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哲学史丨梯利 :康德知性理论

 藤原丹阳 2023-07-29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单纯无关联的、相互分离的知觉对象,以及对于时空中的客体的单纯知觉,并不能产生知识。知觉到太阳,随后又知觉到热石块,与认识到太阳晒热了石头是不同的。唯有通过某种方式在思想中将两个经验联结起来,我们才能形成太阳是晒热石头的原因的判断。客体必须被关联、联结、构想、思想。没有一个进行综合的思维的心灵,也就是说,没有知性或理智的话,知识或判断就是不可能的。感觉是接受性的,但知性却是主动的、自发的。感觉的形式是直觉的;然而知性却是概念性的:它以概念进行思维。我们必须使得知觉对象可以理解,或是把它们置于概念之下,同样,也要使我们的概念可以感知,或是给它们一个知觉的对象。知性本身无法知觉或直觉到任何事物;感觉自身也无法思想任何事物。只有在两者的联合之中才可能出现知识。关于感觉规律的科学叫作“先验感性论”;关于知性规律的科学叫作“先验分析”。

知性有用以构想、联系或联结知觉对象的不同形式;它们被称为知性的范畴或纯粹的知觉对象,因为它们是先天的而不是从经验中派生的。经验在判断中表达自身;的确,知性是判断的能力:思维就是判断。因此,思想的方式就是判断的方式,而要揭示这些判断方式,我们就必须分析我们的判断,检查判断所表现的形式。既然我们的普通逻辑已经为我们完成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在此求助。判断的逻辑表可以起到引导我们揭示范畴的作用。判断表中有多少可能的判断,心灵中就有多少范畴或者纯粹的知觉对象。

康德发现有12种判断,每组3个,可分为4组:(1)全称判断所有的金属都是元素;(2)特称判断有些植物是隐花植物;(3)单称判断拿破仑是法国皇帝。(在第一组的这3种判断中,我们以量的范畴的方式来构想事物:整体、多样和统一。)(4)肯定判断热来自于运动;(5)否定判断心灵不是广延的;(6)不定判断或无限制判断心灵是非广延的。(这些判断形式表达了质的范畴:实在、否定和限制。)(7)直言判断物体是重的;(8)假言判断如果空气热,温度计就上升;(9)选言判断实体是固态的,或是液态的。(这一组判断表达了关系范畴:实在和潜在,或者实体和属性;因果和从属,或者原因和结果;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共同或相互关系。)(10)或然判断这可能是毒药;(11)实然判断这是毒药;(12)必然判断凡原因必有结果。(最后一组的这些判断表达了模态的范畴:可能和不可能,存在和非存在,必然和偶然。)

这些范畴和判断形式的关系被总结在下表之中,其中的12种判断形式被列于左栏,而相应的范畴则出现在与之相对的右栏:

判断      范畴

I.量的判断   I.量的范畴

(1)全称判断 (1)整体

(2)特称判断 (2)多样

(3)单称判断 (3)统一

II.质的判断 II.质的范畴

(4)肯定判断 (4)实在

(5)否定判断 (5)否定

(6)不定判断 (6)限制

III.关系判断 III.关系范畴

(7)直言判断 (7)实在和潜在

(8)假言判断 (8)因果和从属

(9)选言判断 (9)共同

IV.模态判断 IV.模态范畴

(10)或然判断 (10)可能—不可能

(11)实然判断 (11)存在—非存在

(12)必然判断 (12)必然—偶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