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人】从小铁豆到小坦克||谢志明

 一犁_书馆 2023-07-29 发布于江苏

作者:谢志明

洪波的父亲是当兵的,他爸告诉儿子,男子汉大丈夫就要当兵,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锻炼自己,当兵后悔三个月,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魏洪波在父亲的教育熏陶下,早就摩拳擦掌想去当兵。1979年,魏洪波高中毕业,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1979年12月,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浙江奉化溪口的全国有名的硬骨头六连当兵。

由于洪波同志文武双全,不仅军事技术技能过硬,而且文化水平也高。尤其是他的书法和绘画更是出类拔萃,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在连里他既做教员也做宣传员,还是连队的文书兼军械员。

要说起魏洪波这个人才的发现,也是一段精彩的故事。

新兵连就洪波一个清江市来的兵,他和别的省市的兵分在一个班,当时刚去他当然想家想兄弟啊,在训练上他就有点心不在焉的。

可是负责训练的副班长,却对新兵有一种近乎残酷的严厉,对新兵的要求非常严格。

一次双杠训练考核,新兵撑到八个就及格了。轮到魏洪波了,他前面七个撑的很正常,但撑到第八个的时候,他的面部肌肉开始扭曲,露出了咬牙切齿的很艰难,嘴张着牙龇着,两条腿凭空地乱蹬,骚腿掼脚的。

下面的新兵就一阵阵地发笑。

洪波就是这样,还是坚持着艰难地把最后一个撑上去了,然后人就两条胳膊一软,从双杠上掉了下来,然而两腿一弯,就跌坐到了地上,战友们又是一阵的哄堂大笑。

但是副班长心里有数,他看出这个小个子新兵是在玩表演,是在调皮地搞逗你玩呢。不是什么人都能把撑双杠表演成空中漫步的,这得有内劲和后力,和真正没有力量表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

考核结束后,副班长把魏洪波留下来,要跟他上一对一的小课,单独教练教练。副班长是山东聊城人,身高有一米八,而洪波的身高不到一米七。洪波心里话,较量就较量吧,他把人家的教练听成了较量,清江兵也不怕人的。可能人家也有与他较量一下的意思。但战友们看洪波的样子,大个子对小个子,这不是硬卡吗,都为他捏着把汗呢,他们都看着这个副班长会怎样来教练这个清江市的新兵呢?

副班长先对洪波讲解了一通撑双杠的要领,然后自己示范,他一口气撑了四十个。他心里话,你小个子会表演,但撑死了也不会到四十的。副班长手一挥,作了个请的动作。

洪波上杠了,他上杠前走在地上的步子是有点歪斜的,战友们一看,完哪,显然他信心不足啊,大家屏气凝神瞪眼观望。魏洪波甩动着双手,像是劲都在刚才的考核中用完了,颤巍巍地双手抓住了杠子,一个翻腕上了杠,两条腿不听使唤一样的悬着,他用他的双臂按照班长的要求,面无表情地一个一个地撑着。

一个、

两个、

三个、……

当撑到第八个的时候,新兵战友们齐声为他数了起来。

魏洪波呼哧呼哧一口气撑到三十八,眼看就要跟副班长打平了,边上的战士喊:加油!加油!!但魏洪波就像是没有了动力的发动机,随时都会膀子一软一下子从杠子上掉下来,大家都为他担着心哪。

只见他又睁大了双眼,咬紧了腮帮子,面部肌肉又扭曲了,他的双腿复活了,又开始双脚蹬空气了,骚腿掼脚,掼脚骚腿,他的脚每蹬一次,膀子就向上长一寸,蹬一次长一寸。

战士们又开始呐喊,哄笑。

洪波龇牙裂嘴好像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他的样子,着实令人捧腹,就是这样他最后硬撑了三个,比副班长多了一个,四十一个。

副班长的脸有点挂不住,都说城市兵难带,还真是的。副班长这时想,他个子比我小,体重比我轻,撑双杠是他的优势,再换个节目试试。他又提出来要摔跤,他心里话自己人高马大,只要小魏不敢应战,自己就算是赢了,多少自己找回来一点面子。他要是敢应战,也正好摔打摔打教训教训这个不知道好歹的新兵蛋子。

