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三教合一说

 书柜茶室 2023-07-26 发布于上海

王阳明自喻“一厅三间”说:“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为大道。”

王阳明一生追求“圣人”的境界。他说:“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所谓“仁人”即圣人,作为心之本体的“乐”也就是圣人。阳明先生本名“守仁”,取自荀子的《不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王阳明有别于其他儒学家,在于强调生命本身的灵明体验,包容儒、释、道传统三教思想,创造出特殊而新颖的“心学”面目。他在《传习录》中关于良知的教育言论,是富有形象的“五行”喻说,十分生动活泼。可以形成“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心如水,良知为水之源。阳明先生坐在水塘边,旁有一水井,遂以之向大家劝说修学的道理:“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答陆原静书》)。

心如木,良知为木之本。阳明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顾田间禾曰:“能几同时,又如此长了!”范兆期在旁曰:“此只是有根。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先生曰:“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恨戕贼蔽寒,不得发生耳”(《门人黄直录》)。

心如火,良知为火之光。“光”字从火,火能生光。所谓“明”者,太阳和月亮也。先生说“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入,黑窸窸自能光明也。””先生妙以一日气象比喻人世境界:“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怍,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岩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世界”

(《门人黄省曾录》)。

心如土,良知为土之藏。阳明先生说:“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这是一切生命的归宿,所谓“返土归藏”:“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而衰,衰而杀,杀而藏,圜道也。”

(《答季明德》)

心如金,良知为金之明。所谓鉴,水盆也;镜,铜面也;皆可照人。

”阳明先生以为,良知如同明镜:“圣人致知之功,至诚无息;其良知之体,皦如明镜,略无纤翳,妍媸之来,随物见形,而明镜曾无留染,所谓'情顺万事而无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