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职负罪感,是如何毁掉一个女性的?

 张德芬空间 2023-07-26 发布于北京

直播预约⭐ 

爱到最后一定会腻吗?

乍见之欢后和久处不厌能否相辅相成?

7月30日晚上19:30

德芬老师对话朱佳航老师
这一次,你会知道爱的真相!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本期主播丨姝璇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我不会生孩子,我不配当妈妈。”
周末和朋友小林聊天,她的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
自从晋升妈妈后,小林放弃了很多升职的机会,也减少了很多娱乐活动,在我们印象里,她总是精神满满,把孩子养育得很好,到底怎么了?

原来,上周小林有一天早上着急出门工作,3岁的女儿又哭又闹,抱着自己不肯撒手,怎么也哄不好。眼看上班要迟到,情急之下她打了女儿一巴掌。
当情绪平静之后,坐在办公室的她一整天都在反思自责。“自己怎么脾气这么差?”“她还是个孩子”最后上升到“我是不是不配做个妈妈?”
小林的经历相信每个妈妈都有过。无微不至的母爱背后,藏着一份难以释怀的“愧疚感”。
前些年,伊能静带女儿上节目的一幕,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一时走神,女儿小米粒不小心从餐桌上跌倒,伊能静自责到含泪甩自己巴掌,就连女儿睡了还在不停道歉。
为什么一个家庭中,妈妈总是最紧绷、愧疚感最强的那个?

是什么让母亲如此不安?
明明同样为人父母,为什么妈妈就是要比爸爸更容易愧疚,更容易把育儿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呢?

“刚生完孩子,因为奶水不够偷偷哭了好几天,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
“每次上班前看着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就觉得愧对孩子,恨不得赶紧辞职全心全意陪伴他;”
“因为上厕所把孩子留在客厅,结果孩子摔倒,头上好大一个包,虽然老公没说什么,但是自责了好几天;”
“当了妈妈后,出去玩都有心理负担,总觉得有负罪感,不忍心把孩子丢给别人照顾。”
细细研究下来,会发现这种愧疚感是有迹可循的:
1、你的身体要求你做个“好妈妈”
妈妈们经历了十月怀胎、生产、哺乳的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在短期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母性的激发,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体内雌性激素的激增呈现的外在表现。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尚且弱小的小宝宝得到安全的照顾,是身体天然设计的机制;
另一方面,适当的愧疚,是提醒初为人母的妈妈们及时调整做得不合理的地方。
而且,妈妈们与孩子的链接有过母体共享的生存阶段,在能量上的牵引强于世上任何人。这时候,母亲也会天然将孩子视为与自己共生的一部分。
因此,在对孩子的愧疚,其实也是对自我关爱的一种歉意投射
2、集体潜意识的影响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影响来自于我们从古至今的集体潜意识。这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的影响,而是刻在基因里的血脉传承。
在远古时期,婚姻的缔结源自于男女劳作的分工。男性负责外出打猎确保生存条件,而女性交出自己的交配权和孩子的归属权,保证家庭血脉的延续。
因此,在这样的关系传承下,将孩子安全、健康的抚养长大,不仅源自母性、更来源于更深层的生存需求。

所谓“母凭子贵”大意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在这种能量的传承下,女性天然会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而想要跑赢这种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需要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更强大的内在力量。
3、对自我阴影面向的不接纳
回归到我们个人,这种愧疚产生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通过孩子反应了我们对自我的不接纳。
母亲是一个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心力、不可推脱的社会角色。相当于一场人生的大考,将我们的优缺点、阴暗面一一呈现出来。
而妈妈们倾向于把母亲的标签等同于自我的价值,尤其会被负面的一面吸引,继而否定自己。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所以我也不是一个好女人。”

