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妻都是肺癌患者,丈夫三年内患3种原发肺癌!有这些风险因素,尽早开始筛查!

 基因药物汇 2023-07-26 发布于北京

虽然肺癌很少遗传、也几乎不会“传染”,但是在部分情况下,肺癌也存在着“扎堆”的现象。

一位76岁的男士患上了小细胞肺癌,正在接受放化疗。但是仔细询问他的病史,他曾经在29个月之前确诊肺腺癌肺鳞癌,而且他的夫人也在一年多以前确诊过Ⅳ期肺腺癌;男士本人的家族当中并没有肺癌病史。

两个人、或者说这个家庭,如此特殊的患病情况,肯定能够从两人的生活当中寻找到原因。

事实上,男士有较长的吸烟史(30包年),且夫妻两人的工作都比较特殊,在停车场从事服务员职业长达30年以上,男士更是有多年的慢阻肺病史。很显然,两人有两个非常明显的肺癌风险因素——吸烟(二手烟)和汽车排出的废气

其实男士在第一次确诊肺癌之后就立刻戒了烟,但是两人在停车场长期的工作经历以及接触职业致癌物,依然成为了造成癌症的“元凶”。连患者自己都表示,如果能够早点察觉这一点、早点做CT检查,也许就不会放任癌症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那些患者需要做肺癌早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在往年的“世界癌症日”活动中指出,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人群,有肺癌家族史、有长期吸烟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

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

  1. 吸烟(吸烟量超过20年包*的吸烟者就必须重点关注了,部分观点认为每年吸烟量超过30包就应当提高警惕),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 被动吸烟者;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史)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等。

*年包: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年数;如每天吸烟量为1包,吸烟史20年,则为20年包。

发现了肺结节怎么办?

从定义上来说,影像检查当中发现的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类圆形小病灶,都被称作肺部小结节。这类小结节经常是病因未明的,可能是感染性肉芽肿、非特异性肉芽肿、良性的瘤,甚至是结核病灶,或者肺癌病灶。

接近70%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

按照国际共识,如果在X线检查中发现肺部可疑的小结节,应该复查薄层CT。高度怀疑良性或者不确定良恶性的情况下,都会推荐患者暂不做处理,仅随访;只有在高度怀疑恶性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手术。

想要判断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有一些手段比X线检查要更加的敏感。如果体检者对于结节的性质非常关心,可以选择这些方案复查。

1

薄层CT

CT大家都知道,就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得到的影像就是所谓的“剖面图”,人体的横截面图像。

不过,常规CT每个“剖面图”之间的间隔是5毫米,也就是每隔5毫米就扫一次人体的横截面图像。“肺部小结节”的直径比较小,大部分小于2厘米、甚至不足5毫米,采用通常的CT,很可能就把这些小结节给“漏掉”了。

薄层CT的间隔只有1毫米,能够更精确、少错漏地探查到这些肺部小结节。甚至于,一些由于不足5毫米而被常规CT遗漏掉的小结节,也能够凭借薄层CT的优势准确发现。

优势:能更准确地获得小结节影像,是诊断的金标准

不足:放射剂量相对比较大

2

肿瘤标志物

不论是对于癌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还是不同分型的癌症之间的鉴别诊断,肿瘤标志物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标准,不作为金标准使用。

但是,由于肿瘤标志物检测并不需要对受检者造成放射性或器质性损伤,所以这也同样是查出肺部小结节之后的一种比较有价值的鉴别手段。

当然,一部分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还可能见于其它(非癌症)的疾病患者,也可能是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出现的正常波动,因此,发现肿标升高之后,患者应该做的是采用其它手段进行复查。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可作为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判断肺腺癌复发、评估预后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疗效;

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对肺鳞癌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对肺鳞癌的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果患者在复查总发现上述肿标有进行性增高,可能需要警惕早期肺癌。

优势:便于进行,对受检者无损伤

不足: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具备决定性(敏感性、特异性差,不能单独作为诊断标准)

