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参,茈胡,芎劳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7-28 发布于河南

苦参

苦参,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一名水槐,一名叫苦藏。生山谷及田野。

【注释】①心:胸。参见阿胶、丹参条。②结气:参见茈胡、麦门冬条。③症瘕:参见卷柏条。④逐水:驱除水液,即排水。⑤生山谷及田野:据孙本补。

【语译】苦参,味苦,性寒。主治胸腹气滞;瘢瘕、积聚;黄疸;尿后仍有排不净之感,以之排除水湿;消除痈肿;修补内脏,使眼睛视物清楚,流泪停止。一个名字叫水槐,一个名字叫苦藏。生长在大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地方及耕田、荒野。

【按语】 苦参所治证,当以有湿热、热毒者为前提,然而唯对“补中”历代均持怀疑态度,因其苦寒何以补中?


茈胡

茈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5,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生川谷”。

【注释】①茈:《新修》作“柴”。②茈(chāi):《广韵》士佳切,平佳崇。《唐本草》注云:茈是古柴字。《本草纲目》:“茈字有柴、紫音,茈蓥、茈草之茈皆音紫,茈胡之茈音柴”。③心:胸。参见阿胶、丹参条。④肠胃中结气:《御览》、《千金翼》并“肠”上有“去”字,顾本依《纲目》删。《御览》“去”作“祛”,并无“中”字。⑤结气:即气结;气郁。结于部位不同,表现各异。《诸病源候论·结气候》:“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名医别录》:“五脏间游气”。⑥薰:《御览》作“重”。⑦生川谷:据孙本补。

【语译】 柴胡,味苦,主治胸腹胃肠内气机郁结不散,使饮食积聚不化;有寒热邪气使人发冷发烧,其能推陈出新。长期服用使身体轻巧,眼睛明亮且添阴精。一个名字叫地薰。生长在两山之间的高坡土地上而有流水的地方上。

【按语】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二句,提示其能行气消食,《药性论》云:主下气消食,《日华子》言治“胸胁气满”。萧炳云疗“痰满胸胁中痞”,颇与《名医别录》“五脏间游气”相吻,然而据此推理,可知其善治肝气郁结,胃肠有积气,积食。其寒热邪气,言其能除身有寒热,《药性论》言治“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足见其为退寒热之良药。


芎劳

芎,味辛,温。主中风人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

【注释】 ①芎劳:《吴普本草》:芎蒡,神农、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②脑头:《御览》互乙。③寒痹:寒痹为诸痹之一。《灵枢·贼风》:“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灵枢·寿夭刚柔》:“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④筋:森本无。⑤筋挛:挛,抽搐;蜷曲。筋挛,即筋痹。《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素问·痹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素问·皮部论》:“寒多则筋挛骨痛”。⑥缓急:缓,慢,宽绰;舒缓;疏松;恢复。《说文·素部》:“素爰,素卓也。缓素爰或省”。《汉书·赵禹传》:“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名为平”。《广韵·缓韵》:“缓,舒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成无已注:“是阴阳之气和缓也,非若迟缓之有邪也……阴阳气和者为缓,学者不可不知也”。急,紧。《字汇·心部》:“急,紧也。”《素问·通评虚实论》:“缓则生,急则死。王冰注:“急,谓如弦张之急。”《三国志·魏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缓急,使紧急得以疏松而恢复正常。⑦血闭:参见卷柏条。⑧生川谷:据《大观》、孙本补。

【语译】 芎劳,味辛、性温。主治伤于风邪而进入人的脑部使人头痛;寒痹有筋脉结聚拘挛、能使挛急舒缓而恢复正常;金属创伤;妇人血脉闭阻而无月经不生孩子。生长在两山之间的高坡土地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 芎劳,今习称川芎。纵观全文其能祛风寒、止痛,活血。《药性论》云其“能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本草汇言》言:“脚弱瘘痹,肿痛却步,并能治之”。这就使人进一步思考,其寒痹筋挛缓急之断句,似应“寒痹筋挛、缓、急”,当为不论筋有挛、缓、急者、皆可治之,但目前尚缺单方或单药验案以佐之,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止痛效果较佳,其头痛不论因风寒湿还是因淤血均可用之,《斗门方》:“治偏头痛,用京芎细锉,酒浸服之佳”。其金疮的病情有两种情形,一为有淤血,二为化脓,其能止痛,又能活血,故不论何种情况并可应用,后世据此广而用之于痈肿等疾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