来访者小丽是一个非常干练能量的女性,但和前夫离婚后,女儿说“我要跟爸爸生活,不要妈妈”
女儿的这个选择让她如遭雷击。
她在咨询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失败的女人。”
因为母亲角色的受挫,她否定了自己的全部。
这其中最本质的原因,其实是对自我阴暗面的不接纳。
当我们努力地扮演一个完美母亲的角色,就是不愿接纳不够完美的自己。
“不允许自己失误、不允许自己不完美。”
对自我的认同必须放在被表扬、被确认的事情上才能成立,这样的信念让妈妈们对自己极为严苛,从而造成这种紧绷、愧疚的纠结状态。

即便是被公认的好妈妈胡可,在谈起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禁落泪说道:“在刚刚当妈妈的时候,特别不知道怎么当一个好妈妈。
我觉得会有很多对不起孩子的地方,随着跟孩子的相处,才慢慢地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世界。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做的功课,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可能犯过很多的错误。”
因此,只有当我们全然接纳自我,才能卸下包袱,和孩子一同成长。
而这份愧疚,也是我们觉察自己,重启人生的的契机。

解除“愧疚感”,享受做60分的母亲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好妈妈,60分就够了。”

剩下的40分是需要孩子自己去生长出来的。你做得越多,孩子成长的空间反而越小。
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60分的妈妈,给自己松松绑,也给孩子充分的空间。
回归到我们自己身上,可以从这4步去一步步觉察、做接纳自己的功课:
1、察觉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共情自己
在愧疚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心里常常会这样描述这段事件,比如,
“要是我……,就好了;”
“我怎么这么……,不然也不会……”
这样的描述很容易让你把坏的结果归因到自己身上,而忽略了客观事实。
试着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回溯事件。
比如,“因为我着急出门,但是孩子一直哭闹,所以我忍不住打了他,下次我一定会控制好情绪。”
客观中立描述事件,给予自己多一些“同情”的理由,比攻击责备自己更容易解决问题。

2、明确区分“我”和“母亲这个身份角色”
孩子不是你的自我价值成绩单,把自己还原成完整的人。
你可以在睡前做一个冥想练习。
在安静的环境下,闭上眼睛,回顾一整天的生活、工作。
在回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自己做得好的部分并给予肯定,以及区别于母亲之外的生活轨迹。
如果你是全职妈妈,也可以就好的细节展开。
比如今天帮助邻居解决了一件家庭纠纷,看见自己善解人意、懂得处理矛盾的优点。
如果在母亲这个角色上做得不好的地方,重复告诉自己这条咒语:“没关系,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已经尽力完成到了最好。”
全面地看见除了母亲这个角色外,其他更大面向的自己,去看见一个更完整的自我。

3、为你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为孩子的行为负责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是不受控的。即便你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仍然可能调皮捣乱。
你需要提醒自己的一点是: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为我孩子的行为负责。
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功课,不要去抢占他们的课题背在自己身上。
做好课题分离,你才能在亲子关系中,发展出呼吸的空间。
4、做爱自己的练习
爱自己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实践的修行。
当你爱自己,才有更多爱去给予孩子。
在此分享一个德芬老师带领的经典练习——镜子练习,每天跟着音频一起做,你会发现自己内在爱的能量越来越充盈、越来越接纳自己。

1.请你找一个安静的场域,站或坐在浴室的镜子前。
2.你看着镜中的自己,凝视你的双眼。
3.深呼吸,在一呼一吸中说出:“我想要喜欢你。我想要真正学会爱你。我们来试试看,并且一起发掘其中的乐趣吧。”
4.再一次深呼吸,在持续的呼吸中说:“我正在学习真正喜欢你,我正在学习真正爱你。”
5.此时,你可能会感受到一点挑战性,但请不要放弃。持续深呼吸,看进自己的双眼,并在话里加入你的名字:“我愿意学习爱你,xx〔你的名字〕。我愿意学习爱你。”
6.在这一整天里,每次经过镜子或看见自己的倒影,请重复这些肯定句,就算必须无声地说也没关系。
荣格曾说:“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亲爱的,在你成为妈妈之前,你首先是自己;在被赞扬伟大的背后,我们也有很多不足外人道的伤痛,需要被看见和接纳。
你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请放下愧疚感,捡起自信。

即使不完美,在孩子眼里,你永远是最好的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