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母校往事 (1)

 唯我英才 2023-07-28 发布于河北

2021年4月,在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和我的班主任刘玉梅老师取得了联系,当时那激动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今年疫情管控结束后,我便前往北京看望老师。老师今年八十九岁,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记忆力超乎我的想象,六十多年前的事情她依然记得很清楚。

图片

上面照片,是我这次去北京和刘老师的合影。

这次和老师见面,我们聊了近四个小时,若不是担心老师累着,还想和老师多说一会儿。我们一起回忆了许多当年的往事,有些我记不清的事情,老师也帮我弄明白了。还有,令我意外的是,刘老师把她珍藏了几十年的一些老照片送给了我,并鼓励我写写回忆文章。其实,在上次写“我记忆中的延寿寺小学”时,就写了一些当年校园的故事,但文章太长,显得散乱,都被我删掉了。

这次从北京回来,我就准备写点小学时的故事,然而拿起笔来就感到心余力绌,不会写啦!于是,就把上次删掉的内容再拼凑、整理了一下,算是一篇回忆文章吧。好在也不向外发表,就是和老师用文字的形式聊聊天,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为了讲述方便,还是把我画的校园示意图放在这里吧,也便于老师阅读时进行对照。

图片

一、幼儿班的故事

我第一次跨进延寿寺小学的大门,是1952年秋季新学期开学的那一天。那时我才5岁,不到入学的年龄,来学校是到幼儿班上学。当时幼儿班的教室和其他教室相比,低矮破旧;桌椅也都是小学生使用的,不适用于幼儿;教室里,完全看不出是幼儿班的样子。

幼儿班开学那天,小朋友们都是由家长带着来到教室的。不知是教室小,还是人太多,显得屋内人满满的。孩子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坐在课桌上,秩序有些乱。老师在前面讲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这可能是幼儿班的开学典礼吧?

在刚开学的第二天,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下课后匆忙跑进教室旁的女厕所,刚进去就被高年级的女同学轰了出来,院子里很多同学都看到了,起哄的喊叫声把小男孩吓呆啦!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他未必知道去的是女厕所。他可能觉得:有厕所的地方,就应该男、女厕所都有,谁知这里只有女厕所,结果闹出了误会。

50年代初期,学校盖了三排新的教室,幼儿班也搬到新教室上课了。这时的幼儿班,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桌椅都换成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的桌椅;添置了不少新的教具、玩具;教室也布置得非常漂亮。在这新的教室里,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带我们做游戏;帮我们搭积木;教我们唱歌、绘画;指导我们做些简单的手工劳动……

一晃,这已是70年前的往事啦!幼儿园的事情我记得不多,但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至今未忘。

1953年3月里的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明天早晨要悼念斯大林,当听到街上响起鸣笛声时,不论你走到哪儿都要停下来,站在那里低头默哀。

第二天早上我去上学,快要走到学校门口时,空中传来鸣笛声。我停下脚步,按照老师的要求,原地站立默哀。而此时,我看到路人依旧前行,丝毫没有理会那持续播放着的鸣笛声。我微微抬起头向前望去,只见在我前面,有几个我们学校的学生在默哀。这场景,当时让我有点困惑,一生都没有忘记。(斯大林1953年3月5日去世,中国宣布自7日起至9日,在全国下半旗志哀。)

在上幼儿班时,我还记得这样一件事。那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在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同学跑到学校去玩压板和转椅。当我们从校长室旁的04、05教室窗前走过时,看到课桌都靠墙摆放在一起,上面堆放着许多袋子,像是慰问品。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教室里居然支起两口大铁锅,那是我见过的口径最大的锅。当时,有人正用铁锨在锅里翻炒着粉末状的东西,我们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便好奇地站在窗前看了许久。回家后问了母亲,才知道:这是给志愿军加工炒面,是用面粉炒制的。战场上不能点火烧水。没有水,炒面是很难下咽的。所以,战士们常常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地进行充饥……

通过这件事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说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啦。这件事也让我见证了,当年母校曾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

下图,是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当年加工炒面的照片。他们用的大铁锅和我当年看到的大铁锅很相近。

图片

幼儿班的故事,我能记起的,确实太少了,就写到此吧。

小学时的事情,虽然也没记住多少,但有些还算记忆深刻。这次看了刘老师给我的老照片,更是勾起我的很多回忆。接下来,说说上小学时的故事吧。

二、尘封的照片 难忘的记忆

翻阅刘老师送给我的这些珍贵照片,一种深深的怀旧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那些美好的童年岁月;那些难忘的校园故事;那些恩师的谆谆教诲;那些真挚而难忘的同学情,都会浮现在眼前,仿佛又置身于当年的校园之中。下面看着老照片,讲述一些我尚能记起的童年往事。

照片一

   在刘老师给我的照片中,这一张对我来说很珍贵。我在延寿寺小学读书时,共有三位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而这张照片中就有其中的两位老师。

图片

照片中,左边第二位是杜维先老师,我们班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右边第一位是刘玉梅老师,我们班四年级时的班主任。那时她们是多么年轻,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啊!

这张照片是在进入校门后的那个小院拍摄的。老师们身后白颜色的房屋里,当年有一口压水井,我把它称作水房(示意图中D房间)。房的主体在校门门洞的北侧,算是门洞房吧。图中,该房的门、窗依稀可见。中间墙面上的黑色方形物,不是窗户,是块黑板,用来写通知或是黑板报的。我记得这块黑板,最初是用青灰在墙面上抹成的,而不是水泥。那时白灰和青灰都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当时抹这块黑板时,我站在旁边看了半天,不知他们在干什么。后来涂上墨汁,我才知道是块黑板。

看到这间门洞房,让我想起1954年参加本校小学招生考试的一件事。在公布新生录取名单的那一天,父母带着我去学校看榜。被录取的新生名单,是用毛笔书写在很大的几张纸上,张贴在学校大门门洞的北墙上(也就是水房的南墙)。很多家长拥挤着,在榜上搜寻着自己孩子的名字。那个年代,不是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能被录取,也有落榜的。当父亲在榜上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看到我的名字时,就急了。他和母亲说:考试都答对了,怎么没考上啊?然后,父亲带着我去找负责招生的老师,询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经过老师的核对,原来是榜单上的姓名写错了,张石鸣写成张世明了,虚惊一场。入学后我被分到一年级甲班,班主任是胡志敏老师。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