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 紫草,味苦,寒。主心腹邪气”。五疸;3;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一名紫丹。一名紫芙®。生山谷®。 【注释】 ①邪气:参见芍药条。@疽:姜本《图考长编》并作“疳”。③五疸:指五种黄疽病。可参(千金》《金匮要略》。④芙:《千金翼》、孙本并作“芙”。⑤生山谷:据孙本补。 【语译】 紫草,味苦,性寒。主治胸腹有邪气使人患五疸;修补内脏使气力增加;使多种窍通利,能使水道(尿道)疏通。一个名字叫紫丹。一个名字叫紫芙。生长在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紫草之“通水道”疑为注文误入正文。因九窍包括水道之窍。其“心腹邪气”、《别录》云:“疗腹肿胀满痛”。再据苦寒之性味,其邪气当为湿热或热毒。后世多用其清热解毒凉血、治疮肿,因热出血,与《本经》所证多不合拍,其原因主要是后世对其应用有所发展。 茜根 茜根,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生山谷”。 【注释】 ①疸:孙本、森本并作“疽”。②生山谷:据孙本补。 【语译】 茜根,味苦,性寒。主治风寒湿痹;黄疸;能补益内脏。生长在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 茜根,今习称茜草根。其性寒而治痹,惟寒性与寒证不相合拍,其“寒”宜作“终止、解除”解为宜,参见王不留行条注。其黄疸,《本草经疏》认为“善治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看来其活血之功较著,《纲目》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酒煎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败酱 败酱,味苦,性平。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山谷 。 【注释】 ①:晒,参见水萍条;突然。②疮:孙本、黄本并作“创”。③瘙:孙本、黄本并作“搔”。④疽:孙本作“疸”。⑤马鞍热气:疑为《诸病源候论·马毒入疮侯》:“凡人先有疮而乘马,汗并马毛垢及马屎、尿,及坐马皮鞯,并能有毒,毒气人疮,致燃肿疼痛,烦热,毒入腹,亦毙人”。⑥生山谷:据孙本补。 【语译】 败酱,味苦,性平。主治突然发热;被火烧伤有红晕的现象;疥有瘙痒、疽、痔及马鞍热气。一个名字叫鹿肠。生长在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败酱所治证主要为热毒,其能治“痔”,提示其能活血,《药性论》云:“主破多年凝血”。《日华子》言治“赤眼障膜,胬肉……血气心腹痛,破疲结……催生落胞,血运"以为佐证。 白鲜 白鲜,味苦,寒。主头”风;黄疸;欸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生山谷。 【注释】 ①鲜:姜本、黄本其下并有“皮”字。②头:《御览》作“酒”。③淋沥:指着湿雾露之邪气。参见木香条。④起止:起,扶持。《国语·晋语四》:“世相起也”。韦昭注:“起,扶持也”。止,足;脚。《广韻》:“止,足也。《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颜师古注:“止,足也”。⑤生山谷:据孙本补。 【语译】白鲜,味苦,性寒。主风邪伤头,头痛;身目发黄;咳嗽;伤雾露湿邪,使女子阴内肿胀疼痛;湿痹肉像死了一样没有感觉,肢体不能屈伸,扶持着脚来走路。生长在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白鲜,今多称白鲜皮,从其所治证其为祛风、湿、热、毒、燃逆。其当为湿热或热所致。 酸浆 酸浆,味酸°,平。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一名醋浆。生川泽。 【注释】 ①浆:孙本、黄本并作“酱”。②酸:姜本作“苦”。③醋:《御览》、森本并作“酢”。④生川泽:据孙本补。 【语译】 酸浆,味酸,性平。主治发热烦闷;使神志安定,气力增加;使水道通利;能治产难,吞其果实马上奏效使胎儿产出。一个名字叫醋浆。生长在河流水草汇集的地方。 【按语】 酸浆,吴普曰:一名酢酱。又称金灯草、灯笼草,今多称锦灯笼。从“吞其实”可得知全草入药。但果实能催产。余清热解毒,利尿,后世多用治发热咽喉肿痛,黄疸之小便不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