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妙玉:你们都说我高高在上,可我何曾不想回到地面?

 新用户8546LsRJ 2023-07-28 发布于广东


于我本人而言,我不太喜欢清高的人,会觉得有距离感。要是那些肚子里压根没点墨水,又没什么可拿得出手的炫耀资本,却又还整日在人前作威作福,耀虎扬威,故作清高的,我就更笑而不语,避之不及了。


清高是指人品德高尚纯洁,不同流合污。有时也指为人高傲,不合群。《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要说到谁能匹配得上清高这个词的,我想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林黛玉,另一个是妙玉。

林黛玉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妙玉就相对陌生,因为妙玉算是十二钗中的小角色,出镜率并不高。

妙玉是在贾府家庙栊翠庵中,吃斋拜佛的姑子。但你可别小看这个姑子。妙玉这个人物是非常有特点的,说是令人过目不忘也丝毫不夸张。要知道,特点鲜明的人总是自带光环的,不由得你不承认。





在曹公的本意塑造下,妙玉是个秀外慧中,且清高无比的女子。金陵十二钗中,谁能入得了她的法眼呢?我想就只有心向禅佛的惜春了吧。惜春是唯一一个跟妙玉有较多交集,且是妙玉愿意主动靠近的姐妹。

黛玉和宝钗,虽说样貌和才华都堪称一绝,却也不被妙玉放在眼里。甚至妙玉还曾寻空子挖苦黛玉(假想情敌),例如嘲讽黛玉不懂喝茶等。

除此之外,妙玉还自称槛外人,以显示自己孤芳自赏,道骨仙风,不食人间烟火。

这都是妙玉自视的清高。



或许有人会反驳了,那宝玉呢?难道妙玉不想靠近宝玉吗?开玩笑!这我可没说妙玉不想靠近宝玉,而是妙玉对宝玉的情与对朋友的情可是不一样的。

或者说,清高在爱情面前本就不值一提吧。妙玉在宝玉面前,很明显放下了她的清高,有两个场景可以明显见得:

其一是一向清高的妙玉竟拿自己的水杯装茶给宝玉喝;其二是除了宝玉,谁都没法子从妙玉手中接过俏红梅。

妙玉对宝玉注定是特别的。在妙玉跟惜春下棋之际,恰逢宝玉走进来,妙玉回过神来时,顺势问道宝玉:从何处来?宝玉俏皮答道:从来处来。妙玉霎时羞红了脸。

更明显的,还是妙玉和宝玉在潇湘馆外旁听到了黛玉弹琴断弦,妙玉慌忙赶回庙中。当天晚上,妙玉更是心神不宁,为自己的假式“色即是空”而自惭形秽。



关于妙玉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写道:

玉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

有人说曹雪芹对于妙玉既看重又揶揄。对于这个观点,我也是认同的。

妙玉真的很用力地在向非我证明:我不与世人同,不与世俗搭界!

玉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曹雪芹对妙玉的揶揄。妙玉的道骨仙风,不食人间烟火是掺了杂质的,她的情根未泯就是例证。

金玉质形容妙玉有着金玉一样的外貌与内才。落陷污泥中,也暗示了妙玉的结局。



按照曹雪芹写的这首判词,妙玉最终的结局应该是被强盗劫持后落入风尘。这个结局与高鄂的续写有出入。

高鄂的续写是妙玉被盗贼抓去之后,宁死不服从,继而被盗贼就地正法。我会认为高鄂的改动是相对合理的,我也更愿意看到这样一个妙玉。

因为妙玉就是一个极度清高的人,还有我觉得她唯一的软肋就只有宝玉。她只钟情于宝玉,现在要让她破身成为风尘女子,这无异于剥掉她清高的最后一层外衣,这就是触及到了她的底线,她定然是不从的。

在跟朋友说起《红楼梦》中谁的结局最惨时,我的答案里面是有妙玉的。

对于妙玉这个人物,我很是心疼。尽管在书中,在电视剧中,我看不到一丝一毫她受委屈的直接呈现场景,比如挨打挨骂啥的,有的就只是正面文字描述和我自己的想象。

但我真的打心底里感同身受当妙玉落陷污泥中,劫匪把妙玉一直小心翼翼维护的骄傲与自尊踩在地底上摩擦时,她到底会有多疼!

尽管我听不到来自她的一声哀嚎,看不到来自她的一滴鲜血,一滴泪水。



喜欢宝玉怎么了?喜欢宝玉不会是妙玉的一个人生污点。宝玉谁不喜欢啊,在当时贵贱有别的时代背景之下,即使多情公子宝玉再怎么呆,但宝玉对待女性就是特别地敬重和爱护。

这种品质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妙玉喜欢宝玉自然也是情有可原。

最后我想对妙玉说:

亲爱的,你也大可不必苦苦追求不与世人同,不与世俗搭界!

你也大可以从来处来,往去处去!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



作 者 简 介

莓芝味,90后自媒体创作者,专注分享读书写作,个人成长自律,观点文

践行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谋发展。

一年读书50本,亦书亦友。

期待和同频者们一起走花路,共勉。



诚荐一个深啃经典的读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