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儒学与佛道二教相区别的宗趣

 江夏心学 2023-07-27 发布于福建

2023-7-27摘于馆藏《由凡至圣:王阳明体悟本心的工夫》

不离伦物感应,而是是非非天则自见,

形上本体与形下日用贯通一致。

阳明认为,这才是与佛道二教相区别的儒学宗趣所归。


王阳明也说过“静坐”法门容易产生的弊病:喜静厌动,懒于人事,流于枯槁,沉空守寂,遗了下一截。



心得:

“伦”,指儒学的“人伦、五伦”。

“物”,在《大学直指学记》蕅益大师说:对于本具的明德,迷而不觉。凡夫都是这样的,我们本具明德,但是我们迷而不觉。迷而不觉以后就幻成了身,幻成了整个世界,幻成了身心,幻成了身及家国天下,就名之为物。也就是《首楞严经》所说的:“迷妄成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这是物。

  事,什么是事?反迷归悟之功,就称之为事,名之为事。

物有本末

万物的本就是本体界的道,就是明德,

末就是现象,就是森罗万象。

事有终始,明明德,这件人生大事,这个明明德就是我们人生唯一的根本的大事,这个才是事,其他的都不是事。真正的事就是指这件人生大事,明明德。明明德的终就是止于至善,它的开始就是认识自己。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我们要明明德,我们本具明德,这个就是认识自己的开始,就是明明德这件大事的开始。

  第二个要点:就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所先,就是先要知本,先要内圣,先要内修,先要明明德。知所后,就是外王,就是人格完善以后的修齐治平。能知所先后,就接近了超越心物的道。


是是非非天则:指道、明德、良知、本心、本性、自性。

形上本体与形下日用贯通一致:另一种表述“摄用归体,由体达用”、“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从假入空,从空出假”、“从有入空,从空出有”、“真俗二谛中道圆融”。

其实从佛法的理论来说也是强调“中道”的,但在解经及实修中,很多法师没有完整准确透彻阐述及践行,往往弘法中的解说及法门偏空、让人“沉空守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