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172)涵江书院

 书柜茶室 2023-07-28 发布于上海

涵江书院位于福建莆田涵江紫璜山上,为孔氏后裔读书之处,同时建孔庙。唐敬宗李淇宝历二年(826),孔子41代孙孔仲良来莆田任县令,后死于任上,其子孙遂定居在涵江紫璜山麓,后这里便称为“孔里”。

南宋淳佑11年(1251),兴化知军杨栋和涵江镇官郑雄飞在紫璜山上创建涵江书院,为孔氏后裔读书之处,同时建孔庙。

金定4年(1263),知军徐直谅向朝廷请匾,理宗皇帝亲书“涵江书院”四个大字赐之,并刻在高2.5尺宽11.2尺的厚石板上。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十一年(1307),总管吕君政拟修涵江书院,曾涛曾写一篇《兴化路修涵江书院记》。同年秋天,上饶人徐汝楫任涵江书院山长,他多方筹划,复得吕君政的捐俸倡导以及乡贤和诸生的乐助,改筑殿址高六尺余,檐楹榱桷等按体制修建,于武宗海山至大二年(1309)春动工,同年九月落成。

涵江书院在明代曾经多次修葺:洪武十三年(1380),同知赵亨修一次;永乐四年(1406),通判孙日文、董彬重修一次;正统间主簿唐礼以及景泰间盐运判官周询等也先后修葺过。成化元年(1465)兴化府知府岳正在原涵江书院和孔庙的地址上,合并附近的“三真君殿”,重建涵江书院和孔庙,其规模远大于前。《兴化府志里图考》载,涵江街上的“涵江书院”牌坊就是岳正所立的石坊。它是摹刻理宗所书的“涵江书院”四字于石坊上,并立在临大街之处的,使这条大巷直通涵江书院及孔庙而称“石坊巷”。此坊毁于“文革”之中。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陷莆时,涵江书院及孔庙被焚毁;清顺治十年(1653),郑成功派遣大镇王大振率兵攻涵江,此院又被其兵所毁,到康熙元年(1662)才重建。

宋、明朝代的涵江书院原址(即旧时的“正学门庭)“,因迭经兵祸,到康熙元年重建时,已不见其址。依照孔庙建筑体制,孔庙下只有石阶(即现存的著名49阶)和泮池。而泮池前的那座”正学门”是道光十五年(1835)建成的,可能是当时以为“正学门庭”原址已毁不见,特建此“正学门”以志涵江书院的所在。故涵江书院的建筑物现只剩下一个“正学门”了,被列为莆田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