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之美,让人赞叹不已,艳羡的华美“外衣”却来之不易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7-29 发布于陕西


唐三彩,是盛唐帝国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催生的产物,造型优雅精致、釉色绚丽多变、装饰华美灵动,在中国考古史和美术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以多年的造型艺术经验,带着大家去感受唐三彩之精、之美。陶瓷之美,釉彩居首。灰陶深沉稳重、青铜庄重肃穆、宋代名窑色泽清透、青花之美清雅绝伦。

唐代,因深邃厚重的汉文化与豪迈奔放的异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雄浑灿烂的大唐文化,也产生了耀眼辉煌的唐三彩。

唐三彩的釉料经过高温淬炼后,呈现黄、绿、白、蓝、黑、赭、褐等多种绚丽色彩。唐三彩在唐代时期不仅作为皇家贵族观赏、宫廷园林装饰、宗教寺庙建筑、对外文化交流,还有大量的实用器具,是唐代工艺美术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它不仅的造型和烧制等工艺方面,巧夺天工,取得很高成就,而且在装饰艺术方面,在釉料的配比、色彩的融合、外形设计更是独具风格,绚丽多姿,在陶瓷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唐三彩华美“外衣”的组成部分

唐三彩绚丽多姿的釉色,唐三彩烧制技艺是从汉代低温铅釉技术演变而来,从汉代的单色釉开始(黄褐、翠绿),匠人们逐渐在同一件器物上施以不同颜色的釉料,经过火的高温淬炼,产生新的釉色的变化与交融,产生绚丽夺目的色泽。

那些技艺高超的匠师们,不但可以恰到好处地掌握每窑器物时,在不同阶段温度的升降技术,使窑内温度热幅均匀,以防止胚胎裂变损坏。

还能熟练地掌握单彩、二彩、三彩和多彩器物,所配釉料的属性、呈色变化和釉彩的薄厚,以科学的施釉技巧,准确无误地烧制出风格各异、画面万千、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

如今看到的唐三彩常见有黄、绿、白、蓝、黑等色,再以点彩、填釉和彩绘的手法,巧妙地利用各种釉料在烧制过程中高温熔化而自然流淌的特性,富有变化。

或以色为主加缀其他釉色;或两色相间形成条带,或数色相互交融,形成点彩繁星效果、方格异域风情、流淌交融的泼墨山水画,自然生动,产生非常高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的施釉方法很多,大体可归为三类:分区施釉法、点彩交融法和彩绘法。分区施釉法是唐三彩施釉方法中最为常见的,可以清晰地将同一器物的不同层次表现地淋漓尽致。

尤其是唐三彩作品多以立体呈现,再以不同颜色表现各个层次,被刻画的对象就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如在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唐三彩马,在不同部位施以不同颜色的釉料,将马匹主体、配饰的障泥、杏叶贴花和马鞍、革带清晰地区分,使整件作品色泽明快透亮,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唐三彩的艺术魅力,在于将各种釉彩融合,构成艳丽、交织之美,浓淡不一、虚虚实实,仿佛中国泼墨山水画般自如,形成一种幻境和无限想象。

点彩交融法多用于器皿类,分为彩点、彩带和彩块三种形式。彩点是用有别于底色的釉彩,以笔尖沾彩,点施于器物表面,一般以相对密集形式出现,呈现效果如浩瀚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一般,耀眼夺目。

用各种釉彩在器物表面画成彩条,或在器物上部点上釉料,经过高温熔融,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彩带。这种彩带会因器物表面平滑程度、烧制火温、釉料厚度不同,形成姿态万千、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自然天成,华美不凡。

用不同的釉彩,在器物上或任意或有意设计施绘,形成不同的色彩斑块,极具异域文化风情,展现了唐代时期文化、民族大融合的特征。唐三彩的铅釉在高温下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样的技术不适合运用于人物俑的面部塑造。

唐代匠人们以“开相”工艺完成人物面部工序,用各种颜色的天然矿石进行研磨,取其细粉进行手绘,根据人俑不同的身份地位、神态表情、穿着打扮,绘出人俑的眼眸、眉睫、胡须。

比如面颊加朱红,巾帽足部多用黑色,以增加人物形象的质感。彩绘效果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可以细致入微地将人物细节描绘出来,使人物具有强烈的个性。

所谓贴花,就是经娴熟技巧的匠师手下,不需任何模具和道具,凭借自己的创作构思和对高岭土所具有坚柔粘韧的特性的认识,捏塑成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然后把它们粘贴在器物或俑类表面,使之产生浮雕效果,将唐三彩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得惟妙惟肖

唐三彩的立体装饰,还善于从大自然地景物中提炼优美形象,使之与器物造型融为一体。有的巧妙地把立体装饰与器物造型变成一体,使实用与美观巧妙地结合。如凤首壶是件体现这一装饰技法的杰作。

