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苏一线行,宜发思古之幽情

 苏迷 2023-07-27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3年07月23日 A04版

  □翁敏华

  2023年6月24日,是上海与苏州两地人民值得纪念的日子: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11号线无缝对接,贯通一线,从此,苏州与上海可以坐地铁来往了,又多了个出行路径。许多人于此日出门“尝鲜”,欢天喜地。当然也有人说:这条线路太长了,从头坐到底,差不多两小时,而从上海市中心到苏州市中心,则需三小时,不如高铁省时间。

  其实,这不是一条像高铁一样让你“赶路”的线。这是一条给我们发思古之幽情的所在。不说别的,单看这些个站名,就美丽优雅得让人浮想联翩:花桥,白马泾,绣衣,莲湖,唯亭,等等。毕竟是江南水乡啊,这一线,名溪、名湖、名潭、泾、河、浦的,何其多也!水多桥就多。两条11号线交汇的“花桥”,疫情前我在那儿住过20天。我一直想调查“花桥”得名出处:是因为这一带姓花的人家多呢,还是因为桥上卖花?投宿那些天到处问,也没问出个名堂来。这无所谓。发发痴想也很好。元代曲家王和卿,是个趣人,写过一首有趣的散曲小令【醉中天】《咏大蝴蝶》,说有只蝴蝶从庄子的蝴蝶梦中来,把三百座园林里的鲜花都采空,还“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这桥,不正是“花桥”么?花桥连接苏沪,桥之东,不正是上海的地盘了么?这么一想,先兀自把自己逗乐了。于是打算给花桥站提个建议:站台内多设花店,用吴侬软语“栀子花——白兰花”地吟唱着,让下班回家的上海人抱一捧,或缀几朵鲜花转去。

  菉葭,更有故事。我查了一下,说菉葭又作“陆家”,谐音,如今多见后者,如陆家镇、陆家社区。这一带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吴越名士陆机的避难处。陆机是孙吴国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20岁时,孙吴灭,他到此地隐居十年,勤学苦练,学问大进,其代表作《辩亡论》等,就是在此地完成的。29岁,与弟陆云出仕西晋,43岁死于非命。历史上关于陆机的籍贯有二,一说吴县,一说华亭,现在长三角一体化了,也用不着再争了。两年前,上海戏剧学院陆军教授,与人合作编剧的历史话剧《陆机》公演。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一代之大文豪在战乱时代的困局及复杂心绪,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酣畅。如今沪苏两地地铁贯通,但愿话剧《陆机》早日到陆机故里演出。

  回到“菉葭”。据说站名原定“陆家站”,最后改成现名。改得好!让一般中国人多识两个汉字。据说当时改的不止一个,珠江路站改成“绣衣”,金沙江路站改成“鱼池泾”,阳澄湖南站改成“草鞋山”。都改得好,古风习习,很苏州。珠江路、金沙江路上海都有,这样也避免了重名;以阳澄湖命名的没必要有二。不知“菉葭”是什么时代始用的,如果是陆机避难时,那改“陆家”为“菉葭”本身,也是一种“避难”啊!障眼法,官兵一来,见是“陆家”肯定进去搜,见是“菉葭”就未必。这一点,有待于历史学家的考证了。

  探望了文学家后,再来拜见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当昆山县令六年,“圆周率”就是在此地完成的。仅此,就值得苏州人骄傲的了。

  此地的思古之情,且是由近古、中古到远古。草鞋山遗址公园,拥有6500年的历史,是考据史前江南文化的宝藏之地。哪天我去走一趟,先看草鞋山。菉葭自然必去不可。阳澄湖,到过不止一次,还是想去。前两次去,与同龄人做伴,“同志们——你们看,前面就是沙、家、浜”“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谁都会吼上两嗓子。今年端午那天,珮珮从美国发来她扬琴弹奏的京曲《智斗》,我情不自禁合而歌之。身边没有男声,我只好自己“斗”自己:胡传魁、刁德一、阿庆嫂,时而青衣,时而老生、花脸,真假嗓子交替,一人承包。事后,我把沪苏通地铁、可一车到阳澄湖的好消息,告诉了珮珮,与她相约:等她今年十月回国探亲,一起去阳澄湖畔沙家浜,找两个男声同行,再引吭高歌一曲《智斗》。当然,阳澄湖大闸蟹是必须要饕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