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学生有礼111 2023-07-28 发布于山东

1、毛主席:我开始不会打仗,也没有想过要打仗。

2、毛主席:南昌起义两个师丢了,朱德、陈毅、林彪带残部上了井冈山,我根本不会打仗。

解放后,毛主席多次强调自己一开始不会打仗,而在福昌的回忆录里,

福昌:“因他四个月来匿居井 冈山上,寂寂无闻,毫无工作表现,而朱德他们则轰轰烈烈的打 了几场胜仗。”

可见,毛主席不会打仗,正是这个时期。毛主席即使会辩证法,但在没有原材料的情况下,照样束手无策。

正如毛主席解放后说的,

毛主席: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如果不了解下情,没有原料,也没有半成品,怎么能够制造出产品?

但一旦有了原料、半成品,毛主席就能用辩证法把它加工成产品,使原料和半成品的实质和内涵都发生升华。

比如,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网上有说法,这十六字诀,最先是朱德带来的,这大概率是真的,但在毛主席的思想指导下,这十六字诀,完全有了新的内涵、并且更具灵魂性。

我们用辩证法分析知道,进和退构成了正反面、攻和守构成了正反面,疲和逸构成正反面,也就是说这十六字诀暴露了三组正反面,于是用辩证法得出,

1)进要走向退、退要走向进,

2)攻要走向守、守要走向攻,

3)疲要走向逸、逸要走向疲。

退和进都是走,于是就有了,

毛主席: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一个基本点上。

而这个道理,只怕就不是初始原料提供者所完全知道的。

而攻要走向守、守又要走向攻(攻为正面,必须以正面为阶段终点),所以,

毛主席:若只顾反攻,不顾反攻胜利后,或万一失败后,下文如何做法,依然未尽得战略指导者的责任。

反攻胜利后,要扩张战果,获得更大的胜利,其后要能守住——即胜败的正反面、向胜利的小由到大的正反面转化,这是一。反攻失败后,要能守住、减少损失——即胜败的正反面、向着失败的由大到小的正反面转化,这是二。

反攻胜利后,当然第一选择是走向更大的进攻,其次的第二选择才是守。(可见一组正反面,当正面胜利后,优选的是使其由小走向大——发展,其次才是走向它的反面,如果既不能走向大、又不能走向它的反面,那么它就必定灭亡、即这个行动先胜而败而实质是失败的。)

毛主席: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

最终,

毛主席:在客观有利时而弄得不好,在客观不利时而不使事情弄得不十分坏,这是主观的原因。然而大发展,必在客观有利之时。

这就实现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而攻要走向守,这个道理只怕就不是初始原料提供者所完全知道的。

福昌:党中央对他接二连三的严重警 告;批评他攻平江、浏阳是“专凭枪杆子的军事冒险主义者”。又说他是“不肯发动群众的机会主义者”。当他退入井冈山时又批评 他是“不顾民众的逃跑主义者”。

正是这种攻守的辩证法要求,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动,正是进和退的辩证法要求,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动,毕竟那时除了毛主席、没有人真懂辩证法。

而根据辩证法,“有”是为了走向“无”,所以

毛主席: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所以,就有了歼灭战的战争思想、而不是击溃战,而进攻要越来越大、并最终在一场足够大的进攻中,获得决定性的全盘胜利,而这同样要求歼灭战——通过缴获、以支持一场足够大的进攻。

怎么打歼灭战呢?后方和前方构成战斗力的正反面,所以切断后方、用侧击法,就得到了歼灭战。

毛主席:以主力打迂回,以一部打正面,切不可以一部打迂回,以主力打正面。

而根据辩证法正反面兼具的原则,胜利和失败构成正反面,也即既要能对付胜利、也要能对付失败。所以,

毛主席:宁冈能成为我军事大本营,即在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且敌人绝对无法把我围着。

综上,正是朱德来了井冈山,正是朱德带来的16字诀经验,暴露了这些战争基本的正反面,而毛主席用辩证法修正了这些经验、串联升华了这些经验,于是从朱德那儿就会学会了打仗、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毛的结合,正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个辩证法,就是化龙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