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肿瘤”今早完成首例PRLT临床试验患者,前列腺癌核素治疗“三管齐下”

 成靖 2023-07-29 发布于辽宁

原创2023-07-27 20:14·新民晚报

图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今早完成首例PRLT临床试验患者 王广兆 摄

7月27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圆满完成了首例PRLT临床试验患者给药,这将为前列腺癌治疗再添一把“利器”。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领衔的三项针对前列腺癌核素治疗的项目,均在如期进行中。

初露端倪—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新选择

PRLT是指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其原理是前列腺癌病灶上一般均PSMA高表达,将“核导弹”——177镥-PSMA引入体内并特异性地对肿瘤细胞实行精准打击,在肿瘤细胞内发挥生物治疗和肿瘤内照射的双重作用,进而达到杀灭肿瘤的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说,核医学科是上海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研发和临床转化核医学分子探针。我们核素病房启用后,可开展涉及核素诊断和治疗的各期临床试验。针对前列腺癌特异性膜抗原这一特异性靶点,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PSMA显像的单位,尤其是自主研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9mTc-PSMA SPECT/CT显像探针,容易制备,性价比高,在前列腺癌初诊、生化复发、激素抵抗和疗效监测中均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为我院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治提供了支撑。正是基于PSMA精准影像和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复旦肿瘤”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远超国内平均水平。此次治疗用药177Lu-PSMA-617,其靶点也是PSMA,可以说是进展期难治性mCRPC患者的“救命稻草”。国外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77Lu-PSMA-617能使mCRPC患者的总生存期有效延长达4个月,影像学无疾病进展延长5.3个月,PSA水平降低超过50%的人高于46%,客观缓解率达51%,且总体耐受性良好,无预期之外或者需要关注的安全事件,总体安全可控。但在治疗前进行PSMA PET/CT显像来筛选合适患者是必须的,只有转移灶PSMA阳性的人,才适合177Lu-PSMA治疗。

柳暗花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新希望

虽然大多数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起初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反应率很高,但往往在治疗6-12月后失效,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欧美国家早期患者居多,中国患者多数就诊时就已经相对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12-18月,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今天这位接受177Lu-PSMA临床试验的患者赵老伯今年67岁,5年前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经新型内分泌治疗、化疗、PARP抑制剂后病情再次出现进展。在患者走投无路的时候,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经叶定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泌尿肿瘤多学科团队会诊后,建议177Lu-PSMA-617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戴波教授说,医院泌尿外科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辐射面最广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和研究中心,是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在专业领域内享有盛誉。近年来与核医学科联合开展了PSMA PET/CT检查技术用于前列腺癌精准诊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前列腺癌特别是转移性前列腺癌87%都会高表达PSMA,这是一个位于前列腺癌细胞的II型跨膜受体,目前已成为前列腺癌的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通过核素177Lu标记PSMA的配体,形成的177Lu -PSMA-617可以精准识别高表达PSMA的前列腺癌病灶,利用177Lu发射β射线进行靶向治疗,具有杀伤力强、损伤小的优点。在临床治疗山穷水尽的时候,给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跨学科交叉融合是解决一系列临床'卡脖子’问题的有效手段。”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吴炅教授表示,这次临床试验给我院前列腺癌核素治疗再添“利器”,希望研究团队能够以临床试验为抓手,形成更多适合国人前列腺癌特点的“中国方案”和“上海标准”,在难治性前列腺癌治疗中再获突破。希望泌尿外科和核医学科秉承医院院训“关爱、团结、求实、开拓”,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开拓进取,促进医院临床与科研能力的持续进步,为广大患者提供最先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通讯员 刘畅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