它的口部是圆雕的凤首,壶錾则是凤头上夸张的翎毛。壶颈、壶体也是凤颈凤体的模拟;壶腹一侧浮雕凤鸟,立在灵芝上展翅欲飞,使整个器物统一完美。也有以象首为器形制作的象首杯,巧妙地利用象鼻作为杯把,饰以花枝纹样,显得格外华丽。

唐三彩装饰的选取

唐三彩的装饰种类虽然多样,但却十分注意继承和发扬传统图案的构成原则,使装饰图案在配合器物造型,表现人物、动物的动态、性格方面,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唐三彩器物表面的装饰构图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如人物有老人、小孩、文史、武将、妇女之别;动物有飞禽走兽;植物可分出根、茎、叶、花,单一釉彩的运用又有浓淡深浅变化而富有层次。

其次就是讲究使用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方法。我国自古就讲究平衡对称,左右映衬,严丝合缝。不但形状相同,而且大小、分量也相等,体现了秩序和排列的高度规律性。

均衡也叫平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即将对称结构作均衡的神态和形态。这种对称规律,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我国原始社会,就已经成功地掌握和运用,在陶器上绘出了绚丽多彩的对称形图案。

后来在商周奴隶社会的青铜器和封建社会的各类工艺品的装饰图案,都严格遵循和普遍运用了对称规律。

唐三彩纹饰在继承我国这种传统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凡植物、动物及人物或几何纹饰的构图,都是对称严谨。

唐三彩装饰的特点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唐三彩器物表面的各种装饰手法,是在总结和继承以前各个时代的艺术精华创造发展得到的。

刻花、印花、贴花及堆塑等手法,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此后,商周、两晋、南北朝以来多有运用。唐代匠师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

运用图案规律以及釉彩融晕的特点唐三彩的釉彩装饰,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利用铅釉在高温下的自然流淌特性,使之呈现出浓淡自然变化的层次。

实用与美观相结合,洛阳出土的人足炉、人荷灯、凤首壶、龙首杯、兽足罐、鸭形杯、鹰头壶,以及陕西西安出土的象首杯,巧妙地以人和动物为题材,塑造成实用器具,是绝妙的工艺品。

此外出土发现的一个烛台,作者塑造了一个眉目清晰,头束高髻,身穿绿色长袍的女仆,跪坐在束腰台座上。女仆双手将荷叶举在胸前左侧,荷叶的中心有口。

用以装油,有褶而展开的荷叶上则可放置灯芯。这种装饰美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器物,构成了唐三彩装饰艺术的又一鲜明特点。

唐三彩,华关灵动,洒脱不羁。它的流光溢彩、千变万化体现了匠师艺人们绝伦的智慧与不断的钻研。在经过千百次的尝试后,熟练掌握铅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特性与釉彩在高温下的交融变化,得以创造出震惊中外、华美精致的唐三彩作品。

唐三彩的蓝釉,对我国元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代风靡一时的青花,釉瓷和霁蓝等新品种的出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宋三彩,辽三彩,以及日本的奈良三彩,朝鲜的新罗三彩等都是继承唐三彩的基础上而生产的,直至影响清代的素三彩,都是这一基础的派生

明代,唐三彩的装饰艺术逐渐发展运用于建筑的琉璃饰件。唐三彩的艺术生命经久不衰,直至今天,仿烧的唐三彩工艺品仍为人们所喜爱。

2008年8月17日央视4套节目《国宝档案》“海外寻宝”栏目,介绍专门收藏华夏珍宝的法国赛努奇博物馆。

在陶俑展厅,对着一件唐代彩色釉陶天王俑,解说员说:“这是一件唐代的三彩瓷器。”此说显然不准确。因为陶是陶,瓷是瓷,二者是有区别的。

唐代的彩色釉陶,俗称'唐三彩',它是陶器,不是瓷器。唐三彩器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器类有人物俑、动物俑及各种生活用具。

唐三彩器中,马和骆驼的造型尤其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中那件彩色釉陶天王俑,造型威武生动,彩釉莹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三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唐代整体社会风貌的集中体现。从工艺上说,它是唐代制陶工艺中彩釉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成果,从艺术创造上说,它是在唐代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带动下产生的一个惊人成就。

结语

唐三彩的产生不是孤立的,它的审美价值是在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中提升和发展的。唐帝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三大强国之一,虽经隋末战乱,但取得天下的李氏王朝励精图治,短短几年内就使国家面貌一新。

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国富民强也提供了最佳文化生态环境。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大诗人杜甫、李白,大作家韩愈,大画家阎立本,大书法家怀素、欧阳询等。

还出现了像大医药家孙思邈、天文学家僧一行等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星座。陶瓷产品在浓郁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发展势头尤其强劲,刑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蜜釉下彩等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唐三彩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工艺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