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青瓷|如脂如玉:行走天下的龙泉青瓷

 重庆市半山华府 2023-07-27 发布于重庆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地区。在宋代至明代的鼎盛期,其以独特的青翠釉色广受青睐,进而远销海外,声名远播世界,创造了中国古代青瓷最后的辉煌。

南宋 龙泉窑青釉花口碗

南宋 龙泉窑青釉折沿洗

晚唐、五代时期,龙泉地区受越窑、瓯窑工艺影响,开始生产青瓷。北宋早期,窑场的产品风格与越窑、瓯窑、婺州窑基本一致。早期龙泉青瓷胎色灰白(瓷土中氧化铁含量较低),胎壁薄而坚硬,釉色淡青,装饰技法以刻花为主,造型有碗、盘、执壶、罐、钵、多管瓶等。其中,多管瓶是龙泉窑特有的器物种类,多见五管,是龙泉地区盛行的随葬器物。北宋中期以后,越窑、瓯窑衰落,龙泉地区窑场受北方耀州窑及定窑系刻花、划花和印花工艺影响,逐渐形成独特风格。此期产品釉色青黄,胎色淡灰,胎面光洁。除碗、盘类宽矮器用匣钵装烧外,瓶、执壶等高大器放在喇叭形垫座上明火烧成。北宋龙泉青釉为石灰釉,高温中粘度小,釉薄易流动,透光性强,硬度较高。

北宋 龙泉窑青釉刻花花卉纹盒

宋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五管盖罐

北宋晚期,龙泉窑场成为浙江地区生产青瓷的代表,并开始受命为宫廷制瓷。南宋庄绰《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表明在北宋末年,龙泉窑按照朝廷颁发的官样烧制瓷器。

北宋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瓶

北宋 龙泉窑青釉刻花梅瓶

北宋 龙泉窑青釉执壶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制瓷技术南下,龙泉青釉由透明釉向乳浊釉发展,延续至元、明。此时的龙泉青釉采用石灰碱釉,高温下粘度大,釉厚而不易流动。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运用多次施釉和素烧的工艺,粉青釉、梅子青釉由此诞生,将龙泉青瓷推向历史高峰,同时也为宫廷制瓷。粉青釉以铁为呈色剂并含少量锰、钛,用1180—1230℃的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层中含有大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使进入釉层的光线散射,呈现柔和淡雅、莹如青玉的质感。而梅子青釉的烧成温度(1250—1280℃)和玻化程度更高,釉层更厚,釉面有较强光泽,青绿如翡翠。器物除各种日用瓷和文房用品外,还有仿古代玉器和青铜器造型的鬲式炉、琮式瓶、贯耳瓶、双鱼洗等。

南宋 龙泉窑青釉堆塑蟠龙盖瓶

南宋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南宋 龙泉窑青釉纸槌瓶

南宋 龙泉窑青釉灵芝耳瓶

南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南宋 龙泉窑青釉碗

为衬托釉色,工匠还会在胎料中掺加紫金土,以降低胎的白度,使釉色深沉。种类以白胎青瓷为主,另有一种黑胎青瓷,其造型、釉色、纹片及底足切削形式与南宋官窑相似[4]。由于采用垫饼垫烧的烧造方法,圈足刮釉露胎,胎内铁质受到二次氧化,烧成后白胎类呈“朱砂底”,黑胎类呈“铁足”。洗、把杯、盅等小件器物采用叠烧法,在把杯或盅的口部放垫饼,烧成后白胎类口沿呈朱色胎面,黑胎类呈“紫口”[5]。故称白胎青瓷“粉青色釉、朱砂色底足、釉面无纹路”,黑胎青瓷“形制如官、紫口铁足、釉面开片”。

南宋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盘

南宋 龙泉窑青釉梅瓶

南宋 龙泉窑青釉双鱼洗

南宋~元 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

许多典型器物上运用了俗称“出筋”的工艺,即器身有凸起的棱线。通过釉汁的流离作用,烧成后凸起的部分釉薄处显现洁白的胎骨,形成一条条白线,能够突出坯土白度,衬托出青釉的釉色之美。瓶和香炉上的弦纹也依据不同造型而应用。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元代时,窑场受命烧造宫廷日用瓷和祭礼用瓷,龙泉窑生产规模扩大,也随海外贸易拓展大量出口。考古发现,元代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烧制大量器型相同的器物,表明两地窑场共受官府管理。工艺上,将龙窑长度缩短,使窑内温度提高,热量分布更均匀;又选用风化程度好的瓷石原料,极大提高了胎骨烧成的坚硬程度和抗变形能力,从而能够烧出形制规正的大件器物,逐渐演变出胎壁厚实、胎色较白、质地细腻、釉色青绿、色泽清亮的特征。元代中晚期改用垫圈垫烧,器底露有赭红色,俗称“火石红”[6]。

元 龙泉窑八卦方瓶

元 龙泉窑青釉葫芦瓶

元 龙泉窑青釉胆式瓶

元 龙泉窑青釉三足炉

元 龙泉窑青釉瓷匜

元 龙泉窑青釉贴花双鱼纹洗

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出现了环耳瓶、凤尾尊、高足杯等新器型,装饰上新发展了印花(阳文和阴文)、贴花(满釉和露胎)及镂刻工艺,还出现了褐色点彩。露胎贴花是在釉上贴塑图案,烧成后,贴花上无釉呈砖红色,极具装饰效果。

元 龙泉窑青釉堆塑龙钵

元 龙泉窑青釉红斑洗

元 龙泉窑青釉褐斑瓶

元 龙泉窑青釉露胎贴花龙凤纹盘

元 龙泉窑青釉盘

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使司帅府公用”铭盘为元代早期的纪年瓷器,外壁以底足为中心阴刻变体莲瓣纹六片,口缘饰弦纹带加刻等距的若干组三短直斜线,与景德镇元青花装饰纹样雷同,具有时代特征[7]。使司帅府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是元代重要官府机构,表明此盘是元代龙泉窑烧制官府用瓷的物证。

元 龙泉窑青釉刻“使司帅府公用”铭盘

至明初,龙泉窑工艺与元代基本一致,装饰多釉下刻花,釉色葱绿或稍泛黄。从洪武时期开始,龙泉窑就承担宫廷制瓷任务,依照宫廷颁发官样烧造器物,墩式碗、执壶、玉壶春瓶、梅瓶等官式器型与景德镇窑相同。《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

明洪武 龙泉窑青釉盏托

明初 龙泉窑青釉墩式碗

明早中期 龙泉窑青釉缠枝莲纹卧足碗

明早中期 龙泉窑青釉花卉纹折腰盘

明 龙泉窑青釉刻花碗

明 龙泉窑青釉褐斑露胎八仙人物图八棱梅瓶

图文均转载自“古陶瓷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