名师高手指点为第三。

◎书法技巧虽然很重要,但它不完全是表现笔墨技巧,它更是书者高尚的心灵和纯洁的情操的体现。书法创作的过程,是情感的表达和技巧显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实现自身的价值。所谓书为心画,也由此而来。

金伯兴创作谈:书法是心法,心中之法无穷!

金伯兴 行书普天日月联

(八)

◎书法是使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一种方法。要使点画圆润、丰满,富有力感和变化,就必须讲究使毫用锋的手段。而中锋用笔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正确方法。怎样用笔、用锋,是学书者需要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无论书写何种书体,中锋用笔是书法的根本方法。古人用“锥画沙”“屋漏痕”等来形容中锋用笔,既形象又显见,书法人从中得到领悟和启发,已成为用笔的千古名言。

◎下笔要藏锋,圆笔触纸运行,笔画的末端要巧妙回锋收之。一字中靠最后一笔的点画镇定平稳。

◎看墨迹,枯笔在笔画中间,可知是中锋用笔。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是用笔的正确方法。

◎“逆锋入,回锋收”,或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都是后人总结唐楷的基本笔法,用这种笔法,是教我们养成用笔习惯,进而掌握笔势、笔顺、笔意的基本功。但在创作时就要灵活运用,如果真的笔笔照“逆锋入,回锋收”这种用笔方法进行书写,那么很可能写成了印刷体,久而久之,会把楷书写死。这是学书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书法仅仅写熟练是不够的,熟后生巧是关键。熟是功夫技法,生巧是书家的思想火花。

◎这一笔要三年功夫,那一笔要五年才能达到,这是说技法。没有实践体验是不可知的。

◎好的文章是不断斟酌修改出来的,好的书法也是反复打磨锤炼出来的。

◎学书法没有捷径可走,但方法不可不讲究。讲究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我们应具有审美眼光,我们要写出既有传统功力又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来。

◎创作是需要情性的。没有情性的驾驭,以技术为能事的摆弄,就是重复劳动。重复劳动,与机械生产没有多少区别。

◎学习书法,守法不离法,称之基础之法;有法无法,出胸中之法,为奇妙之大法。

◎囊括万殊,裁成一体,是我所追求的风格。

◎就创作而言,我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愿意重复古人和今人,同时努力克服自我作茧。这样做,虽然我付出很多,也很艰辛,但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我会乐在其中。

◎有人说,写字要心中有字,我与之不同,心里无字,因地制宜,随势造字,字出心机。

◎我的点画线条是我的性格,同时也饱含人生内在的力量。

◎我从小喜欢写字,在学校做“描手”,到部队当“抄手”,转地方算“能手”,进书协成“写手”,与翰墨结缘六十年,喜怒哀乐全在字里面,一路走来,甘苦自知。

◎我的学书箴言:学习书法,首览古今。先人为师,碑帖是本。多读勤临,持之以恒。爱不偏帖,厚积薄发。学书做人,磨练人生。甘于寂寞,勿走捷径。书写创作,心态平静。笔墨纸案,心手相应。挥毫抒情,把握分寸。书以写意,力避拘谨。总揽全局,注意构成。有法无法,思变则灵。熟能生巧,字贵回生。功在字外,妙靠悟性。自我比较,精益求精。师古不泥,继承创新。长期锤炼,风格自成。学书之道,根系自身。终生追求,艺必有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