3

内窥镜&穿刺

内镜、穿刺都属于侵入性检查手段,会对患者造成一些物理的创伤。但比起超声检查,内镜和穿刺这类侵入性的检查可以直接深入这个可能是病灶的结节,甚至取出一块病变的组织,做病理分析,最准确地判断它的性质。

内镜的种类很多,和肺最密切相关的就是支气管镜。通俗一点讲,就是用一根很细的管子,从呼吸道一直伸进离结节最近的一个支气管,夹一点点组织出来。

对于支气管镜够不着的位置,内镜没办法,那就需要做穿刺。人为地从外扎个通道,取一点组织出来做分析。

这种检查呢,通俗地说就是,医生不再是对着一张“照片”分析,而是直接面对实物分析,当然更准确。但也有一些不足,一是会对受检者造成损伤,二是如果结节太小,可能无法定位,三是当患者有多个小结节的时候,取得的组织不可能来自全部的小结节,因此可能会因为取了非癌组织的结节,而漏诊了癌症。

优势:准确

不足:有创(微创),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痛苦,不适合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也不适合太小的结节

4

痰液细胞学

痰是呼吸道受刺激后分泌的液体,包裹着呼吸道内的异物、病原微生物、炎症细胞、脱落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等等,如果有脱落的癌细胞,自然也会被包裹其中,一并咯吐出来。

因此痰液癌细胞检查对于各类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痰中带血这种情况的受试者意义很大。而且这种检查使用的是人体分泌物,不会造成任何创伤,比较安全。

但这种方法,对于中央型肺癌的意义更大,对于周围型肺癌来说仍然不敏感,需要其它手段的帮助。

优势:方便取样,便宜

不足:不算特别敏感,只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5

ctDNA检测

ctDNA,循环肿瘤DNA,这种检测可能大部分患者都没有听说过了。这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检测手段,特异性很高,可以用于癌症的早期发现。

癌细胞在坏死或凋亡的过程中,会将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当中,成为循环肿瘤DNA,又被称为癌症的“指纹”。这些DNA碎片会携带一些来自癌细胞的特征,包括突变、确实、插入、甲基化等等,而ctDNA检测就是通过“捕捉”这些游离在血液当中的DNA,从而识别肿瘤的检测手段。

跟前面几种手段比起来,这种手段很新,敏感性特异性都不错,仅需取受检者一些外周血,非侵入性、安全无创伤无副作用,但也有一点不足,价格比较贵。

优势:用于判断癌症的风险,方便取样,不会对受检者造成损伤,安全

不足:比较贵

肺癌早筛可以选择哪些方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的筛查方法包括: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的CT检查,如果CT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或结节,尤其是磨玻璃样的阴影或结节,应考虑咨询专业医生,排除肺癌的可能。必要时应考虑病理活检。

除此以外,近年来兴起的液体活检新方案在癌症早筛方面也展现出了优秀的潜力。

ctDNA检测即对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片段进行的检测。ctDNA主要由癌细胞死亡裂解后释放进入血液,从ctDNA中能够检测到丰富的遗传信息,甚至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患者的突变类型。ctDNA检测通过技术手段“捕获”这些DNA片段,可以明确受检者的疾病状态。

但通常情况下,ctDNA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在早期或局限性患者中检出率偏低。

CTC检测又称“肿瘤捕手”,是一种比ctDNA的技术难度更高、但检测效果更好的液体活检方案。通过“捕获”自实体瘤病灶中脱落并进入外周血循环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肿瘤捕手”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出受检者的疾病状态,并为后期的检测与治疗提供帮助。也许,在早期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数量还不足以聚集成为影像学或其它检测手段可见的病灶,但“肿瘤捕手”一样能够敏锐地将它们寻找出来。

虽然从发现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检测技术门槛高,直到十多年前CTC技术才获得了FDA的批准进行广泛应用。近几年,我国检测公司在CTC检测技术方面取得图片,终于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可以为国内患者提供检测服务。

*本文内容仅可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