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品读|读《傅雷家书》感受爱的教育与智慧的光芒

 文乡枞阳 2023-07-29 发布于安徽

文:清风明月|诵:江道雁

《傅雷家书》年轻时读过,是为了读书而读。

再次读这本书是为了与孩子能更好地沟通,才逐渐领悟到它的价值。而很多的理解与感受却是年轻时所不能悟透的。

在为人子女时,总觉得父母在很多方面做得不能尽如我意,待到自己也为人之父母后,方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傅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以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多部作品,享有我国文化界公认的第一流翻译家的殊荣。

这本《傅雷家书》共收录了傅雷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一百二十七封(其中三封给傅敏,其余都是写给了傅聪。)

家书体现了傅雷先生严谨的治学风范、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和对艺术与人生的独到见解,处处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

尤其是其中深切的父母之爱,这种有识之士教育子女的方法,至今都能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

傅雷是个出了名的严父,从《家书》里,我们不但能具体地领会到这样的严厉,而且更能理解这种严厉蕴含着的特殊的教育意义。

首先,傅雷的严厉与深深的父爱融合在一起。只是怕宠坏了孩子。他不愿意多在口头上奖励青年;为了拿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心血尽量给儿子做养料。他宁愿给儿子做个“警钟”、“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其次,傅雷在对儿子严格教育的同时,又努力把儿子变成自己的朋友,变成自己艺术探讨的对手。他说:“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从你们那儿汲取新生命,新血液,新空气。同时也想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冷静的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万一有一天,你们觉得我这只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会感觉到。我会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们的脚。”

而更特别可贵的是,傅雷严于律子,更严于律己。当他被错划为“右派”身处逆境的时候,他仍然坦然处之,而不是满腹怨言。他对儿子说:“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责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服尔德、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主要还是以君子之心度人,作为借鉴之助,对自己只有好处。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他谆谆告诫儿子:“个人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

傅雷作为一个学者和文化人,在给儿子进行这种教育时,更多的使用了知识和文化这个武器。

如为了教育儿子热爱祖国,他经常给儿子介绍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有一次甚至专门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轮廊,并对儿子说了自己多年来的体会:“越是研究西方文化,越感到中国文化之美”。

他以对西方社会的深刻了解,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存在的弊端,他认为西方社会工业高度发展,个人受着整个社会机器的疯狂般tempo 推动。“越发盲目,越发身不由己,越来越身心不平衡。这等人所要求的精神调剂,也只能是粗暴、猛烈、简单、原始的娱乐,长此以往,恐怕谈不上真正的文化了”。

这种超越常人的真知灼见在现在以及将来依然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如果要找注解的话,那么《傅雷家书》算是殷切而深挚的了。

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 、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看法。这些他在信中时有精彩的发挥: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我执著真理,却又时时抱怀疑的态度,觉得死抱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使我们停滞,得不到更高级更进步的真理。”

所以读这些信,绝不会使人感到乏味,浪漫的艺术家的气质使它们像精美的散文,其发人深省处不逊于专业的艺术论文,娓娓道来,深情而深刻。

在父亲的关爱和书信的影响下,傅聪成为了当代最著名的华裔钢琴家。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向世界,是最早令全世界注目的华人音乐大师。被誉为“当今乐坛最有洞察力、最受欢迎的莫扎特作品演奏家。”“音乐界公认的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是个伟大的天才,他不仅演奏技巧出神入化,而且有一种罕见的才华,即能与古典音乐大师心心相印、浑然一体”。

在傅聪取得种种殊荣和成就的背后,《傅雷家书》这本闪烁着“爱”和“智慧”光芒的家书让人心生感慨。

楼适夷在作为《傅雷家书》“代序”的《读家书,想傅雷》一文中说:《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比呢!”

我想这不仅是傅雷先生已经实现了的心愿,也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共同的心声吧。

开卷有益这句话,用来形容此书是很精当的。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