没想到浑身无力的,一副痛苦样的洪波,听到副班长说摔跤后,一边揉着胳膊一边拖着疲惫的双腿,却向场地中心走去。

副班长一看心里话,你小子也算识相,我撑杠子输给你,你摔跤再输给我,咱这也叫扯平。他就想以一个快速扑脚把小魏打翻,他一拉小魏的一只胳膊,想把他往自己怀里带,谁知这一搭手,他有点慌神,行家说只要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啊,他一搭就知道魏洪波是个练家子啊,一般人一搭手都会往后退,而这个小魏却乘机近身贴靠。他也想不了那么多了,一个右扑脚就对着洪波的下盘打了过去。不料却打了一个空,小魏抓着他的手臂借力一跃躲过。副班长左脚左移刚稳住重心。小魏却身体下沉,左手抓腕,右手脱把,一矮身肩膀猛撞对方小腹,一个转身扭胯,嘴中闷哼一声“走”。副班长都不知道什么情况,一个空心跟头就从洪波的背上翻了过去,然后就重重地脸朝天摔在地上,四腿拉叉,动弹不得,半天都没动一下。

就有人去报告连长指导员,说清江兵魏洪波把副班长打了,情况危险。

连长指导员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带着卫生员一起跑了过来,副班长真摔的不轻,好不容易才爬了起来,他爬起来跟领导讲,他们是在操练不是打架,他竖起大拇指说:这个新兵魏洪波啊,简直就是一辆小坦克哪!

此后,洪波在部队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叫:小坦克。

从家乡的小铁豆,上升到部队的小坦克。

连长指导员也是明眼人,他们心里清楚,他们这是相互打马虎眼呢,但是不能滋长这种盲目训练行为,更不允许新兵不听指挥不服从命令的行为。于是责令魏洪波写出检讨,两天后交到连部。就是这份检查,连长指导员发现了一个人才。

第二天早上,两位领导收到魏洪波的检讨书,小魏的这一手硬笔书法给指导员镇住了,这几张纸,字写得就像从新华书店里买来的钢笔字贴一样的,甚至比字帖上写的还要好。什么旁中华边中华的,我们新兵连的这个魏中华比他们都好。指导员直接对着检讨书临摹了半天,越看越爱。

连长就把这写的内容情节看了又看,越看越出神,这笔下潜词造句,情节描写和真正的作家都有得一拼啊!特别是心理描写与剖析,看的人又好气又好笑,气过了笑过了又认为他全是在情理之中。

于是,魏洪波在这一次非正式的比武中获得了连长指导员的青睐与赏识,新兵连一结束,他就成了连队的文书兼军械员。

也是不打不相识,洪波后来和副班长也成了割头不换的推心置腹的好战友好兄弟。

当了连文书的小魏,他每天下午带领着文化低的同志们学习文化,还负责出连队的黑板报,还有其他的宣传文字工作。

这一辆小坦克能量巨大!

每当洪波同志出黑板报的时候,那就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刻,战士们不仅看他的笔下有没有表扬自己,最关键的是看洪波同志的粉笔书法和黑板的排版、布局、色彩的应用。那可以说是真正的享受。至今和洪波在一起当兵的战友提到了洪波同志出板报的时候,那种兴奋和佩服溢于言表。

战友们说,魏洪波出板报也不打草稿,所有的货都在他肚子里呢,黑板擦干净后,他先用眼瞄一下,然后就哗哗哗开写,构图排版文字全部了然于胸啊。出来的板报色彩搭配、线条排列、插图留白,全都恰到好处,赏心悦目,让人叫好。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洪波小时候就在母亲的厂里看师傅们排字排版,耳濡目染。上中学后他们班级的黑板报是他和另一位同学小殷包了的,这是实战训练。学校出的是大黑板报,而部队的是小黑板报,洪波只用了半分的力量,这只能算是小试牛刀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大家都非常乐意看洪波的速写书法。什么叫速写书法呢?就是先把裁好的纸贴到墙上,贴到树上,贴到电线杆子上。然后由洪波端着墨碗,拎着笔,挥毫泼墨,完全摆脱了那种写好了之后再张贴的老套的做法。

魏洪波在绘画

在连队有一个情景最奇特,前面有几个战士拎着浆糊桶和纸,这儿贴一张那儿贴一张。不管你横贴竖贴正贴歪贴,然而洪波同志都可以根据你贴的情况,写上最合适的字体与内容。一会儿正楷一会儿隶书一会儿行书,反正是张张都漂亮。领导到这儿看没有不满意的,他们连队的宣传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表扬!魏洪波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1982年魏洪波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当年由部队推送到浙江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油画素描色彩专业。部队是把他作为人才培养的,希望他留在部队,为部队做贡献。但是赶上了全国大裁军。洪波含泪告别了部队,回到了家乡。被分配在省属企业新华印刷厂任共青团团委书记。

他依然是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此时的魏洪波已经成熟了稳重了!(未完)




作者简介

谢志明,淮安市公安文联理事,清江浦区作协会员,供职于某公安部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